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太极的拳

太极拳心法(草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22: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亦畲抄本佯谬?

“老三本”,是指李亦畲手抄的三本内容大致相同的太极拳谱,即启轩本(赠胞弟启轩)、郝和本(赠弟子郝和)、自藏本。启轩本抄于光绪六年(1880年),其《五字诀》后署“清光绪六年,岁次庚辰,小阳月识”。郝和本抄于光绪七年(1881年),其《太极拳小序》后署“光绪辛巳中秋念六日亦畲氏谨识”。自藏本也抄于1881年,其《跋》后署“光绪辛巳中秋念三日亦畲氏书”
李亦畲至少还有两个抄本,一是赠给姨甥马印书的抄本,后署“丁卯端阳日亦畲李氏识”(丁卯,1867年,此时,杨禄禅(1799~1874)、武禹襄(1812~1880)都健在);另一本不知抄赠何人,现由永年贾安树保存,其《太极拳小序》后署“光绪丁卯端阳日亦畲氏谨识於小书室之南牖下”,“卯”字旁注一“丑”字。因为光绪朝没有丁卯年,可能将丁丑误抄为丁卯,后以旁注纠正。光绪丁丑,即1877年,比老三本稍早。
——<太极拳理论奠基者究竟是何人?>路迪民
马印书,字同文。生于同治五年丙寅(1866年),如马本是丁卯年(1867年),李亦畲会抄给一岁的人?沈寿校记“<丁卯>会否是<己卯>或<丁丑>之误?”就是己卯(1879年),丁丑(1877年),马印书也只是11岁,13岁。没理由李亦畲不先抄给启轩、郝和,而先抄给一个13岁的小孩的。
按照李亦畲自存本拳谱正文前:此卷予订三本,启轩第一本,给友人郝和一本,此本系予自存。
李亦畲明确手写三本,现在走出比这三本还早的二个抄本,显然是造假之嫌。看公开出来的丁丑本,与郝和本字形相近。但是详细分析,就能看得出不是一个人的笔迹。丁丑本的笔力较硬,笔划较直。郝和本的笔划较圆软,较柔和。如果鉴字专家鉴定,更能找出很多不同之处。而丁丑本封面是<李亦畲书太极拳谱>,指明是李亦畲手抄的。这不是自打嘴巴?字不是李亦畲写的,何来李亦畲书?不怪得丁丑本不敢公开发表,在某门派里偷偷传阅。
丁卯本更可笑,把李亦畲《太极拳小序》篡改成:“太极拳始自宋· 张三丰”。
我们知道,杨露禅、记录口语者、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与黄宗羲是没有交集的,他们的拳理、拳论没有一个字相同的。内家拳传自宋张三峰是黄宗羲写的,那么“太极拳始自宋· 张三丰”。就是李亦畲后,拳坛各派有交集时的产物。唐豪说:太极拳附会张三丰创拳是光绪七年后,就是这个道理。
启轩本:我郡南关杨君
自存本:我郡南关杨君
郝和本:我郡南关杨某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22: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禹襄抄本来历

此谱得于舞阳县盐店,兼积诸家讲论并参鄙见。有者甚属寥寥,间有一、二者,亦非全本。自宜珍而重之,切勿轻以予人。非私也,知音者少,可予者其人更不多也,慎之!慎之!
光绪辛巳中秋念三日
亦畲先生的《太极拳谱·跋》首先公开于唐豪先生1937年出版的《行健斋随笔》一书中,唐豪先生在将此跋文引录后写道:“亦畲手写谱,见存太极拳家郝少如处,徐哲东已录入其行将出版之《太极拳考信录》中。”在徐震(徐哲东)先生的《太极拳考信录·李亦畲遗著说第二》中也确实载录有李亦畲先生的这篇跋文。
“亦畲手写谱,见存太极拳家郝少如处,徐哲东已录入其行将出版之《太极拳考信录》中。”该文唐豪首发,为什么要徐震来背书?徐震:郝为真的儿子郝月如传人。这是唐豪认为自己说的没有份量,拿郝氏传人为自己担保。郝氏传人说的就是真吗?查李亦畲手抄三本太极拳谱,皆无此文。此文造假嫌疑,魏坤梁在<武禹襄的太极拳古拳谱是得自于舞阳盐店吗?>中有详细考证,此不赘述。
李亦畲传抄出的太极拳谱得自武禹襄,武禹襄得自谁?“此谱得于舞阳县盐店”隐喻武澄清所得,但此文是造假,武禹襄从兄长武澄清所得这条线索应可否决。武汝清曾到京城买官,太极拳流行京城,太极拳谱也是在京城传播开的,武汝清有可能获得太极拳谱。但是,武汝清主讲书院四十多年,几次组织团练抗击土匪、叛乱。并没有传闻他传授太极拳,如他有授太极拳,他教的学生是文人,也会传抄太极拳谱的。但是,武汝清这条线路没有传抄出有太极拳谱,没有传出有人跟他练太极拳。说明武汝清不喜欢太极拳,没有学太极拳。如果他学了太极拳,他主讲书院四十余年,必然会教授学生的。有学生就有传人,就有拳谱传抄。比如杨露禅有文人学生,就有文字高手记录提炼他的口语口诀。比如武禹襄有学生,就有拳谱传抄。
李亦畲太极拳谱必然出自武氏三兄弟,武澄清、汝清否决了来源。那就是武禹襄自得的,武禹襄得自何处?
“素闻豫省怀庆赵堡镇有陈姓名清平者,精于是技。逾年,母舅因公赴豫省,过而访焉。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
武禹襄学的太极拳传自陈清平,陈清平的拳是太极拳,不是陈长兴——杨露禅内家武功。当然,根据李亦畲<太极拳小序>杨露禅学的拳也是太极拳。但这是李亦畲写的,不是事实。杨露禅学拳“专心致志,十有余年,备极精巧”。“母舅因公赴豫省......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杨露禅学拳十几年才“备极精巧”,武禹襄学拳月余“神乎技矣”。杨露禅打遍京城无敌手,武禹襄“神技”却没有传闻他在武林界有什么建树。
“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说明武禹襄学的是太极拳,不是陈长兴——杨露禅武功。现代太极拳不是也学一个月就能学全?学一套太极拳就是一个多月,学会套路就没事了,出师了,然后也是太极拳师,也可以去教拳。学武功,一个月门坎也摸不着,怎么能“神乎技”?就是学外家拳,一个月连基础也学不到。“神乎技矣”也太过言过其实了。
陈家沟的人说陈清平是陈家人入赘到赵堡,练的是陈家拳。赵堡的人说陈清平学自王宗岳,与陈家沟无关。
据武禹襄墓表:“至庚申辛酉,捻匪窜畿南,尚书毛公昶熙,河南巡抚郑公元善,又皆礼辟”。也就是武禹襄在咸丰庚申辛酉年间(即18601861年)应河南省巡抚之聘赴豫,便道访温县赵堡镇陈清平,这时陈长兴己故。
赵堡离陈家沟2公里多,李亦畲并没有说武禹襄去访陈家沟武师。如果当时陈家沟有陈长兴传人,武禹襄肯定会去寻访的。李亦畲也会叙述出武禹襄受陈家沟某某指点,毕竟陈家沟有内家拳比陈清平的拳更原始,也就更正宗。玩拳耍拳的看重名气、传承,倚仗辈份,实练的人看重拳学。比如武李氏玩拳耍拳者,他们就怎么也不肯写出太极拳是出自陈杨拳学,反而写陈杨练的是太极拳,那样能提高他们的辈份。封建时期最看重是辈份,长兄如父。长兄、大师兄抓住家族、师门资源,当然有话事权。长辈掌握着权力、资源、钱财、名声,谁不看重?如果陈家沟有陈长兴的传人,且比杨露禅还早学拳。武禹襄肯定会去拜访,然后大吹大擂学自杨露禅师兄。比如李小龙出名了,很多人就打着李小龙师兄名头开馆做生意。因为陈家沟没有陈长兴传人,武禹襄在赵堡盘恒一个多月也没有去近在咫尺的陈家沟探访。要否,李亦畲必然会写出来的,那可是涉及辈份大事儿,对于武李氏来说这是重要的事。他们为提高辈份扭曲事实都做,有辈份高过杨露禅的人怎么不去倚仗?
王宗岳、陈清平只有李亦畲传抄出的太极拳谱提到,官方正史没有记载,说明他们不是官方人物。也应跟武禹襄、李亦畲等一样是落拓寒儒。他们喜欢太极拳,喜欢写拳论拳。自然会去传抄拳诀、拳谱了。
所以,李亦畲传抄出的太极拳谱应是武禹襄抄录于陈清平。武禹襄在哪里学拳,陈清平也就把拳谱让武禹襄抄录。那时没有什么人练太极拳,武禹襄从200多公里外的永年到赵堡来学拳。学拳够诚心诚意,陈清平也就倾囊而授。太极拳谱也不是什么秘诀,是太极拳兴盛时期大家传抄的拳学,没有什么珍贵可言。武禹襄墓立于光绪七年(1881年),整个表述没有提到太极拳,说明那时太极拳没有人重视。武禹襄子五人,孙七人都没有留存武禹襄抄录的太极拳谱,说明他的子孙也没有学练太极拳。
那么赵堡怎么没有太极拳谱传抄出?陈清平的故居赵堡都没有留迹,陈清平是什么人赵堡也没有记录。陈清平自抄本应散逸,就像现在太极拳界最推崇的<太极拳论>作者王宗岳传本也散逸。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太极拳没有什么人练。陈清平身边应没有人跟他练拳,就是有也没有把这些拳谱当宝来传。连武禹襄自抄本都没有了,李亦畲三本抄本在太极拳兴盛时启轩本都散逸。何况清末那段动荡不安的社会状况,鲜有人去玩耍太极拳的,没有人把它当宝的。
现代赵堡拳史说陈清平是巨贾妻妾三房,分家资料、屋檐有陈清平名等等。还八大子弟,有徒弟就有拳谱传出。赵堡现在没有拳谱,就是没有徒弟。这些是商业炒作,不是史实。史实陈清平故居赵堡都找不出,陈清平什么也没有留下来。
“李景炎创忽雷架,牛发虎在虎牢关大战捻军,一战成名”,这是侮辱戚继光了,“拳法似无预於大战之技”这是戚继光说的。戚继光什么人物?从南打到北的军事家,实战出来的兵书家。牛那么强壮顶不住一把匕首,太极拳能上战场?只有纸上谈兵的文人才那么认为。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22: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亦畲太极拳谱抄本构成:
1、杨露禅口语口诀,这部分应是皇室文字写手记录、提炼。因为陈杨拳学在武人中传承,丹道、经络学术语消失。文字记录者没有丹道、经络学知识,应是皇室写手才那么纯正。一般寒儒兼学较杂,三教九流学识都有。且杨露禅当时打遍京城摔扑手,当时最高水平摔扑手是皇家的,摔扑爱好者是皇室。皇室不玩的玩艺,你民间别想玩。杨露禅在皇室做的应是头号摔扑手兼教练,这样才有皇室文字记录者记录杨露禅的口语口诀。
2、杨露禅武学在贵族、士大夫、文人中流行,往标准套路发展,对标准套路规范化。
3、往太极拳发展。
4、十三势拳论。
5、王宗岳拳论。
6、武禹襄拳论。
7、李亦畲拳论。
在这里没有陈清平拳论,没有陈清平的名号,就使太极拳抄本来历扑朔迷离。不过杨露禅口语口诀记录者没有署名,更使人认识不到那些口语口诀的实练性、实战性。显然十三势编撰者知道杨露禅的口语口诀,才会用那些口语口诀解<十三势行工歌>,那是为了提升<十三势歌>地位。
温县赵堡、陈家沟距离200多公里,它们应与广府应有一些联系。那时只能口传通信息,没有报纸、杂志、电话。陈长兴的武学怎么让杨露禅知道然后去求学?陈清平懂太极拳怎么让武禹襄“素闻”?应该广府与赵堡、陈家沟有亲戚姻婚之类关系,广府人走赵堡亲戚把赵垡那边的人情、世俗传到传回广府。像这些武林的事只有民间传播,官方不会传播的。毕竟这是玩艺,不是政治、经济的事。那时没有电视、电脑,晚上吃饱饭大家只有坐在空坪讲故事说传闻侃大山消遣。讲外面的事是凸现自己见识多最架势的事,所以走远亲回来吹水最爽。
唐豪补正这点,说陈家沟人陈德瑚在广平府“太和堂”开药店推荐杨露禅去陈长兴学拳。还租赁武禹襄家的物业,说得有板有眼。这是带着商业噱头杜撰的拳史,不能当真。
1860年武禹襄48岁,这时陈长兴(1953年)己逝世7年。48岁己差不多步入老年,己过了练武功的时期。就是有武功的功底,有什么武学秘笈也难以提升武功了,岁月不饶人的。且按李亦畲写的武禹襄对杨露禅武学“仅得其大概”,说明武禹襄48岁时没有什么武功功底。
那么武禹襄怎么不在陈长兴在生时去陈家沟学拳?却要等到自己48岁才去陈清平哪里学拳?这是陈长兴的拳是武功,需要禁欲,武禹襄学不了,他不敢去学。太极拳是文人耍的玩的,又有健身效果,适合老年人练。
“予自咸丰癸丑(1853年),时年二十余,始从母舅学习此技”。武禹襄1860年才去赵堡陈清平哪里学太极拳,李亦畲在1853年就跟武禹襄学拳。说明当时李亦畲学的不是太极拳,是武禹襄“仅得其大概”的杨露禅武功。杨露禅名震京城,衣锦还乡。广府里应留有杨露禅的拳迹,比如他回乡时应有些喜欢拳学的官员、贝勒、贵族、士大夫等陪同。地方官为了讨好这些高层人士,也会去学几手拳把式的,然后广府的一些乡绅什么的也会附庸风雅跟着玩玩拳把式。武禹襄在广府要想学杨露禅的拳,是能学到的。不过学的应是单把式、桩功之类杨露禅原始拳学。这些拳学不适合于儒生武禹襄练,后来他去陈清平处学的应是太极拳,就是流行于现代的武李杨派太极拳套路。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22: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太极拳源流脉络

太极拳最早文献李亦畲王宗岳<太极拳论>抄本,其中有王宗岳<太极拳论>和<太极拳小序>两篇关于太极拳的文章。郝和本反而十三势有三篇,其中流行到现代的套路及各式名称叫十三势架,不叫太极拳,这说明太极拳另外有名叫十三势。现代的武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很多动作不同,名称却相同。
太极拳由杨露禅在陈家沟陈长兴学得,在京城技压群雄,吸附京城皇家、贵族、士大夫、专业摔扑手等竞相学拳,然后这派拳才出名。
从李亦畲抄本<打手要言>,包含内功心法、内功功能、战术、推手等。很多应该是杨露禅教拳口语口诀,这部分口语口诀就事论事,朴实无华。没有哲学哲理、丹道理论、中医理论,没有哲学、丹道、中医术语。
内家拳脱胎于丹道,
那些冠名李亦畲前的是造假,杨家后人说的也是造假。
三个又曰后文禹襄武氏并识,<太极拳小序>后亦畲李氏谨识。
并识中的“识”读zhì(志):标记或记住的意思。
谨识:1、郑重记叙。2、牢记于心。3、郑重封识。
武禹襄(18121880
武澄清(18001884),1852年进士,1853年舞阳县令。
武汝清(1803-1887),道光二十年进士(1840年),三十年升四川司员外郎(1850),咸丰元年(1851)“以母老乞养归里,主讲磁州书院”。七年(1858),捻匪张宗禹北犯,湘阴左宗棠督师基辅,函请赞戎务,凡三、四至,卒以母老辞。宗棠以城团有功,奏加三品衔,赏戴花翎。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重赴鹿鸣,赏二品衔。年八十四卒。汝清性孝友,潜心性理之学,主讲书院四十年。
——录自<武汝清墓志铭>
员外郎:从五品,官职为虚衙,明朝以后商贾仕绅捐钱买的官职。所以员外成为富有地主乡绅的另一种称呼。
现以较早之“移录本”跋文为例简作分析。此跋虽冠以“亦畲氏书”,但疑点重重,至少八处。
(五)“跋文”强调突出“此谱”“兼积诸家讲论”,舍此,便是“参以鄙见”,好像对武禹襄拳论有意回避,显非李公所为。
(八)如果舞阳所得拳谱属实,这足以震惊武林界,此谱真可称作“武林秘笈”,那么如此珍贵的拳谱为何下落不明,突然出现,又突然从人间蒸发了呢?
——太极拳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兼答路迪民先生-杨志英
练武功要松静自然,日常生活间要内固精神,精神敛藏。不能张扬、暴戾,凶神恶煞。真气宜藏不宜散,精神最易激化真气发散。所以无论健身、练内家武功要点是精神内守,敛收神意。为什么外门和体育竞技怒吼、咆哮没有问题?那是外门、体育竞技用的是肌肉化学能。内家武功练的是真气,用的是真气能。性情张扬,不知敛养,很快出偏走火入魔的。

发表于 2017-6-11 17: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18-7-27 22: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作者是谁呀?
发表于 2019-3-2 22: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心思想一下抓不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