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0-4-10 09: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民企速度
繁衍活力之本
回归世博的展示舞台,正如易居中国执行董事朱旭东对本报的表述:“我们第一次走进世博园民营企业的场地,发现我们左手边是庞大的600150,股吧)馆、南面是上海通用馆、信息通讯馆、中601111,股吧)空馆,正连右手边的000002,股吧),严格意义现在也不是一家民企了。”
易居中国是首家回应复星集团,联手参展民企馆的企业。朱认为,“世博园里这样的布局,和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角色很像,但其内涵的活力,将推动这一格局的慢慢转变。”
作为民企馆的推动者,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每次民企馆的公开活动,郭会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同时出席的联展企业家末位。
这与出资比例相吻合,16家企业,其他每家基本出资2000万,不够的复星来补。
16家民企能联手站在这个舞台,却是各自对机会的瞬间的把握,和最具速度感的行动。
“2009年春我们在看民企馆这块地时,我和郭总站在那儿,场地空空的,实际上脑袋里也空空的。”民企馆馆长孙军告诉本报,不过郭总拍着我肩膀说,没问题的。在郭眼中,这块地预示着巨大的机会,而机会的抓住,也只是瞬间的决定。
2009年6月8日,在复星集团和上海世博局的签约现场,郭告诉本报机会的由来,09年全国两会期间,上海的一位主要领导告诉他西门子撤出世博后留下的机会,作为综合类民企的复星集团,基本上是当场决策决定参展。
“这块地的位置非常好,也很大。”孙军表示,“郭在决定后,马上给我打电话,那时候我还在杭州,他们在北京。”
第一件事情,是调研该建一个什么样的场馆,郭认为,如果是一个中国民营企业的联合馆,那比复星一家来做更有意义,这个想法也是偶然形成的。
2009年3月15日,围绕一句方向主题“民营企业的创造力和多元化,为城市增添色彩和活力”。民企馆组委会开始向全球招标,一个礼拜给答复,半个月内报出方案。
“招标发出后,最后应标的只有5家公司,4家是中国公司,1家是来自日本。我们很着急,中国公司是没有世博经验,他们只去看过日本爱知世博而已。”孙透露。
而来自日本的ADK,既是爱知世博日本场馆的设计方,实力具备,其却不相信只剩下一年时间,还有一个场馆才开始做策划招标。
“当时东京来了一个总负责,我们带他看了总部在上海的复星16年发展成就,一家民营企业从3.8万美金走到现在800个亿,去看了上海豫园的上海文化,同时参观一些复地的房地产项目。”
回国之后,ADK集中了设计团队主要力量制作。4月15号评标,ADK中标, ADK既是用细胞来表示活力,生命体就是由活跃的细胞组成,民企作为中国经济的活力细胞,场馆外形也用矩阵的细胞、动感的色彩表现。这个创意,切中了组委会的精神主张。
4月16日,民企馆正式向上海世博事务协调局回函,参展世博。
另外一条路径,是郭广昌对于联合参展推动。
孙透露,此间郭广昌私底下和马云、车建新、周成建都有打招呼,“这件事情复星做推动方,联合民企参展,后来发展非常快,因为这些民营企业家对机会的把握同样非常快。”
而这一梯队的企业,每一家都极具速度感,这批草根阶层成长起来的优秀企业家,对战机的嗅觉尤为灵敏。例如在新经济(310358,基金吧)中把握B2C、C2C的阿里巴巴;从一家广告公司运作成娱乐巨头的300027,股吧);没有厂房、没有直营门面,只负责品牌的周成建,却让美特斯邦威走上资本市场。
这样极具速度感企业,在最快的时间融合在世博园中,是世博效应吸引力的凝聚。
“外界所说的五邀马云,并不是指马云没时间,而是当时马云对世博是一个什么样性质的活动没概念。”孙表示,“作为复星的1号项目,郭总需要当面到杭州见马云,把事情讲清楚。”
事实上复星对上海世博会,也是一个认识过程,民企馆在研究完历届世博会成就后,意识到这不单只是一个世界性的展览舞台,更是发展历史的闪耀,复星将这些内容告诉参展的企业家时,大家认为,事情太大了。
“后来我们的开工典礼、论坛等,马云都会亲自过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