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人曾经有幸与陈发科传人中的一位大师级人物与杨班侯太极拳的一位传人分别成为朋友,并且得到过他们的指点。所以,对于他们的功夫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当然,本人无意评价他们的功夫深浅)。 按照正常的说法,杨班侯是快架的传人,或者说是保留了不少陈家的东西在内,应该更接近陈家拳术的风格,但是,根据本人的感受,起码在推手上是完全不同的。 陈家拳术的大师级别的人物,在推手的时候,我感觉主要是小擒拿与摔交的东西多,可以说,是动作性的东西更多一些,例如上下配合用腿的技法更突出。在这时候,我感受到最多的是部分肢体的力量。例如,在正步推手的时候,这位大师最经常使用的着法是这样的: 当我挤过去的时候,他顺势用的是向侧面反关节,将胳膊掰直前送,同时用下面的脚尖勾打踝部,然后向前侧送跌。 在这里,就是小擒拿的反关节与摔交中的别子,或者说更向是别子的应用。他用的不是整体力量,而是一种纯粹技巧性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间,他的身子是随着推手时手的动作在不断起伏的。 但是,在与杨班侯太极拳传人推手的时候,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在前进的时候,对方身体几乎看不到任何动作,感到对方就象是软绵绵的,根本找不到着力点,而当我后退的时候,我感到的是泰山压顶般的力量感,自己根本站立不稳,只要有一点想顶的意思,就马上自行摔出去好远的。 在这里,我觉得,杨班侯太极拳虽然也是以“快”称名,但是这个“快”与陈家的“快”,其中所蕴涵的力量完全不一样。从外形上的东西来揣测内部的理念,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而且会误入歧途。 从发劲上讲,陈家注意的是整体关节的协调发劲,而不是整体力量用于一点,所以恐怕与少林拳的东西更接近一些;而陈长兴传授的太极拳,更重要的是注意整体力量的集中发放,与现代的陈家拳几乎是有天壤之别。所以,反而是杨家的拳,更接近陈长兴原来传授的东西。 所以,一直有人怀疑现代的陈家拳与太极拳根本是两个不同概念,我觉得很有道理。太极拳的陈长兴,根本不会写出心意拳的东西,更不会拿心意拳的东西,冒充自己拳术的东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