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三焦总的生理功能,是身体内几个脏腑在食物消化、吸收、营养、排泄等功能方面的总合。而这一总的作用,又是元气(命门)、中气(脾胃之气),宗气三者相辅相成的集合体。 六腑的放松,使五脏在体内好像悬浮起来,由此而产生一种虚灵顶劲。 从以上分析可见,太极拳要求的松,但不是弱,也不是懈,更不是疲蹋。对肌肉神经来说,实际是要求保持松弛状态。对骨节来说,则要求松开,即我们常说的“对拉拔长”,通过练气,以气层为介质,自然就能做到如同球样的六面松扌朋劲。松,是内功太极拳的基础,不能彻底放松,内功在体内永远也形成不了。真正松透确实不容易,全身放松非下一定功夫不可。要明白放松的重要性,逐渐练好“松功”。在练习中,当与对方接触时,马上即僵时,即自己不知不觉进入强力范畴时,必败无疑。此时,不要说人家力大,应从自己身上找毛病。你自己不用力,怎么知道对方力大呢?或有的人在对方进攻就往后辙,这不是松,更不是化,而是跑,是弱手,形成兵败如山倒。违反了太极拳放松的目的和太极拳走圆的要求。在发劲时,自己的内劲发不出,说明自己没有松透,内理还有堵截的地方,也因为违反了发劲的“根松催,中通顺,稍发透。”原则。太极拳内功的中级功要求是注意松和通的要求,歌决云:“劲源跟着手走,身手松净劲自有。”松,除了要下功夫练外,必须要悟,在练中悟,在悟中练。光练不悟,是傻练,长功不快,当然也不能光悟不练,那是咀上功夫。 总之,练拳时须静心体会周身是否松净,是否沉稳,是否舒通。每动要静想须如何始能将意送到彼身,如何始能入里透内,久之当可进步。为此,一定要走轻灵虚无、稳静松软的练功之路,不可犯顶抗之病,更不可在心中存有一个刚柔相济的思想。试想,前辈们全心全意去想放松,而尚不能将身势放松干净。如果你在练拳中老有一个“快慢相间”、“松紧适度”、“刚柔相济”的思想,那样是不能将身势松干净的,当然也就永远练不出来大松大软的上乘功夫,更谈不上太极劲了。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