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禹襄抄本来历
此谱得于舞阳县盐店,兼积诸家讲论并参鄙见。有者甚属寥寥,间有一、二者,亦非全本。自宜珍而重之,切勿轻以予人。非私也,知音者少,可予者其人更不多也,慎之!慎之! 光绪辛巳中秋念三日 亦畲先生的《太极拳谱·跋》首先公开于唐豪先生1937年出版的《行健斋随笔》一书中,唐豪先生在将此跋文引录后写道:“亦畲手写谱,见存太极拳家郝少如处,徐哲东已录入其行将出版之《太极拳考信录》中。”在徐震(徐哲东)先生的《太极拳考信录·李亦畲遗著说第二》中也确实载录有李亦畲先生的这篇跋文。 “亦畲手写谱,见存太极拳家郝少如处,徐哲东已录入其行将出版之《太极拳考信录》中。”该文唐豪首发,为什么要徐震来背书?徐震:郝为真的儿子郝月如传人。这是唐豪认为自己说的没有份量,拿郝氏传人为自己担保。郝氏传人说的就是真吗?查李亦畲手抄三本太极拳谱,皆无此文。此文造假嫌疑,魏坤梁在<武禹襄的太极拳古拳谱是得自于舞阳盐店吗?>中有详细考证,此不赘述。 李亦畲传抄出的太极拳谱得自武禹襄,武禹襄得自谁?“此谱得于舞阳县盐店”隐喻武澄清所得,但此文是造假,武禹襄从兄长武澄清所得这条线索应可否决。武汝清曾到京城买官,太极拳流行京城,太极拳谱也是在京城传播开的,武汝清有可能获得太极拳谱。但是,武汝清主讲书院四十多年,几次组织团练抗击土匪、叛乱。并没有传闻他传授太极拳,如他有授太极拳,他教的学生是文人,也会传抄太极拳谱的。但是,武汝清这条线路没有传抄出有太极拳谱,没有传出有人跟他练太极拳。说明武汝清不喜欢太极拳,没有学太极拳。如果他学了太极拳,他主讲书院四十余年,必然会教授学生的。有学生就有传人,就有拳谱传抄。比如杨露禅有文人学生,就有文字高手记录提炼他的口语口诀。比如武禹襄有学生,就有拳谱传抄。 李亦畲太极拳谱必然出自武氏三兄弟,武澄清、汝清否决了来源。那就是武禹襄自得的,武禹襄得自何处? “素闻豫省怀庆赵堡镇有陈姓名清平者,精于是技。逾年,母舅因公赴豫省,过而访焉。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 武禹襄学的太极拳传自陈清平,陈清平的拳是太极拳,不是陈长兴——杨露禅内家武功。当然,根据李亦畲<太极拳小序>杨露禅学的拳也是太极拳。但这是李亦畲写的,不是事实。杨露禅学拳“专心致志,十有余年,备极精巧”。“母舅因公赴豫省......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杨露禅学拳十几年才“备极精巧”,武禹襄学拳月余“神乎技矣”。杨露禅打遍京城无敌手,武禹襄“神技”却没有传闻他在武林界有什么建树。 “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说明武禹襄学的是太极拳,不是陈长兴——杨露禅武功。现代太极拳不是也学一个月就能学全?学一套太极拳就是一个多月,学会套路就没事了,出师了,然后也是太极拳师,也可以去教拳。学武功,一个月门坎也摸不着,怎么能“神乎技”?就是学外家拳,一个月连基础也学不到。“神乎技矣”也太过言过其实了。 陈家沟的人说陈清平是陈家人入赘到赵堡,练的是陈家拳。赵堡的人说陈清平学自王宗岳,与陈家沟无关。 据武禹襄墓表:“至庚申辛酉,捻匪窜畿南,尚书毛公昶熙,河南巡抚郑公元善,又皆礼辟”。也就是武禹襄在咸丰庚申辛酉年间(即1860~1861年)应河南省巡抚之聘赴豫,便道访温县赵堡镇陈清平,这时陈长兴己故。 赵堡离陈家沟2公里多,李亦畲并没有说武禹襄去访陈家沟武师。如果当时陈家沟有陈长兴传人,武禹襄肯定会去寻访的。李亦畲也会叙述出武禹襄受陈家沟某某指点,毕竟陈家沟有内家拳比陈清平的拳更原始,也就更正宗。玩拳耍拳的看重名气、传承,倚仗辈份,实练的人看重拳学。比如武李氏玩拳耍拳者,他们就怎么也不肯写出太极拳是出自陈杨拳学,反而写陈杨练的是太极拳,那样能提高他们的辈份。封建时期最看重是辈份,长兄如父。长兄、大师兄抓住家族、师门资源,当然有话事权。长辈掌握着权力、资源、钱财、名声,谁不看重?如果陈家沟有陈长兴的传人,且比杨露禅还早学拳。武禹襄肯定会去拜访,然后大吹大擂学自杨露禅师兄。比如李小龙出名了,很多人就打着李小龙师兄名头开馆做生意。因为陈家沟没有陈长兴传人,武禹襄在赵堡盘恒一个多月也没有去近在咫尺的陈家沟探访。要否,李亦畲必然会写出来的,那可是涉及辈份大事儿,对于武李氏来说这是重要的事。他们为提高辈份扭曲事实都做,有辈份高过杨露禅的人怎么不去倚仗? 王宗岳、陈清平只有李亦畲传抄出的太极拳谱提到,官方正史没有记载,说明他们不是官方人物。也应跟武禹襄、李亦畲等一样是落拓寒儒。他们喜欢太极拳,喜欢写拳论拳。自然会去传抄拳诀、拳谱了。 所以,李亦畲传抄出的太极拳谱应是武禹襄抄录于陈清平。武禹襄在哪里学拳,陈清平也就把拳谱让武禹襄抄录。那时没有什么人练太极拳,武禹襄从200多公里外的永年到赵堡来学拳。学拳够诚心诚意,陈清平也就倾囊而授。太极拳谱也不是什么秘诀,是太极拳兴盛时期大家传抄的拳学,没有什么珍贵可言。武禹襄墓立于光绪七年(1881年),整个表述没有提到太极拳,说明那时太极拳没有人重视。武禹襄子五人,孙七人都没有留存武禹襄抄录的太极拳谱,说明他的子孙也没有学练太极拳。 那么赵堡怎么没有太极拳谱传抄出?陈清平的故居赵堡都没有留迹,陈清平是什么人赵堡也没有记录。陈清平自抄本应散逸,就像现在太极拳界最推崇的<太极拳论>作者王宗岳传本也散逸。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太极拳没有什么人练。陈清平身边应没有人跟他练拳,就是有也没有把这些拳谱当宝来传。连武禹襄自抄本都没有了,李亦畲三本抄本在太极拳兴盛时启轩本都散逸。何况清末那段动荡不安的社会状况,鲜有人去玩耍太极拳的,没有人把它当宝的。 现代赵堡拳史说陈清平是巨贾妻妾三房,分家资料、屋檐有陈清平名等等。还八大子弟,有徒弟就有拳谱传出。赵堡现在没有拳谱,就是没有徒弟。这些是商业炒作,不是史实。史实陈清平故居赵堡都找不出,陈清平什么也没有留下来。 “李景炎创忽雷架,牛发虎在虎牢关大战捻军,一战成名”,这是侮辱戚继光了,“拳法似无预於大战之技”这是戚继光说的。戚继光什么人物?从南打到北的军事家,实战出来的兵书家。牛那么强壮顶不住一把匕首,太极拳能上战场?只有纸上谈兵的文人才那么认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