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名家讲堂:如何理解“气遍身躯不稍滞”?

2012-10-21 11:13| 发布者: 清风轩| 查看: 23186| 评论: 1

摘要: 吴文翰:“无过不及”谈行气  武禹襄的《十三势行工歌诀》原文是“气遍身躯不稍痴”。武禹襄有一篇《十三势行工要解》,里面都是一些语录式的文字,这是他练习太极拳时的个人体会,是随手记下来的。这里面有:“立 ...


曾乃梁:“气遍身躯”即“意达全身”
  “气遍身躯不稍滞”这句话来自《十三势行工歌决》,前面还有一句是“变换虚实须留意”。这两句话连在一起理解。也就是说,练习太极拳,要在虚实的变换中,做到气遍周身,不能有丝毫的呆滞现象。这里就有气的问题。太极拳讲到气的地方很多,比如“心为令,气为旗”,“气以直养而无害”,“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这里面的气,是受意的引导的,用意是主要的,要“用意不用力”。所以,“气遍身躯不稍滞”这句话也可以说是“意达全身,不能有稍微的停滞”,这样才能做到形、意、气的高度统一。
  我对“气遍身躯不稍滞”的理解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全身协调配合,进行连绵圆活的运动。在这里,“气”不仅仅指呼吸之气,还指中医的内气。中医讲:“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府。”这里的气就不是呼吸之气,而是引导着血液运行的能量。气到哪里,血到哪里。人有病患,就是气血不通。太极拳就是在意念的引导下,进行呼吸运动,使内气遍布周身,血液循环得到改善,经络得到疏通,人体就达到了健康状态。这正是太极拳能够健身养生的关键所在。这里的气,我认为是一种能量,是一种压力波,是能够带动血液循环的能量。“气遍身躯不稍滞”,也正说明了太极拳是圆活的、连贯的、连绵不断的运动。
     如何做到“气遍身躯不稍滞”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五点。
     一、用意行气。气是受意的指挥的,太极拳讲“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心,就是心意。还讲“神宜内敛,气宜鼓荡”,“全身
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也就是说.不能过分地关注气,过分关注气息.反而会出现滞拙的现象。要用意来指挥,则神气灵活。如何用意呢?首先要心静、体松,排除杂念,专注地练拳;其次,把心意、气息和动作运用得当,相互协调。这样就能内外兼修,形神共养。同时,心静用意,能够使大脑的毛细血管得到开发,保证了脑组织的供血。所以,人们把太极拳比喻成锻炼大脑的体操。
     二、气沉丹田。就是强调腹式呼吸,只有“气沉丹田”,才能气遍周身。丹田是人体的重要部位,经常通过太极拳运动做腹式呼吸,能够加强内气的运行,更好地疏通血脉,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
     三、关注身法。在身法上,要注意“以腰为轴”,注意胸腹的虚实含展,注意动作的开合、节节贯串。练习好太极拳,不仅仅要关注以腰为轴,还要关注胸腹的虚实含展。许多练习太极拳的人,练了几十年了,身上仍然是铁板一块。这样就影响了练拳的效果,很难做到“气遍身躯不稍滞”。如何做到“节节贯串”呢?除了做好身法、手眼身步的配合外,还要做到胸腹的虚实含展,用腰的转动来带动四肢的运动,这样太极拳的动作才能饱满圆润,才能做到松柔圆活。武禹襄讲:“其根在脚,行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这句话讲明了如何做到完整一气,手脚如何配合协调。“刻刻留心在腰际,腹内松静气腾然”,这句话说明了太极拳要求的是中空。太极拳讲包容、含化,所以,要中空,要刻刻留心在腰际。胸腹的虚实含展和腰的转换配合起来,动作才能协调,气血才能通畅,才能达到“气遍身躯不稍滞”。
     四、柔行气刚落点。练习太极拳要柔中寓刚,方圆相生,不能平铺直叙。拳势动作运行中的柔和定点时的微微下沉发劲,要结合起来。这种刚柔相济的练习方式,也能帮助气血的运行。具体练习中,也就是要把虚实变化表现清楚,把刚柔表现出来。
     五、饱满圆撑。动作上的饱满圆撑,有利于“气遍身躯”。练习太极拳,仅仅是舒展大方还不够,还要做到饱满圆撑。很多练习太极拳的人把太极拳的柔变成了软,表现为软塌无力。而有些人讲究内劲,又把太极拳的动作做得僵硬了。但是,更多的人,特别是女同志,强调太极拳的松,而形成了松懈。太极拳应该是松而不懈,柔而不软,刚而不僵。做到这一点,就要饱满圆撑,其中重要的是棚劲.还有“圆撑”——就是欲前先后,欲左先右,对拉拔长。做到这样的饱满圆撑,就能达到“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比如做“搬拦捶”,右手向右后搬压,左手向右后拦,这些都是为了最后右手向前打出,这就是“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有一个对称劲。这样往复折叠,一气呵成,才能做到饱满圆撑,实现“气遍身躯不稍滞”。
     总之,要做到“气遍身躯不稍滞”,除了呼吸要深长匀细,更重要的是意念的配合、腰的转换、胸腹的含展,以及刚柔的配合、前后左右的协调对称,这样才能实现“气遍身躯不稍滞”。做到“气遍身躯不稍滞”,也就能够更好地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达到健身养生、延年益寿的目的。
  
18

点赞
13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31 人)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德国太极 2012-10-21 16:35
张大师说得到位。

查看全部评论(1)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