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势与套路
势一般来说就是攻防的一招,是前辈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将势编串在一起,就成了套路。套路便于练习和记忆,是中国武术的传统训练方法,太极拳也不例外。
套路中含有本拳重要的招术,可在实战中派上用场。但是,套路架式,必以本拳的功夫为基础,没了这个基础,套路就会练成花拳绣腿,正应了那句话:“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太极拳也有功夫,都是练同一套路,有人像太极,有人像做操,区别在于有没有功夫。
太极功夫是什么?容后再说。
2. 劲与太极劲
劲在中国武术中是一术语,特意用来区别于力,劲是强调速度的,而力不含速度概念。从力学角度看,外家拳的劲,主要是动能,既:1/2MV平方,量纲是:牛顿米/秒,而力是:牛顿,两者大有区别。动能具有更大的杀伤力。
太极劲中也包适动能,但还包含更丰富的內容,大家称之为“内劲”,但这內劲究竟为何物呢?为了搞清楚,我们先看看祖先的说法:王宗岳拳论云:“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又云:“发劲须沉着松静,专主一方”,“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还有:“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说到技击又有:“由招孰而渐至懂劲,由
懂劲而阶及神明”。
从中我们看到几个关键词:蓄劲,发劲,运劲,懂劲。先从字面理解:
蓄劲:即劲是可以积蓄的。从力学角度看,就是蓄积势能,张弓的过程不就是蓄能的过程吗?
发劲:就是将劲发放出去。“发劲如放箭”,即发劲要快,迅速释放积蓄的势能,所谓“蓄而后 发 ”,放出去就变成了动能。
运劲:从“运劲如抽丝”这句话看,运劲应该是缓慢而连续不断的,否则无法如抽丝。再有“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即运劲的过程就如炼钢,千百遍的练,就可练就“何坚不摧”的境界。
将这两层意思合起来就是:运劲要慢而不断,不断的练,就可练就极刚强的力量。
平时我们练拳就是在练拳架招式,每一招都是一蓄一发的过程,所以运劲即是在练这一蓄一发,不过,这一蓄一发是较慢的,同时要连续不断。由此可知:
运劲----是速度相对缓慢的,连续不断的蓄劲和发劲的过程。
懂劲:就是说,拳势动作都会,但不一定懂劲,劲是客观存在于我们体内的,但你却不知其存在,或知其存在,却不知怎样用,这叫不懂劲,而懂劲即是其反面:
懂劲----是指懂得怎样开发和利用劲,具体说就是懂得怎样蓄劲,运劲和发劲。
由上述分析可总结如下:
劲(内劲):是人体中的能量,这种能量可以由人的意志加以蓄积和释放,其大小,速度和方向可被控制。
劲的动态表现是蓄与发的相互转化过程。蓄劲是蓄积能量的过程,发劲是快速释放能量的过程,而运劲则是相对和缓而连续的蓄劲与发劲的过程。
所谓懂劲,是指人驾驭劲的蓄与发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则称其越懂劲。
3. 柔劲与刚劲
从上面分析还可以看到,发劲快而猛,表现为刚,而运劲慢而轻,表现为柔。发劲时,是一种能量的爆发性释放,外形刚猛,主要是动能,是为刚劲;而运劲时,能量是缓慢的释放,外形柔缓,主要是力在作用距离上做的功,是为柔劲。我们用眼睛不容易看出柔劲的存在,但一搭手却能感到其存在,这在推手中最为明显,双方搭手便知对方劲的存在,但这种劲是柔的(不是软而无力),是可以变形的,这是因为双方都在控制劲的发放,包括大小,速度,方向和距离。这种柔劲作用于对方身上,会使对方做出反应,从而可用来感知的身体甚至心理状况,一旦对方露出破绽,即刻由柔变刚,将其发出。
可见,刚劲与柔劲可以随时转化,柔劲主要用来“化劲”和“听劲”,而刚劲用来打击,所谓“发打”。
到此我们已基本清楚,太极劲是从身体中发掘出的一种能量,可蓄可发,可刚可柔,懂得控制和利用它,就是懂劲,只要懂劲,太极拳就算练得差不多了。所以,劲,在太极拳中具有决定性的核心作用。没有劲,就不是太极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1 22:30:2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