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如何训练太极推手

2010-6-15 08:22|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8407| 评论: 3

摘要: 首先,太极推手是训练习者掌握太极拳实战技巧的重要阶段,是介于盘架与技击之间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素养来源于盘架与基本功训练,必须在具备一定的太极拳基本素养之后方可习练推手,是从知劲到懂劲的必经之路。当今世 ...


       首先,在“人背我顺”的情况下,初步练习在问劲中所体会到的各种劲法,如堋,捋,挤,按,采,列,肘,靠等劲法的应用。真正的名师首先应故意给学生一些直力让其化解,逐步由直到圆,以走随劲为主。相对于问劲训练而言,给劲训练更进一步,是主动性的训练,习者要仔细体会自身如何随着老师的变化而变化,这一步训练在打手(推手)中较为重要,是推手入门的关键。如学生自己体会的劲法比较正确,老师则顺着学生的劲路走;如学生的劲法不正确,老师则会根据情况截化学生的动作,以帮助学生寻找不足,纠正失误。这一阶段训练对习练者来说,犹如幼儿蹒跚学步,跟老师亦步亦趋,而老师则如靶子,让学生把自己设想成敌人,为学生创练各种习练条件,创练各种情势,引领学生。在这一阶段训练中,负责任的明师会把自己重心点较为明显地给学生,以便学生更好的把握得机得势,不给对方留有机会。使学生熟悉如何在各种有利条件下,把握时机,战而胜之。接下来,在“师顺我背”的情况下,老师会引导示范学生,如何化背为顺,再对方攻击下后发先至,使对方失去着力点,陷于不利境地。在此阶段,相对学生而言,老师是周身无背势的,此时老师可配合学生做出任何学生认为是“师背我顺”的各种实搏形态,比如学生可双手抓住老师单手实施擒拿扛摔,甚至可以双手抓住老师一指实施反关节扭扳,也可采取任意手段发放老师,使学生处于比较有利的境地,而老师则在每一势或某一接触点上使学生无力可发,无点可击,通过劲力的巧妙运用,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掌握其中技巧。在此阶段,学生需要认真体悟在引化发放时如何更好得把握时机,用最小的劲力发挥最大的效果,方能对劲力的运用有更深一层的认识。“问劲”、“给劲”在古传太极拳“打手”中是极为重要的一步,学者必须在这一深下苦功,打好基础。变劲是在问劲与给劲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太极推手的进一步深化训练,训练难度相应加大,对劲力的转化以及技巧的运用要求更高,变劲训练不同于问劲、给劲的训练,变劲训练的是随势走势、见势打势的功夫。如果说喂劲训练还属于守规矩的层次化话,那么变劲训练就进入破规矩的阶段了。在喂劲阶段,学生要严格遵守训练程序,在正确的指引下学习摸索掌握劲路的正确途径,舍此别无它途,而变劲则是在喂劲的基础上进行深入训练,力求达到劲力的运用自如,在任何情况下都可承接、引化对方的来势并发放对方。实战搏击不同于竞技推手,在引进落空,开发呼放的过程中,对方是运动着的人,并非草木站着不动任你击打,更不会按你的想象方式来进攻,其施发劲力,进攻方位及接触点绝非固定不变,各种人为的特定假设用法很难应用到高水平、高质量、高速度和高力度的实战技击中去。要适应瞬息万变、凶险难测的实战搏击,必须要进行与之相对应的训练,方可无虞。在盛行技击的冷兵器时代,武人面对的是打家劫舍的土匪,拳脚无眼的擂台搏命,刀枪见红的金戈对阵,可谓是全天侯无限制超级自由搏击,生死系于一线之间,若无强有力的技击功夫作后盾,太极拳是难以盛行不衰、流传至今日的。变劲训练就是就是使习者具备太极实战技击功能、适应各种搏击形势的重要手段之一。变劲训练本身并无固定模式,而要求在训练中逐步适应对方一式多变,尤其要适应对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发起的攻势、训练在保持自身平衡的同时破坏对方的平衡。在变劲训练中,务求一种打法中包蕴不同内涵,体现在不同情况下则有多种的技击变化,做到一式多变。从劲法角度讲,堋劲是否暗含捋、挤、按、採、挒、肘、靠七种劲力?同样其余每种劲力是否暗含堋劲?在实际运用中各种力的转换并无固定程式可循,而应随机应变,顺其自然,也即前人所讲的一劲多变。诚如古人所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此之谓也。在变劲阶段,对劲法的训练更为精深,要求把劲法的运用形成自然本能,可在任何形式下运用自如,仍以堋劲为例,无论对方从上下左右前后哪个方向攻来,我均可以以堋劲承接、化发,无论对方采取何种劲力,我均可以堋劲承接来势。堋劲即此,余劲亦然,如此方能对太极真谛有更深层次的体悟。

       很多太极拳爱好者把竞技推手与技击混为一谈,其实不是一回事。因为一位太极拳家在实战中所面对的不可能仅仅只是本门中人,很可能是少林、武当、峨嵋等各派拳家,对方不可能“配合”你摆好拳架,慢慢推手,其攻击往往是迅速又出乎意料的,怎样才能在双方接触的一瞬间得机得势,做到我顺人背,这就须在推手中进一步进行沾手(也称接手)的训练。解决沾手、接手是太极拳技击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推手训练中重要的环节,此一层次较程序化推手难度更大了。因为在实际交手中,不可能等待双方沾手而后实施攻击,那么,如何解决在对方高速度、高密度的攻防转换中接住对方的来劲并且沾点就能感知对方的变化,做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有些爱好者习练太极拳多年且在程序化推手方面有一定水平,却始终无法与实战接轨,在实战中落败,是因为没有按照古传太极拳方法进行训练。在实战中第一接触点对胜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战中不会存在两手相接待感知到对方劲力变化后再进行攻防转换这种可能(初学者或健身推手除外),古传太极推手中接手是在双方不接触的情况下,突然攻击时如何接住对方的来力,并在接触的一瞬间感知对方的劲力的变化,同时要达到人背我顺的境地。无论如何,双方在相互击打中必须有接触点,否则就不可能击倒到对方,接触点上的变化是最直接也是变化最快的,所以,对接手这一层次太极拳习练者要潜心体悟。在变劲训练有一定基础之后,如再进行合手训练,便可进一步提高运用水平,从而达成练与用的真正协调统一。以上是笔者从师习得的古传太极拳推手的基本训练途径。就推手而言,太极拳各派都有其独到之法,但无论哪家哪派,要想真正掌握推手要旨,除了明师的指点,经常与师友切磋交流,更主要的还是自己的勤奋刻苦,多下功夫体悟。

[page]

太极拳推手简介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对练形式。以双人锻炼为主。运用太极拳的劲力、技法,遵循太极拳的原则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进行的运动。在起过程中综合运用太极拳的各种身法、步法和招式,是太极拳体系中训练技击能力和劲力感悟性的重要手段。传统太极拳推手经常在师生之间和学员之间行。现代武术比赛中设立了太极推手项目,分级别进行,并对场地、服装、参赛年龄、局数等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推手流派与风格:开展较为广泛的太极拳推手大致为三大流派,其风格特点各异。

一、是陈式太极拳推手,主要有管脚、拿关节;

二、是杨式太极拳推手,主要是棚劲大,以发劲为主;

三、是吴式太极拳推手,主要是柔化为主。

太极拳推手从运动形式上可分为定步推手和活步推手两种,目前创编的太极拳推手对练套路,将这两种形式有机融合,其运动形式表现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而其基本功是训练棚、捋、挤、按的四正推手和训练采、挒、肘、靠的四隅推手。太极推手对练套路是吸取了各流派推手的精华而创编的,它具有传统性、科学性、健身性、技击性、观赏性、娱乐性,因而易于普及。
 

12
4

点赞
4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上一篇:太极心法之感悟下一篇:太极拳珍藏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3)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