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8356|回复: 1

各种史料文献上对孙禄堂先生的记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3 1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种史料文献上对孙禄堂先生的记载
文献一《近世拳师谱》
孙师禄堂讳福全号涵斋,直隶完县人,幼从李奎元习形意拳,李之师为拳法大师郭云深,孙实学于郭,相从最久,又随名师程庭华习八卦拳,民初得郝为真太极之传,孙师聪慧绝人,又得数位名师真传,其苦心孤诣非常人可及,孙师喜交游,行迹所至声誉雀起,尝遇方外隐士密授仙法,故孙精易经黄老奇门遁甲诸术,体用如一,其拳械皆臻绝诣,技击独步於时,为治技者冠。------孙师一生术合於道,其武艺举世无匹,晚年行止气质迥异常人,世人疑之为神,民二十二年冬无疾卒於里第,子存周承其传,亦名重於时。
摘自《近世拳师谱》,1935年出版。
文献二《北派国术家掌故》
光绪时,有蒲阳孙氏禄堂,以拳勇独步一时,举世无敌。其所精之艺为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皆内家绝学,禄堂更旁参外家各派,融会贯通,纯以神行,集有清一代拳技之大成。江湖人称天下第一手。时有宫廷侍卫鼻子李者闻其名,欲约以公赛。知者多劝李曰,孙玲珑透体,鬼神难测,不可公赛。李遂私访,时孙随肃王游,知李大名,待李甚殷勤,谦逊如无所能。李疑为浪图虚名辈,再三邀赛,孙乃从之。二人对立,旁者喊号,号声方出,李尚定睛未动,已然跌出,时孙早立于李之身后。观者皆未见孙何时动作,疑为神乎。李羞去,深悔此行。
摘自《北派国术家掌故》,1930年出版。
文献三:向恺然谈孙禄堂
孙禄堂先生在拳术界的声名不减于李存义,论班辈,却比李存义晚一辈,论本领,据一般深知二公的拳术家评论,火侯还在李存义之上。……从来拳术家肯下功夫的,大概要推孙禄堂为最。孙住的地方,离他的师父家中有两百里旱路,孙在家用功,每遇到疑难之处,自己思索不得立时动身到他师父家去,决不因路远踌躇,他家清贫,总是带一点干粮在路上充饥,二百里路一气走到,不在路上停歇,见着师父把疑难之处解释明白了,又立时欣然归家,也不在师傅家停歇。在他心目中看这四百里路直如平常人看三四里路一般容易。他做功夫并不限时间地点,随时随地都在用功,所以孙禄堂的武艺纯熟自然到了绝境。
文章来源:向恺然撰写的武林高手江湖异人,秦鹤岐、孙禄堂、杨登云、神针等篇。篇名即孙禄堂。向恺然短篇著作,范伯群编,台湾业强出版社 1993.2。又邮拨0743812-9。
文献四:姜容樵谈孙禄堂 
孙福全,号叫禄堂。直隶保定府完县人。七、八岁就酷嗜武道。除去跟先生念书,就央告他父母就本乡拳师练习武技。到十来岁,他的武艺文艺居然并驾齐驱,崭然露头角,却是他学技既湛,心里便有些不满意少林拳。过了两年,便又投拜李殿英门下。李殿英就是驰名北省的李奎垣。……孙禄堂跟着李奎垣十年,不曾离开。就把李奎垣的玩艺儿一古脑儿和盘掇过来。但是孙禄堂的心里仍是不满意,总觉着自己的本领有限,在这时又跑到北京,找着程廷华,又拜在廷华门下,不消三年,他把程廷华的能耐也都学到自己身上来,不要说八卦掌入了化境,为同辈中所望尘莫及。就是五行十二形龙虎猴马也各尽其妙。龙形有伏龙登天的气概,虎形有推山倒海的威风。哪怕不懂拳的人,瞧着他的拳,也都赞叹不置。这人也真奇怪,本领越是高强,求学的心越是真切,凡是同门的武师,不管是师爷、师叔、师伯、师兄,不管千里万里山州川县,问着讯,就要去拜访,有一手专长,他也不肯放松。同辈师兄弟中就数他年纪最大,也就算他的能耐出类拔萃。所以无形中也就推他为小八侠之领袖、斌字辈之魁首。他的技艺无一不精,刀枪剑戟都比别人来得高妙,所以当时南北驰名,差不多压倒了那些老前辈。人家就送他一个绰号,叫做万能手,也真称得起是盖世英豪。
                       摘自《当代武侠奇人传》第七卷。
注1:姜容樵在《当代武侠奇人传》一书的自序中写道:“余学无所成,治技更无所得。惟将生平所受之于师者,闻之诸老前辈及各友者,虽至微之事,一言一动,亦一一笔之于书。特仍怕有未尽善,或不能达其意,复编此最近五十年来国术掌故小说《当代武侠奇人传》一书,搜集各派名家传记轶闻、专门造诣以及作用思想,事必确实,语有明证。不惟存在诸先生尚存十九,即过去诸先生亦为全国所景仰。特述颠末,用公同好,以为治技者参考。至于未能尽量发挥诸先生之精微奥妙,尚祈同志随时指正,则幸甚焉。
                   中华民国十八年十一月十日沧县姜容樵于海上”
注2:姜容樵时任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处长。
文献五:许龙厚撰孙禄堂先生行状
孙君禄堂,讳福全,号涵斋。河北蒲阳人也。前清府选用知县、知州等职。民国历充法政学校武术教授,国务院卫队总教习,总统府武承宣官,中央国术馆武当门门长,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主任等职。------孙君天禀气质超迈绝人,又虚怀若谷、专心潜学,于形意、八卦、太极拳皆能穷其理而绝其术焉。谓之形意拳刚球也,八卦拳弹簧球也,太极拳皮球也,三劲一理,皆为中和真一之气一以贯之、纯以神行之道也。孙君习拳不分派别,融会三家拳术,独能贯通为一,其艺之精微,功之绝纯,南北拳家无出其右矣。孙君弱冠时既游历南北,凡闻有艺者,必访至,切磋、较艺五十余年,未遇其匹。又尝屡挫日俄等国力士,海内武术家无不称道,从之者甚众。今之国术名流金一明、曹晏海、马承智、胡凤山、李润如、童文华等皆为其门人也。孙君生平负气节,清室肃王意公慕其名,折节下交,孙君除论拳外,从无一事请托。以是缙绅孙君益重焉。孙君为人重然诺,有古风粹然之气见于面背,其仁义之心、肝胆相照,非常人可比。------余与孙君相识有年,受益良多,略知其行状,谨为之录。
摘自1934年《体育月刊》
文献六:李子鸣先生谈孙禄堂先生
孙禄堂先生十五岁时拜保定形意拳名家李奎元为师,后又经其师祖郭云深先生指点窍奥,技遂猛进。19岁时闻北京有程廷华先生,精于八卦拳术,乃徒步进京住访。------孙先生秉性聪颖,过目不忘,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程先生亦爱其敏捷过人,倾囊相授。如此苦练数年技艺精纯,凡闻有技者,必往访之,与人相较,从未失败。故锅、程二位先生赞曰:“此子真能,能不辱其师。”故当时有“活猴”孙禄堂之称。数年后,程先生谓曰:“吾徒几百人,而天资聪颖又能专心苦学者,都不如汝。虽余尽心相授,然汝亦有宿慧,否则不克臻此境也。现观汝之技可谓无敌手,可以行矣。望前途珍重。”惟八卦掌之精义皆包含于《易经》之内,遂入四川,访精于“易”学之某公,习《易经》,终能穷其理而绝其术也。
  民国初年,河北广平永年人郝为真先生(乃李亦畲先生之爱徒,太极拳之巨子)来京探访亲友。郝先生初次进京,客住旅店,不久病倒,病情甚剧。孙先生闻之,速前往探视,并为其请医生诊治,朝夕相待,诚挚甚笃。月余,郝先生病愈,乃谓先生曰:“吾二人本非至交,萍水相逢,如此相待,实无可报。”孙先生曰:“区区小事,不必挂怀。四海之内皆朋友,况同道乎!”郝先生曰:“吾实心感,愿将平生所学太极拳传之与君,愿否?”孙先生曰:“求之不得。”乃迎郝于家中,数月得其大概。郝先生曰:“异哉!吾一言而子通悟,胜专习数十年者。”综观孙先生之武技,得自四五位名师之尽心亲传,更加他自身之钻研苦练,对于形意、八卦、太极三家内家拳术均能造其极,本其心得而创造发展,成为孙式形意、孙式八卦、孙式太极,并创三家合一之说。曰:“形意力实,八卦力巧,太极力灵。问何以三家可全?曰:比之于物,太极皮球也,八卦弹簧球也,形意刚球也。惟其空,故不屈不伸而不生不灭;惟其透,故无知无得,无障无碍;惟其刚,故无坚不摧,无物不入。要皆先天之力,一气之流也,何不能合成。其三家形式虽不同,其理皆合,应用亦各有所当也。”惟孙先生能将三门拳术融会贯通,合而为一,体用完备,集内家拳术之大成,为一代名家大师,创宗立派者。孙先生技与道合,其威名享之于海内外。
摘自《八卦掌精要》李子鸣弟子张全亮编
文献七 李星阶《拳术初阶》序文1933年11月
近世欧西火器盛行战场,拳勇刺击几废。然两军相争必掠其地,近身肉搏,拳勇刺击则显其能,此乃我国故有之技,因是自首都南迁,国府即倡导国术,教国人自强、自卫之术。上月首都国术馆二次国考,余滥充评判员,参赛者数百人,技艺各有精专。然国术正脉惟拳术、短兵、长兵、摔跤、弓弩诸般。火器兴,弓弩废,摔跤角抵非用于战阵,故惟拳术、短兵、长兵三者尚存用焉。拳术以气为贵,短兵以剑为贵,长兵以枪为贵。世人言近日善者,拳术以孙禄堂先生为绝,剑术以李景林将军为绝,枪术以李书文先生为绝。余与孙、李、李三位先生皆相识,时相过从。余虽不才,研究国术亦数十年矣,深知拳术为各门法术之基。孙、李、李三位先生之武艺于近代各占一绝,然究其根底,尤以孙禄堂先生为最。昔日余尝见孙先生徒手破彼之剑,破彼之枪,神勇绝伦。全赖拳术根基深厚耳。故今人习练国术当以拳术为先,再行刺击之术,或有望得焉。余不敏,籍往昔经验者略言之,一管之窥耳。
文献八 董子英评价孙禄堂先生孙禄堂先生道德极清、武功极高,其德之清,如天也,无所不容,其艺之高,盖世也,无人可及。其德其艺非世人所能测所能知者,其知其行与古之圣贤大德足可比伦,至于技击末技合于道体,神乎其神,更遥遥不能望,无可比伦者也。今有得其拾一者,足可独步一时矣。余兄与先生交厚,尝叹曰千古奇人耳。
摘自《技击述闻》姜侠魂著
文献九 陈泮岭先生评价孙禄堂先生
“通常练拳,要练至暗劲,非下十年功夫勤练体悟,无法到达,要练至化境最上乘功夫,不只靠苦练,硬练,尚须靠内在的修为,亦即个人平时之修持,清心寡欲,与人无争,凡事看得开,抛得下,如此才能达到灵神相通,神形俱妙,与道合真之境。据闻有此境界者,皆为内家拳辈,形意拳为李洛能,八卦掌为董海川,太极拳为杨露禅,至孙禄堂更臻登峰造极之化境,有不动形而隔空制人之能。”
摘自《陈泮岭先生国术访谈》1966年
文献十 《国述名人录》上对孙禄堂先生的记载:
1、 记载孙禄堂先生年轻的时候武功就已经达到神乎之游刃的境地,其轻灵矫捷得未曾有。
2、 记载孙禄堂先生有罡气护体之能,于形意、八卦、太极皆臻化境。
文献十一 《国术统一月刊》(1934年8月)上对孙禄堂先生的记载:
孙禄堂先生与人较艺未尝负,出神入化、随机应变、无一定法,不轻炫于众,知其深者绝少。
文献十二 《世界日报》1934年1月31日上对孙禄堂先生的评价:
孙禄堂先生于武功卒抵大成,黄河南北已无敌手,其武功竟达绝顶。
文献十三 《大公报》1934年1月29日上对孙禄堂先生的评价:
孙禄堂合形意八卦太极三家一以贯之、纯以神行,海内精技艺者皆望风倾倒。为人重然诺,有古风粹然之气见于面背,意公肃王折节下交。
文献十四 《申报》1928年5月5日评价孙禄堂先生
孙禄堂先生于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及剑术皆臻绝诣。神州莫测之身手。
文献十五 《京报》1934年1月29日评价孙禄堂先生
孙禄堂氏乃中国太极拳术唯一名手。
现存的史料中还有一些评价孙禄堂先生的文献,皆记载孙禄堂先生是当时武林的第一高手,达到了武学的最高境界。所有这些来自不同各方的评价,对孙禄堂先生的武功皆推崇至极。因此,这些记载并非偶然,而是那个历史时代的定论。当代有人妄图凭借讹传、谣言或编造种种故事来篡改历史,必然是徒劳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当代人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继承前人的功夫上。在武术领域里,历史上再无第二个人能够赢得如此广泛的至高评价!大量史料记载孙禄堂先生武功最高,是技击领域里的第一人。这个结论早已盖棺论定。
以上这些史料的来源及背景:
1、《近世拳师谱》是中国武德会和中央国术馆编辑的。中国武德会和中央国术馆是当时官方的武术机构。
2、《北派国术家掌故》是杨季子和卞人杰收集的,两位一个是李存义的弟子,一个是徐哲东的弟子。


 

发表于 2009-2-5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种史料文献上对孙禄堂先生的记载

文献三:向恺然谈孙禄堂
孙禄堂先生在拳术界的声名不减于李存义,论班辈,却比李存义晚一辈,论本领,据一般深知二公的拳术家评论,火侯还在李存义之上。……从来拳术家肯下功夫的,大概要推孙禄堂为最。孙住的地方,离他的师父家中有两百里旱路,孙在家用功,每遇到疑难之处,自己思索不得立时动身到他师父家去,决不因路远踌躇,他家清贫,总是带一点干粮在路上充饥,二百里路一气走到,不在路上停歇,见着师父把疑难之处解释明白了,又立时欣然归家,也不在师傅家停歇。在他心目中看这四百里路直如平常人看三四里路一般容易。他做功夫并不限时间地点,随时随地都在用功,所以孙禄堂的武艺纯熟自然到了绝境。
文章来源:向恺然撰写的武林高手江湖异人,秦鹤岐、孙禄堂、杨登云、神针等篇。篇名即孙禄堂。向恺然短篇著作,范伯群编,台湾业强出版社 1993.2。又邮拨0743812-9。


向凯然是如何知道孙禄堂二百里地一气走到的。是向凯然亲眼所见。不会吧。那肯定是听说。听谁说的。那只有一人,就是孙禄堂自己。孙自己说的话,没有人证明。孙禄堂家境清贫吗。他捐钱买官官的钱是哪来的。


所以,向凯然的话谁信呢?恐怕向自己也不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5 11:22:40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