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七 左下势独立
1、落脚勾手:右脚落于左脚右前约一脚距离(当左脚跟内转之后,右脚的位置恰好在左脚足弓内侧),脚前掌着地;上体左转,左脚以脚前掌为轴随之扭转(内转的程度,以使左脚脚尖向南偏东20~30度为宜);左手变勾手向上提举于身体左侧,高于肩平;右手经头前划弧左摆至左肩前,掌心向左;眼看勾手。
2、屈蹲开步
3、扑步穿掌
4、弓腿起身
5、独立挑掌
练习要点及规格要领:
1、扑步时膝部要伸直,扑出腿脚尖内扣,下蹲腿脚掌全部着地,不要出现脚外侧离地的“掀脚”现象;上体稍向扑步的方向(正西)微倾,一般不超过30度。下蹲腿尽量下蹲,脚尖略外展,脚掌全部着地,不要出现脚跟离地的“拔跟”现象;下蹲腿膝部和脚尖方向一致。扑步的两脚前后距离,以扑出腿的脚尖和下蹲腿的脚跟在一条直线上为宜。
2、独立步时,支撑身体的腿脚的膝部要保持微屈,不要挺直。定式时右臂上挑要舒展,不要过分屈肘收缩;左手下按要沉,不要软屈。
3、做“右下势独立”,在右脚下落,脚前掌着地之后,再开始做其他动作。
4、“右下势独立”的第二动不同之处,仅在于右腿扑步前,应先把脚前掌着地的右脚轻轻提起离地后再擦着地面扑出。
攻防含义:
下势:对方左手打来,我用右勾手刁住其腕,随着下蹲,左腿、左掌插入对方裆下将对方掀起。
独立挑掌:对方左手击来,我用右掌向上挑开对方,随即右腿屈膝,用膝关节向前顶撞对方。
十八 左右穿梭
(一)右穿梭
1、落脚转体抱手:左脚向左前方落步,脚跟着地,脚尖外撇,随着全脚踏实,右脚跟抬起呈半坐盘步;上体左转,左手翻转向下,右手翻转向上,两手在左肋前上下相抱;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2、上步错手:上体右转;右脚向斜前方30度上步,脚跟着地;右手由下向前上方划弧;左手由上向后下方划弧,两手交错;眼看右手。
3、弓步架推:上体继续右转,重心前移;右脚踏实,右腿屈膝前弓,成右弓步;右手翻转上举,架于右额角前上方,略高于头,掌心斜向上;左手前推至胸前,高于鼻平;眼看左手。
(二)左穿梭
1、转体撇脚:重心稍后移,右脚尖稍外撇,上体右转;右手下落于头前,右手稍向左划弧外展,准备抱球;眼看右手。
2、抱手收脚
3、上步错手
4、弓步架推
练习要点及规格要领:
1、本式是拗弓步,两脚横向距离约30厘米。
2、由“抱球”过渡到“弓步架推”,恰如把抱在胸前的球向右上方翻转流动,此时,右手开始上架,左手收到肋侧,为一撑、前推做好准备。
定式时右手应翻掌向上举撑,停于右额前上方。有托架的意念。左手要先收回蓄劲,再向前推按的意念。
攻防含义:
对方右手打来,我伸右手向上挑架,同时左手前推出击。(左右用意相同)
十九 海底针
1、后脚跟步:右脚向前收拢半步,脚前掌着地,距前脚约一脚长,右脚尖指向北偏西45度;两手放松,开始划弧下落;眼看右手。
2、后坐提手:重心后移,右脚踏实,右腿屈膝,上体右转,左脚跟离地;右手下落经右胯侧屈臂抽提至耳侧,掌心向左,指尖向前,左手经体前向下划弧至腹前,掌心向下,指尖斜向右前方;眼看前方。
3、搂膝虚步插掌:上体左转并稍向前俯身;右手经耳侧向前下方斜插,掌心向左要,指尖向前下;左手经左膝前划弧搂过,按至左大腿侧;左脚活步前移,脚前掌着地成左虚步。
练习要点及规格要领:
1、两手的动作路线,就是右手随体在右侧划一个立圆;左手随转体在体前划半个立圆。右手向上抽提时应保持松肩垂肘。插掌时要从耳侧斜向前下方直插下去,不要做成“劈”或“砍”状;插掌时右肩不要过分前倾,以免上体向左扭转。
2、要用腰部的转动带动和协调全身的动作,在身体后坐、右转、重心右移的同时右手向上抽提;在上体左转、左脚活步前移的同时,右手向前下方斜插;定式时,形成虚步、右手下插、左手下按要同时完成。
3、定式时,上体可随右手插掌的动作稍向前倾,但不要低头、弯腰、突臀。眼看前下方五、六步远。
攻防含义:
对方右手打来,我用左手下按对方,右手直插对方裆部。
二十 闪通臂
1、提手收脚:上体右转并恢复正直;右手上提,指尖朝前,掌心向左;左手屈臂收举,指尖贴近右腕内侧;左脚收至右小腿内侧;眼看前方。
2、上步翻掌:上体再稍右转;左脚向前迈出一步,脚跟着地,两脚宽度约10厘米(本式是顺弓步,步子不可过宽);两手开始翻掌分开,两臂内旋,左手前推,右手上举;眼看前方。
3、弓步推掌:重心前移,左脚踏实,左腿屈弓,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左手推至体前,与鼻尖对齐;右手撑于头侧上方,掌心斜向上,两手前后分展;眼看左手。
练习要点及规格要领:
1、前手与前腿要上下相对。上体也不可过分扭转。
2、两手一推一撑,要做得协调开展。左手应体现出向前推按的意念;右手应体现出上撑并微微向后引拉的意念。
攻防含义:
我用右手捋其对方右腕后带,左手推击对方肋部。两手同时推撑,快速突然,腰、腿、臂同时发力。“闪”形容快速如电,“通臂”或“通背”是指劲力通达于两臂或背部。
二十一 转身搬拦捶
1、转身扣脚:重心后移,右腿屈坐,左脚尖内扣,身体右转(转向北方,但眼神要领先一些,平视北偏东);两手向右侧摆动,右手摆至体右侧,左手摆向左额前上方,掌心均向外;眼看右手。
2、转体握拳:上体继续右转(转向北偏东,眼神仍要领先,平视正东);重心左移,左腿屈坐,右腿自然伸直,右脚以脚掌为轴,脚跟随着内转(注意不要把右脚收到左脚内侧,成脚尖点地状,右脚应在原地做上述调整动作);右手逐渐握拳下落,经腹前向左划弧,停于左肋前,拳心朝下,左手撑举于左额前方;眼向前平视。
3、垫步搬拳:右脚提收至左脚踝关节内侧,再向前垫步迈出,脚跟着地,脚尖外撇(注意边迈步边外撇,不要在脚跟落地后才外撇脚尖),随即踏实;右拳经胸前向前搬压,拳心向上,高于胸平,肘部微屈(右脚微屈,使前臂和上臂之间约成120度;左手经左前臂外侧下落,按于左胯旁;(右拳“搬”,左手“采”要同时完成,用身体微右转来带动手脚动作)眼看右拳。
4、转体收拳:上体右转,重心前移,左脚跟提起;右臂内旋,右拳向右划弧后收至体侧,拳心转向下;右臂半屈,左臂外旋,左手经左侧向体前划弧,掌心斜向下;眼平视前方。
5、上步拦掌:左脚向前上步(本式不能按拗弓步来处理,弓步横向距离不得大于10厘米),脚跟着地(弓步横向距离约10厘米);左掌外旋立掌,拦至体前,高与肩平(拦到顶点,掌心由向下转至斜向右前方,肘部微屈),掌心向右,指尖斜向上;随着身体微左转,右拳边外旋边收至右腰间,拳心由向下转至拳心向上;眼看左掌。
6、弓步打拳:上体左转,重心前移,左腿屈弓,左脚踏实,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右拳向前边内旋边打出至胸前,肘微屈,拳心转向左,拳眼转向上,高于胸平(注意要有用拳面向体前冲出的意念,不要过于屈肘使拳面向上方打出);左手微收,掌指附于右前臂内侧,掌心向右;眼看右拳。
练习要点及规格要领:
搬拳—拳由内向外格挡防守。右拳由左向右格挡,或由上向下搬压。力点在拳背或腕关节内侧。
拦拳—掌向前阻拦防守。左拳经左划弧向前伸出,由左向右并内旋翻掌拦截。力点在掌指和掌心。
打拳—拳由腰间旋转向前冲打。由拳心向上转为拳眼向上。力点在拳面。
攻防含义:
对方左手打来,我用右搬拳格挡阻截,并旋臂右带;对方右手打来,我复以左拦掌拦阻,用左手向右推开对方手臂,截断对方攻势;随即用右拳直击对方。
二十二 如封似闭
1、穿手翻掌:左手翻掌向上,同时经右前臂下面向前穿出,右拳随即变掌,并同时翻转向上,两手举于体前;眼看前方。
2、后坐引手:重心后移,右腿屈坐,左脚尖翘起,两臂边屈臂回收,边内旋前臂翻掌,收至胸前时掌心也已翻转向下了,两掌与肩同宽;眼看前方。
3、弓步按掌:重心前移,左腿屈弓,左脚踏实,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两手先下落再向上、向前平行推出,与肩同宽,腕与肩平,掌心向前,五指向上;眼看前方。 (本式弓步前按的动作与“揽雀尾”的按式相同)
攻防含义:
对方双手推来,我两手交叉插入其两臂之间,顺势向后接引,同时旋臂分手化开对方攻势,引进对方使其落空,我再双手前按反击对方.
二十三 十字手
1、转体扣脚:上体右转,重心右移,右腿屈坐,左脚尖内扣;右手向右摆至头前;眼看右手。
2、撇脚弓腿分手:上体继续右转,右脚尖外撇(右脚尖指向西偏南),右腿屈弓,左脚自然伸直,成右侧弓步状,重心移至右腿;右手继续向右划弧,摆至身体右侧,两臂平举于体前(两掌微微坐腕外撑,两臂不可伸直),掌心皆向前;眼看右手。
3、转体扣脚落手:上体左转,重心左移,左腿屈弓,右腿自然伸直,右脚尖内扣;两手向下划弧;转头,眼看前方。
4、收脚合抱:上体转回起势方向;右脚提起向左收回半步,脚前掌落地,随之全脚踏实;两腿慢慢直立,两脚平行向前,与肩同宽成开立步;两手向下划弧在腹前交叉,举抱于胸前,右手在外,掌心皆向内,两臂撑圆,两腕交叉成斜十字,高于肩平;眼平视前方。
练习要点及规格要领:
转体扣脚和弓腿分手要连贯圆活,一气呵成,不可中途断劲;两手合抱时要注意上体端正,不可低头弯腰;两臂要撑圆,不可抱得太紧。
二十四 收势
1、翻掌分手:两臂内旋,两手翻转向下并左右分开,与肩同宽;眼平视前方。
2、垂臂落手:两臂徐徐下垂,两手下落于大腿外侧(意念气随两臂徐徐下沉);眼平视前方。
3、并步还原:左脚轻轻提起与右脚并拢,脚前掌先着地,随着全脚踏实,恢复成预备姿势;眼看前方。
收势尤要注意全身放松,把太极拳的运动特点贯穿到底。在完成了还原姿势后再缓缓走动,不要加快速度匆匆还原或尚未完成收势就走动。
攻防含义:
双手合抱胸前。既是封闭防守,又伺机而发。
整体练习要领:
要用意引导动作,做到“意动身随”。意在拳先,使动作的劲力、协调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眼法要随着主要的手的动作而向前平视。凡动作变化,首先用意识指导动作的动向(内动),眼神先向预定前去的方向前视,然后身法、手法、步法跟上去,所谓“一转眼则周身全动”。这是“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内脏),然后形动(外形)”的细致的锻炼方法。逐渐做到:意到、眼到、身到、手到、步到、音乐到(配乐时与音乐同步),达到“神形合一”。
“体松”就是保持身体自然舒展,却不可疲软松懈。太极拳练功夫之步骤,先求松静,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以至不柔不刚,亦柔亦刚。贯劲之法,为积柔成刚阶段。用功日久,手臂自然地会产生沉重的感觉,沉重中带有轻灵,轻灵中带有沉重。轻灵而不流于飘浮,沉重而不犯僵滞。这就是拳论“运动须无微不到”,“劲似松非松”,“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所要求达到的境界。
对称协调的五个规律
1、意欲向上,必先寓下。
2、意欲向左,必先右去。
3、前去之中,必有后撑。
4、上下左右,相吸相系。
5、对拉拔长,曲中求直。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