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太极(拳)对话(1) 浅蓝 与一位习练太极18个月的朋友交流,其思路和观点整理如下,没有其他意思,只是一种记录和学习的方式。
-----------------------
其实每个人的体会都是自得,没人能说自己的就是正道。他只是以一个正道来衡量你的自得,他很有自信,看法也很独到。我根本就没练过开合。人如果不够中正,就没有什么附加的东西。而且如果不是锻炼肢体上的开合过早得配合了意识没什么好处。如果您要练开合,要注意是在肢体上找找感觉,不要过早加意。肢体上的开合是必要的,而且要按照你的步骤来练,但是每个关节的锻炼不建议您持续太长时间,控制在一个月以内。这是速成,内带外和外带内都是必经阶段,只要不执拗,可以特别的锻炼。
平衡是一个大概念。这样说好了,练拳就像在制造一个木制的水桶,任何一块板的长度,都能决定水能装多满,而板的长度就是明拳理,水的满量就是积累。即使你积累了很长时间,也可能因为有一块板太短而蓄水不多,而我现在只打了18个月,水几乎没有,所以说即使理论再清,层次也不会高的。当拳理平均上升到一定阶段,拳理水平就能上一个层次。
估计您经常吸收别人的意见,或许都觉得好而难以割舍,这样可能比较容易混杂在一起产生纠葛。其实您可以把吸收到的东西整理一下,按步练也不错,不要都放在一起,左也好右也好而迷茫。其实您的练法我听说过我老师说起,他就是这样练的,碰到一个老师,吸收一个老师的优点,然后学会,再去找一个老师。时间久了,正向积累就出来了,见识也广了,慢慢的,所有的不同的东西都聚沙成塔,自成一体,所以我不反驳你的练法,就是这个原因,只是建议您要理清思路,还有不要去强行理解别人说的关于精气神的丹道训练,因为这原本就是一个偏离的概念。就像开天目一样,我是建议您连看都不要看,听都不要听,因为现在人都是拿前人自己所感知的事情来强加训练,开始就是一个偏得很厉害的方向。所以你看吧练气功的人长寿的很少。即使打操也能健身,最怕就是走偏。
普通的人身体都不通,身上总有些地方僵硬,而气就因此而散乱。如果强行引导,就容易滞气,因为在气机发动的瞬间肯定是整齐的,但运动到僵硬的地方就受阻而散乱了。但是引导的话,意识集中在气上,人会比平时呼吸需要更大体积的空气,所以就出现了滞气的不适现象。所以气滞为内动大与外动,内外不合,因在外型上求放松,而不是锻炼内气到顺。
因为只是靠里面带,就算顺了也是假顺。还有一点为什么初学不适合练气,是因为刚开始全身都很散乱,气很难集中,所以对于自己来说,每次运气都只能调动身体中少之又少的气。这也是别人说所的,练得少气不足的实际表现。别人劲足并不是因为他的气增加多了,而是他比你能调动更多的体内气同向运动产生冲击。你说的练气是很高级的阶段,否则的话,强行练气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就是全身都接近通常无阻隔,能轻易调动自己身体90%以上的气时,就可以考虑吸自然之气——宗气——原气。内外合一就是武人所追求的浑圆,在浑圆的基础上才能练丹,而练丹就是化自然气为自己原气。宗气就是呼吸之气,原气不是在丹田的,是在全身的,自然气就是空气。丹田只是一个空腔,起到暂时的储存作用。绝世武功的说的意守就是把气局限在一个空间里防止他从毛孔中散漏出去的练法,但这是到练丹阶段才能练的。在练丹阶段才能去探究精气神之间的转换,普通人能练到浑圆都很难,所以根本不用去想练什么丹。而练气功其实就是想跳级,所以到最后容易被浊气反噬。因为他们身体是假通,所以吸收起来的气中好的坏的成分都被束缚起来练成丹了。如果你浑圆了,同样的体会就会不同,会无限加强。真经一句话,假经万卷书。
所以我从来不听别人的批评和表扬,但是跟别人学他的东西,自己悟自己的,同时借鉴别人的。我推手有半年了,练听劲和积累经验吧,现在阶段推手只能有这两个用处,别的不可能。如果跟着老师,估计还要1年半才能在一次攻击中改变3个方向,定步是基础,是训练极限的。动步是在这基础上加上步法训练就可以了。
我看了你朋友对金庸的评价,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金庸跟吴式太极渊源很深。他跟吴公仪是好朋友。而且他写的武侠小说,身边都有很多武林人士做顾问的,所以他对于拳的理解应该不会低,他们以一个先见,而打破平衡了,以为他是只个小说家。武侠小说兴起是因为一场比武,就是吴式太极的吴公仪和咏春白鹤拳的陈克夫在澳门的擂台比试。梁羽生,以这3分钟的比武为契机,写了20本武侠小说。金庸也是自始转为写武侠小说。他为吴式太极拳写过一个序,我看过,朴实也清晰。相信他们看过那篇序,就不会这样评论拉。
平时生活里其实也没什么严格意义上的好人坏人,坏人也有朋友不是么。既然有朋友,就说明有人认可他有好的一面啊。你比较容易投入感情,在说话中就会流露,这是很高尚的情操。如果你不懈努力,就算是坏人也会被感化。如果你能善用这个优点,在你太极到达第二层阶段时会很有用。投入就是潜质,这能让你的发劲更浑厚,但是你现在不能练。第一阶段就是为了让你克服投入所带的负面影响,发劲是在蓄气的基础上做一些形状和性质变化。我所说的投入就是性质变化不可或缺的元素,可以把人的各种感情和气结合在一起产生奇异的快感。到时候你发劲会无意间投入的,这个不用教,你有特质的话,训练性质变化比一般人要快很多。现在练练传劲无所谓,但不能用肌肉力。这些都不神奇,其实明白了都很朴实。只是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明白甚至不了解而已。这就是因为走偏了,限制了层次的上升。对于情绪化,这也是你要克服的难关,投入的人易热也易冷。所以要不时得给自己点刺激和信心。有一点需要告诉您,不要以为高深的东西自己做不到,其实高人只是,做高深的东西持久力强一些而已,就是控制力强而不是他能做到你做不到。如果他说的他都明白,那你听了你也能做到有感觉。
关于您的性格,您都习惯半辈子了,还有什么担心的。既然问题已经被注意到了,就表示平衡的契机已经来了。不是有句话叫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么,想到了就成功3分了。一辈子失衡,而不觉知,简简单单也是一辈子,可能会更快乐和自在。这虽然也是个好状态,但是要如何才能做到不觉知,却比做到平衡更难。因为生活在社会中就不能凭借本能来生存,你现在知觉了就回不去了。所以传闻有山里的人能活到250岁,就是因为不觉知,后来周总理接见了下了山没过1月就去世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