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清晰记得第一次见到洪卫国的情景。他一身休闲装.背着始祖鸟的双肩背.话很少,说起话来嘴角浮起一丝若有似无的腼腆和羞涩。他平静而温和地这样自我介绍:“我姓洪.叫洪卫国,跟洪均生老师学过太极拳,是洪均生老师认的本家孙子,是太极拳的受益者。”无论如何也无法把眼前其貌不扬的一个年轻人和新西兰农场主、身家上亿、房地产公司董事长联系在一起。
应邀到洪卫国在北京居住的小区看他教太极拳。每天早晨.在小区的广场上都会聚集很多人跟随他练拳.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练拳给自己身体带来的可喜变化和跟洪老师在一起时的快乐。
洪卫国在学生们的鼓动下,打了一套拳,如鱼入水.活泼洒脱。打拳时.可以看出他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像是换了一个人,散发着自信的光芒.像是进入了一种境界。 练完一套拳.结束了当天的授课,弟子们恋恋不舍地离去。他坐在我面前,人迅速平静了下来,先是一段很长时间的沉默。我知道他正进入那一条深邃的回忆隧道,穿越过那条隧道,抵达记忆的核心。 1970年秋天.洪卫国出生在山东省寿光县城关公社李二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村里李姓和孙姓的人最多,姓洪的只有我们一家。”洪卫国祖籍安徽,后迁至寿光大尧村,从爷爷那辈才迁到李二村。因为是村里的单门独户,从出生那天起,洪卫国就深切感受到了孤立和孤独。“父亲弟兄姊妹六个,父亲是老大,父亲下面是姑姑.姑姑小时候要饭被狗吓着了,精神有问题。父亲l6岁那年.我最小的五叔才刚出生。”为了赚钱养家,排行老大的父亲赶在春节前启程出发.准备去闻关东。“没想到大年三十那天.在青州火车站就要上车的父亲收到了家里人捎的信:爷爷在小东屋上吊死了。”当时家里孩子多.奶奶半身不遂.再加上爷爷得了白癜风,村里人都在传说这病传染……“生活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才让爷爷想不开。”于是父亲从青州又回到了李二村.年纪轻轻就担负起了一家的重担,拖着棍子要饭养活姑姑和叔叔们。“家里欠了好多债.亲戚朋友怕我们借钱.都躲着我们。” “父亲不识字,性格暴躁.酗酒,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对我们的教育除了打就是骂。母亲出生在北夏家庄的刘姓大户人家,念过书,有文化,但属于地主、富农成分.后来经过媒婆介绍才嫁给了大她近十岁穷得叮当响的我父亲。印象中的大部分时间.母亲都住在医院,一天福没享,四十二岁就去世了。母亲总是忍气吞声.说话慢条斯理,很善良。”洪卫国受母亲影响很大,从小就学会了忍气吞声。母亲信佛。有时候.洪卫国会站在家里供奉的菩萨像前看看,心里就不会害怕了。他于是开始相信有一种力量,是能够包容痛苦和无助的。只要忍耐和善良,一定会得到菩萨的庇佑。 上学前班,其他小朋友都用石板写字.卫国家里穷,买不起石板,父亲就带着他到村里公家的木匠铺子里要块木板.再跟老师要块粉笔头;上小学.其他同学在他的新课本上乱涂乱画,淘气的更把他的课本撕了叠飞机;睡午觉都是睡板凳或者地上.从未睡过桌子.因为桌子宽.舒服,永远轮不到他:放学回家.几个大个子同学把他打了一顿.然后还对他说“别跟别人说,如果跟别人说了.我们还揍你。”上课发言,明明脑子里知道问题的答案.但是站起来却紧张自卑得说不出话来,惹得全班同学一阵哄笑;过年的时候.其他孩子都换上了新衣服.可卫国身上永远是破破烂烂的舅舅、姥爷穿剩下的大棉袄改做的…… 洪卫国说:”那时候我们老家都听山东吕剧《李二嫂改嫁》和《王汉喜借年》.有一句唱词是‘满街的光景无心去看.俺和人家隔道山…一别人过年来俺过关。每次听到这句唱腔我心里都很悲伤,感觉是在唱我……“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