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青青侠客

试揭气学千古谜.........气的物质性猜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2 1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绿茶傻猫与青青侠客过招非常精彩.
发表于 2007-1-10 1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力之源

宇宙万物的基础是什么,最小单位是什么, 是太极,阴阳也及无和有,我们对事物的最基本认识是有和无,

有对无或无对有的吸引力,及有对有和无对无的排斥力引发高速旋转,这个速度是宇宙间的速度极限,

单个个体即体积的最小单位,运转一周期即时间的最小单位,正因有旋转这一过程,所以有了时间,停止旋转

也即时间静止. 我们所感受到物质是由这种粒子间因旋转方向相位不对称所构成, 而方向一致的粒子即真空,

宇宙中的黑洞是方向相异的粒子交汇处,在最中间,两个完全相异的粒子停止运转,吸力和斥力达到最大,此点时间已经

静止.周围的物质不断被吸引,在向中间挤压过程中,异向粒子被分离,并泄放能量射线后本身消失。超星星爆炸正好相反。

在宏观面,各种力是这种力在不同层面的表现形式,欲望是力之源,

人的七情六欲的表现购成了人类的文明,机器人一旦有了欲望,

便有了智慧。

发表于 2007-1-18 1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学过医,对“气”的性质也做过一些考虑。

一、“外气”不存在,看到过很多报道和反报道,归根结底没有可靠证据,隔空击物也是假的,否则没有理由没人展示,有人展示的都已被证明为假。

二、“气”是有的,不过绝非任何单纯的物质。从西医的角度理解,气应该是多种神经体液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综合生理表现。打个比方说,天冷的时候人会打寒颤,其中就有许多神经和激素的反应参与,最后才表现为寒颤的动作。气功的练习者通过一定模式的姿势调节,更主要的是精神活动上的一些运作,调节了自身的神经活动模式,进而影响体液反应(各种激素、细胞因子的综合变化),综合在一起产生种种生理反应,如局部发热等。

       人体的神经体液活动极为复杂,所以大部分的科研资金如今都投在生命科学领域,可见不是那么容易理解。除非先把这些机制弄清楚,然后才能对“气”的实质做出较清晰的解释。不过可想而知,真实结果可能复杂到一般的脑子难以理解的程度。准比相对论复杂多了。

三、中医用了“气”这个概念,与气功中的“气”有所不同。相同点在于都是在比较宏观的水平上相对模糊(相对于西医)的把握了人体的某些生理机制,尽管在过去的西医们眼里看来不够“科学”。但现代西医已经在转变观念,单单从几千年来中医们成功运用这些理论解决人们的健康问题上,而且是运用完整的理论体系,不是模糊的猜测。

四、经络,和“气”一样的,同样的复杂。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多人试图解释它,但是都只是做到了描述的层面,无法深入,想进一步解释需要更多领域的技术和学术进步才行。当时的描述已经很不错了,有一位教授带着一组人运用声光电多种手段,正常人体是会发光的,只是太弱,肉眼无法察觉,但是用特殊的技术可以观测,说巧也不巧的发现,体表发光不均匀,而且光比较强的“亮点”与传统中医的几百个穴位不谋而合,而连接亮点之间的组织往往可以找到电阻异常的条带,既不是血管也不是神经,相信大家也猜到了,和经络走行有基本上不谋而合。这至少证明了一点,穴位、经络不是胡诌的,的确是不同于普通位置的。可是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理论基础也就只能做到这一点,这位教授再也找不到继续研究的方法,所以只好中止到这里。但愿能早一日具备技术和理论基础。

随便说说,见笑。

发表于 2007-1-26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过于模糊了……含糊!
发表于 2007-1-26 2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太模糊了。本人也只是做过一些思考,没有完全明确的概念。只是敢肯定气不是单纯的物质。说是电勉强靠点边,因为很多大师也都是用电来形容“气”的,性质上有相似之处。而且神经活动也是一种电活动。

详细的要想清楚已然不易,更何况表述呢。

 楼主| 发表于 2007-2-7 17: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久未登陆,不知这么多友兄在此发言,谢谢!

        非常感谢!........

        再次谢过!........

         .............

    不是我过于谦恭,而是有一实话想说,说出来又感觉话有点硬,只好诚心谢过之后,再说出来.

     ........这文章是我用十余年的时间写成,无数次地反复说服自己,大家的疑问,我都问过自己,最后也都说服了自己.

     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我的帖子中.网友网上浏览,很可能没有耐心,不能看的仔细,浏览匆匆而过.

     建议大家,把此文打印下来,仔细研读几十遍,如何?(实在是不好意思说出来,但这是实心话)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春节后,我会做实验验证.提出这观点已经十余年,现在已有成熟的实验方案,有结果,我会第一时间公布)

   

   

发表于 2007-3-24 0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意楼住的说法。古典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楼住形而下了,之为之器了。

国画里也讲究气韵生动,是构图,是意念,这个气难道也是氢气吗?

一个人的气色不错,他的氢气多吗?

喜气洋洋,不会是氢气多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