中线原则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5-9-29 15:09 编辑练拳时,任何一招式动作都是由身体的“中线”开始,在“中线”停止。
(中线,指脐间线,即人体的重心线)
拳师脸谱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5-9-29 15:09 编辑
自己喜欢的路,不是找到的,而是走出来的。太极拳的拳架也是一样的。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5-9-29 15:11 编辑
练拳时两只手各管半边;只能45度角,否则就会失去中心中线而导致失重。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5-9-29 15:12 编辑
行拳时一定要保持立身中正;
肩,尾闾始终需要垂坠不起。
太极拳肩的要领是沉肩松肩。
在盘拳架时,上盘始终要松沉,要虚腋沉肘,肘不离肋,肘不贴肋,肘与肋之间以空一
拳头为宜。不虚腋沉肘,双臂就会贴着躯干,内气受阻,僵劲难除。肩的放松,须与肘
相随,肘的屈坠,可以加大肩的松沉。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身体处在这样一种守中的太极状态呢?“无过不及,随曲就伸”这一句直接给出了答案。这句话直切要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根根上的要点。《中庸》被称为儒家的心法,心法的核心是什么?我们看《中庸》中的这一句:
别看太极柔,刚柔腰中求。
腰为一身之主宰,运动之枢纽,腰活全身皆活。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5-5-21 15:49 编辑
腰胯之功,太极发力之宗,腰拧胯挫,力出劲足。掩手弘捶是也!
转胯非转腰,亦是活胯。转腰要定住膝,管住胯;动胯要稳住腰,专动胯。腰拧胯挫,腰转胯合。胯挫胯合,胯摧胯缩,胯展胯坐,胯运腰合。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