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在筋肉骨骼上的构造基本上是这样的。在医学上,筋是指一条肌肉的两端附着在骨骼上的那一部分,骨骼与骨骼之间是靠白韧带与黄韧带相连接的。关节的中间是软组织,软组织中有组织液。它能在人体受到重力时起到缓冲作用。而由若干肌肉纤维组成的肌肉束的外围有一层筋膜,学名叫结缔组织。这种结缔组织把若干肌肉束组成的肌肉群也包裹着并同时把全身所有的肌肉群全部连接在一起。传统武术中讲的筋膜腾起说的就是针对这种结缔组织通过良好锻炼之后所达到状态。它本身是有弹性的。而人体在后天当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都会导致这些人体的组织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在过去的武行中有肩不挑担手不提篮的说法。这句话是相当有道理的,因为手持肩扛对人体脊柱的影响最大。
人在三岁之前脊柱与盆腔还没有完全长合在一起,所以在这个年龄段的小孩走起路来晃晃悠悠总是爱摔跟头。在这之后随着人体的成长和发育,由腰到尾闾这一段的脊椎渐渐和盆腔长合在一起了。这一段为人体的中节。在人体的上中下三节当中,中节的锻炼在中国传统武术的修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习拳者中节必须要打开,这一段被贯通之后当人体在做原地旋转时,整条脊柱与盆腔还有两跨是分别转动的。而现在练武术的朋友从腰到尾闾这一部分的脊椎骨与盆腔都是闭合在一起的。这正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因为只有在这一段被完全打开之后,习拳者在平日练习或是技击当中才能做到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所发之力才能均整,攻防之中才能作到化打合一。否则,我们只能是去和对手比拼力量,速度,耐力还有技巧,从而落入了现代竞技体育的模式,与中国传统武术完全背道而驰。
喜欢看武狭小说的朋友都知道大侠徐良的背是驼的,这种说法可真是外行看热闹。当人体脊柱舒展到最佳状态的时候就跟猫科动物的脊柱一样是耷拉着的。尤其象猫在蹲着的时候,背是圆的。世人还误以为是驼背,其实这正是传统武术中要求习练者所必须达到的含胸拔背。而溜肩圆背则是一种最佳状态,它是先天功能在人体生理改造上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在拳谱中有熊蹲虎坐,鹰眼猿神,鸡腿蛇身的说法。对于这些老话大家千万不可忽视,不能只当作是一种形象上的比喻。而现在的练习者大都只是一味的从外形上去模仿。没有真正理解传统武术在体用这两个方面的实质与作用。这正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反思的。真正的传统功夫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人的本体即先天功能的发挥,才能使后天形质得到改善,直至在实际当中发挥出这些动物的特性,而这才是我们每一个习武者所应追求的。
在人体的所有关节当中尾闾这一节是最难打开的,当尾闾被打开之后其他关节均已被打开。在这种状态下尾闾与两跨在同一平面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万向轴。各项力量都可以由此而转换。所以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把两跨与尾闾称为一身之根节。当习练者达到了这一层次,就可以在推手或技击当中,在身形不动或微动的状态下使对方的力量通过与我的肢体接触而使其化为乌有。
比如当对方用力推住我的双臂或前胸时,对方的力量会自然而然的沿着我的脊椎产生快速移动,由脊椎骨的自行传导下降至尾闾而使其落空。在此同时,我的力却由脚根起经腿和腰传送到接触点作用在对方身上。这在传统武术中叫分阴阳。在这种生理条件作用下,不管对方有多用力,我的身体却始终保持在松弛的状态。对方推不动并不是因为我在用力抵抗,而是由于我的身体在做自然性的传导。这正是传统武术中无力之力的道理所在。
在一般情况下,对方越是推不动就越会用力,而越是用力身体就会越僵。直至想撤回来都不容易。就好象是我把对方给粘在了身上。这时候对方的感觉就好象是推到了墙上,从脚底下有一种被棚起来的感觉。因为对方的力根本没有作用在我身上,而是随着自然性传导全部回到了他自己身上。在这种状态下对方越是用力脚底下就越是站不稳。因为对方的重心已被他自己所发的力给破坏了。所以脚下失去了平衡,这就是棚劲。而棚劲的产生正是由于自身阴阳的自动运动。
在这里要向大家说明的是,功夫到了这个层次的习练者无所谓推人和被人推,因为道理是一样的,因为这种自身阴阳的转换或称之为攻防上的变化已完全脱离了外形的招数和技巧。庄子云: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而这正是环中之力的初级阶段也可以说是遍体弹簧似的刚刚开始。
到了这个阶段习拳者才真正作到了推手即是断手。因为这时候的习拳者在技击当中已不必左躲右闪的去逃避对方的拳脚,或是在你来我往当中被动的去忙于招架。我们要做的就是主动靠近对方,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去攻击对方的中线。几乎不给对方留第二次出拳的机会。所以拳经有云: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足打七分,手打三,五形四梢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这就是中华传统武术的初级层次。到了这个程度,习拳者才能在技击当中体现出传统武术的味道。
第二部分
说了这些,大家应该明白了什麽才是改造生理,改造生理在传统武术中的重要性是什麽。而改造生理的关键是要启动人体的先天功能。那麽如何启动人体的先天功能呢?首先,我们要从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入手。
为了让大家便于理解,我先说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人在睡觉的时候,由于长时间在一个姿势状态下造成肢体上受到压迫,使自身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在正常情况下,我们都会自动的进行调整。但是由于过度疲劳或其它等原因,大脑对肢体发出的信号没有反应,而这时由于肢体压迫造成的疼痛不断的加大,使大脑不断的收到大量的紧急求救信号。如果这时侯大脑对此还是没有反应的话,脑神经就会因为受到这种大量不良信息的反馈而产生出各种幻觉,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梦。在这种情况下所做的梦往往都很恐怖,我们便会从噩梦中惊醒,而这一切都是由于肢体的极度不安造成的。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人体在生理和心理上是相互作用的。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生理状况,就会产生出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而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这种高级动物,他们的思想行为都是根据自身的生理条件来决定的。
那么,换一个角度讲,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被禁锢着的。被什么给禁锢着呢?就是被我们现在所具备的生理条件。人的生理条件决定了他在现实当中所做的一切。我们平常要用眼睛才能去看,用耳朵才能去听。但是有很多武林前辈都有不见不闻之知觉。这正是人体先天功能所产生的作用。然而先天功能的发挥完全有赖于后天心态的改变。人体现有的生理条件是固定的,我们不可能让它再长出第三只眼睛来。能够改变的只有我们的思想。
说到心态的转变,大家就会想到佛家所说的修心。没错,我们所说的转变思维模式的确跟佛家所说的的修心有关。那么大家一定要问:佛家历来只注重心性上的修为,而忽略形体上的锻炼。这跟武术有什么关联呢?其实无论是佛家也好,道家也好。根本就不存在只修性不修命,或是只修命不修性的问题。因为性命是不可分的。心物是一元的。
但是佛道两家的经书浩如烟海,这让人从何学起呢?其实经书只是前人练功的经验和体会。纵然有千卷万卷,其实问题只有一个。讨论的都是如何去解决。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方法虽有八万四千,但是你却只能拥有一个。所以事情并不象大家想的那么复杂。但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迷信有什么修炼口诀。所谓千古不传之秘只不过是教你如何改变后天的思想意识,让你从被禁锢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而只有这样才能启动本我的原有功能,打开人与自然之间被后天堵塞的通道。这就是禅机,道家称为玄关。它是开通人体先后天的一把钥匙。要想开通它的确要有方法,但决没有什么口诀。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大家怎么可能都用同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呢。
前面已经说过,人的思维是受人类现有的这种生理条件影响的,所以说它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如果我们能从主观上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把它从一种有局限的思维逐渐转变成一种无局限的思维。而后再通过这种无局限性的思维来改变我们在后天思想意识作用下的能量运行模式。使它从一种杂乱无章的非常状态,回到一种无意而有序的自我调节状态。古人把这种状态称之为先天状态。在这种先天状态下,人体能量是自然运行而不受后天各种因素的干扰的。所以前辈们把这种自然状态下的能量运动也叫做自动运动。这种自动运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不练而自练,不养而自养。不锻而自锻。被破坏的人体组织机能在这种运动的作用下会自然的进行修补而逐渐得到康复。使不健康的身体变得健康,使健康的身体变得更强壮。最终,这种自动运动会沟通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能量通道,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当习练者具备了这种自动运动的体验之后。接下来,我们将面对的就是如何节流的问题。有人说开源为第一,节流为第二。其实,开源与节流同样重要。开源就如同人在沙漠中找到了水源,但如果不能很好的保存和利用,其结果还是会被沙漠所吞噬。所以,节流是个大学问。这对所有修习传统武术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与心性上的修为是并驾齐驱的。很多人到了这个阶段就停滞不前了。如果我们想在武学的修为上继续大踏步的前进,那么必然要在心性的修为上高瞻远瞩,不能只看眼前的这点成绩。欲穷千里目,还需更上一层楼。否则,只能是内家里的门外汉。曾有一位前辈感叹地说:想不到搞了一辈子的养生,到最后却落得如此地步。其实,这个问题在中国传统内家拳的修习过程中是必修课。不然的话古人就不会在武学上一直把德行放在首位。
在武学中,技击只不过是人体在生理改造的进程中各个不同层次的不同表现。如果我们本末倒置的把表象当成了目的,那么即使你水平再高最终难蹬内家之堂奥。
对于开源和节流的问题在武学上只是历来被拳家所秘传。在世间少为人知。其实佛道儒三家的经典之作当中对开源和节流这两个问题都有独到之处。只是在方法和作用上有所不同,后人看不明白而已。作为后人看不明白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两个问题一旦展开就会变得非常复杂,因为每个人的脾气秉性都各不相同,所以入手功夫决不可能千篇一律。最终所得的结果也是深浅不一。在这种情况下,前人的经验之谈便会给后人一种无所适从之感。况且前人在个人心得的描述上用词多有隐晦。这就更使后人如入五里迷雾。但这并不是说就没有好的方法可行。佛家六神通里的漏尽通,道家的斩赤龙,断白虎都是前人在开源与节流这两个问题上的实际验证。然而,凡属非常之成就都来自于平常。可大部分人总是喜欢把问题复杂化。误认为前人的一些成就是高不可攀的。这种思想意识的形成一是由于没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二是由于现实当中的误导。比如,佛道两家的清规戒律到底是为什么而设?这个问题肯定会有很多人都能回答。可答案却不一定正确。有人说现在市面上所流行的佛道两家的修持方法都是普法,真正的大法一直在秘密流传。这种说法也不能说它完全没有道理。比如说,在节流这个问题上属男女之事最难解决。而现在社会上有那么多的大师到处讲经说法,大家不妨可以请教一下,问问他们对于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仁义道德谁都会讲。而为什么在实际当中却排不上用场。近年有人在刊物上大谈男女双修的问题。明明知道这种功夫容易麻痹世人害人害己。还在那儿一个劲的的肆意宣扬。殊不知,所谓男女双修本来只是对节流功夫的一种验证。要想做到不漏 ,首先要做到无欲。然而无欲并非无能,只是慧而不用。这种功夫一定要在形神合一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操行。它是练己功夫的验证,而绝非技巧。历来高僧大德在这个问题上决不敢信口雌黄。对于这个问题的对治方法从释迦摩尼佛开始就没有明确的记载。可见这个问题的复杂性绝非一般。难怪南怀瑾先生说他这么多年来在市面上还没见过一个百日筑基的人。
在武学中,要过这一劫必须先要过生死关才行。所谓生死关就是让你在思想意识上,体验什么才是真我。这样你才能明了人的生死只是表面现象的变化而已,其实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由此,你才能具备清逸之大勇。而非匹夫之蛮勇。李洛能先生端坐椅上一笑而逝,孙禄堂先生说自己视生死如游戏。过去有很多的老武术家在这个问题上都有具体验证。当年王重阳祖师在终南山修炼掘活死人墓。大家不妨仔细想想,也许可以从中悟出一些道理。
对于心性的修持是无止境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最基础的东西往往才最重要。谈论了半天开源与节流,而实际上开源与节流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把它作为两个问题是因为在后天的表现上有所不同而已。前面已经说过,开源是对人体先天功能的启动,而节流实际上是先天功能对后天形体的转变。只不过这种转变需要我们在思想意识上进一步提高。在功法的修炼上更加精进。所以,我们的重点还是要放在如何改变自己的思想意识,启动人体先天功能这一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