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599|回复: 9

太极拳本源真相辨析 3 ----(劲与內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25 0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势与套路




势一般来说就是攻防的一招,是前辈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将势编串在一起,就成了套路。套路便于练习和记忆,是中国武术的传统训练方法,太极拳也不例外。



套路中含有本拳重要的招术,可在实战中派上用场。但是,套路架式,必以本拳的功夫为基础,没了这个基础,套路就会练成花拳绣腿,正应了那句话:“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太极拳也有功夫,都是练同一套路,有人像太极,有人像做操,区别在于有没有功夫。



太极功夫是什么?容后再说。






2.   劲与太极劲



劲在中国武术中是一术语,特意用来区别于力,劲是强调速度的,而力不含速度概念。从力学角度看,外家拳的劲,主要是动能,既:1/2MV平方,量纲是:牛顿米/秒,而力是:牛顿,两者大有区别。动能具有更大的杀伤力。



太极劲中也包适动能,但还包含更丰富的內容,大家称之为“内劲”,但这內劲究竟为何物呢?为了搞清楚,我们先看看祖先的说法:王宗岳拳论云:“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又云:“发劲须沉着松静,专主一方”,“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还有:“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说到技击又有:“由招孰而渐至懂劲,由



懂劲而阶及神明”。


    从中我们看到几个关键词:蓄劲,发劲,运劲,懂劲。先从字面理解:



        蓄劲:即劲是可以积蓄的。从力学角度看,就是蓄积势能,张弓的过程不就是蓄能的过程吗?



        发劲:就是将劲发放出去。“发劲如放箭”,即发劲要快,迅速释放积蓄的势能,所谓“蓄而后  发 ”,放出去就变成了动能。



        运劲:从“运劲如抽丝”这句话看,运劲应该是缓慢而连续不断的,否则无法如抽丝。再有“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即运劲的过程就如炼钢,千百遍的练,就可练就“何坚不摧”的境界。



                    将这两层意思合起来就是:运劲要慢而不断,不断的练,就可练就极刚强的力量。



            平时我们练拳就是在练拳架招式,每一招都是一蓄一发的过程,所以运劲即是在练这一蓄一发,不过,这一蓄一发是较慢的,同时要连续不断。由此可知:



                             运劲----是速度相对缓慢的,连续不断的蓄劲和发劲的过程。



        懂劲:就是说,拳势动作都会,但不一定懂劲,劲是客观存在于我们体内的,但你却不知其存在,或知其存在,却不知怎样用,这叫不懂劲,而懂劲即是其反面:



                            懂劲----是指懂得怎样开发和利用劲,具体说就是懂得怎样蓄劲,运劲和发劲。



   由上述分析可总结如下:



     



             劲(内劲):是人体中的能量,这种能量可以由人的意志加以蓄积和释放,其大小,速度和方向可被控制。



劲的动态表现是蓄与发的相互转化过程。蓄劲是蓄积能量的过程,发劲是快速释放能量的过程,而运劲则是相对和缓而连续的蓄劲与发劲的过程。



所谓懂劲,是指人驾驭劲的蓄与发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则称其越懂劲。



3.   柔劲与刚劲



从上面分析还可以看到,发劲快而猛,表现为刚,而运劲慢而轻,表现为柔。发劲时,是一种能量的爆发性释放,外形刚猛,主要是动能,是为刚劲;而运劲时,能量是缓慢的释放,外形柔缓,主要是力在作用距离上做的功,是为柔劲。我们用眼睛不容易看出柔劲的存在,但一搭手却能感到其存在,这在推手中最为明显,双方搭手便知对方劲的存在,但这种劲是柔的(不是软而无力),是可以变形的,这是因为双方都在控制劲的发放,包括大小,速度,方向和距离。这种柔劲作用于对方身上,会使对方做出反应,从而可用来感知的身体甚至心理状况,一旦对方露出破绽,即刻由柔变刚,将其发出。



可见,刚劲与柔劲可以随时转化,柔劲主要用来“化劲”和“听劲”,而刚劲用来打击,所谓“发打”。






    到此我们已基本清楚,太极劲是从身体中发掘出的一种能量,可蓄可发,可刚可柔,懂得控制和利用它,就是懂劲,只要懂劲,太极拳就算练得差不多了。所以,劲,在太极拳中具有决定性的核心作用。没有劲,就不是太极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1 22:30:21编辑过]
发表于 2005-2-25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非常有分量的帖子!
发表于 2005-2-25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还得好好用身体来体验比较有说服力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所论并不一定正确,希望各位拳友发表意见,一起把太极拳搞明白,不明不白不如不练。对否?
发表于 2005-3-2 0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做这种技术探讨,应该看看各名家对劲、力等概念的解释,加以分析。说明自己观点的由来和理由。这样才是真正做学问、探讨技术的态度
 楼主| 发表于 2005-3-2 2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天朋友说得对,本人确实看了许多文字,包括拳论和名家的解释(在本文第一部分“实用与健身”中已有提及),在文中没有直接引用,以免篇幅过大,相信拳友们大多都看过,就不必重复了。另外文中许多观点也有直接来至名家论述的,同样原因也未说明。因本文并非正式的学述论文,只为大家聊天的资料,希涉及者见谅。

另外,本文并不是为了拿名家为自己壮声色,故不提更显平民本色。还有,本文旨在用尽量浅显的道理或公认的科学原理加以论述,以避免玄学混入其中,不单大家不懂,本人自己更不懂,否则就失去本文的意义。谢谢问天。

发表于 2005-3-3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建议拳友看致柔先生的文章“胯是大拳头,全身是手手非手”,相信有启发。如果不介意,偶来转贴。偶和大家一样,想弄弄清楚。
发表于 2005-3-3 1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吴鉴泉之子)吴公仪与香港高手陈克夫1954年澳门的陈吴大战。跟街头打架没什么不同。看不出太极。大概因为偶是俗眼吧,哈哈。

有兴趣的拳友可以看看,在西祠胡同体育世界的内家拳宗里。

发表于 2005-3-12 2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可惜,没有真正高手对打的录像让我们大饱眼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