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是在一九六九年的夏末秋初,劉雲樵老師僱了計程車,親手把我「押解」到杜毓澤老師跟前,當面交代,命我好好研習一縷未絕,「跟外頭練的不一樣」的——陳式太極拳。
當時,我正在劉老師門下,苦修八極、劈掛。自覺那有餘力,再去貪多另學!?
而、劉師的見解是︰老朋友的太極拳,確有獨到,卻無傳人。年輕如我者,應當擔負一點責任,繼承有價值的東西。
於是就在屢說無效,被我十個原因、八個理由地規避推托之後,親手把我給拎到了杜老師的「四四兵工廠宿舍」去了。
杜師長劉師十歲,以好武相交。一個河南淮慶府、一個河北滄州府,都是名門望族的世家子。在人文背景上,均有流亡沒落的愴痛……且又同樣為了救國,獻身從軍,同為血戰沙場上,拾回性命的老兵。
好玩的是,劉師告我︰不但要把太極拳給學到手,推展發揚。而且,杜家收藏的碑帖字晝,也要欣賞陶冶……杜師則不但要我不可影響八極、劈掛的進修,而且,「你老師的一筆草字,你怎麼沒有學」!?
我深覺兩位師尊的人文素養深厚,非江湖豪士者比。出生入死的志節昂然,而且視為當然。不矜不伐,木訥自甘。其表現於武術事業橫向的拓展,與縱向的傳承方面,也同樣地不能入世、入時;而枯澀、而孤寂、而古板,而苦苦撐持……
後來,兩位老友分途行道,劉師順時以應世,借假而修真。自信滿滿,原則昂昂。其遭遇是世態炎涼,人心險惡;張揚偽聲名,劫持真主人。晚歲在極度失望,萬般無奈之中,不肯輕傳的苦情,引人浩歎……
而杜師洵洵儒雅,望之不似拳家。仁和忠厚,「君子可欺以方」。親人摯友之間,呼之為「活菩薩」。不忍拒人 ,便方便了小人。不自推祟,只想推祟太極拳;則斯時、斯世,就連斯種、斯類之太極拳,也無法與朋友分享了……‥
杜師的傳授內容,一共是兩個系統的陳式太極拳:「老架」,與「新架,(「忽雷架」、與另一支「新架」,不同)。機緣特殊,得天獨厚。是運命、也是使命乎!?
「老架」一系,也分數支,而晚近益見分歧……杜師所傳,貴在功法,絕不在陳長興→ 陳耕耘 → 陳延熙 → 一脈相承的純血統,與高輩份。練武在自樹立,除非一無所有,是不應以師門字輩相高下的。
至於「新架」一詞,本來就是與「老架」相對稱的一般名謂。陳家溝中,即有數支。今將杜師所習,源自陳清平 → 李景炎 → 楊虎 → 陳名標的一支叫做「忽雷架」,到也可清眉目,為我所取。
此系來自鄰村王圪壋,外間較少其傳。一九九一年,我率學生踏訪之後,在日本、美國,都引起了與趣。而本村、本省、及國內市地,也漸有傳授。
杜師對太極拳的貢獻,在於保存了傳統的古老形象、鍛練功法。而之所以無法光大門楣,正因這些功法必須「練得」;「學會」只是畫虎。
也曾翼助杜師,援引新人。太極拳的威名藉甚,神話更多,確實可以吸引群眾,運動全民。只是,一旦知悉了我們這兒並不「教人練拳」,專門「以拳練人」之後,敗興而去的,還算豪傑。可怖懼的是︰只謀求嫁入豪門的婚姻關係,不追求幸福的家庭生活;下則延禍子孫,上更敗壞門風。
自我僑居美國之後,以「武」會友,太極拳也在切磋的科目之中。外,則給予我考驗;內,更督促我自省……美國,地方很大;華僑,人才很多。後來,更隨著大陸開放,各式各樣的太極拳,沓至紛來。常年的教學、比賽、表演、與出版的活動不斷……
再加上美國學生好奇,自是;中國老師唬弄、將就。幾幾乎,竟可以將美國這個「民族大融爐」,給弄成了「『太極』大融爐」。
好處是:不但中國老師教,外國老師—男性、女性、白人、黑人,大家一齊教。憂世傷時之士所愛說的;「總有一天,中國人要向外國人學武術」的聳聽危言,早已在美國「堂堂上映」了。
由於我學而未精,上負師恩。下,更怕誤人子弟,無法面對從學諸君子……因而,除了恪遵杜師不阿世、不媚俗,守真經,練老拳的訓誨以外,更努力地開張聽聞,察納諸家。風格不分陳式、楊式、武式……而尤不歧視寶島、神州、美國……既要發揚傳統,又要融入時代。武術的本真不可輕失,普及的訣竅究竟何在?嚴於律己,也並不寬待他人。勉竭心力,似有一些問題,關係亟重,可以一述:
一 、入學志願
「太極」,是哲理;「拳」,是武術;「太極」加「拳」,就是強調「太極」哲理的一種「拳」術。雖然,中國武術無論那門那派,沒有不講求太極之原理的。
一百年前,學太極拳,當然就是學武術。近百年來,火器擊敗了武術。學武,絕大多數人的目的,已經不再是殺生,而是為養生。真正已變「殺人刀」為「活人劍」。也就是說:形式仍是太極「拳」,命意已成太極「操」,一個順應時潮、造福人類的偉大進步。
可怪的是:能認知一己「改革開放」之成就的,少;大多不敢面對,甚至引以為恥!人心、人性,真個是難測、難量……中國武術史上劃時代的偉蹟豐功,只怕要等將來的後人,或是外國人 ,來認定、來嘆美呢!
從來都不打拳,而每天早操,數十年持之以恆如一日,真正值得人起敬的正人君子,卻硬要誇張以一抵十之神勇,甚至是神話。真是研究「武術心理學」的上佳課題,有助於探索歷史真相,今日亂象,以及將來去向呵……
更有拳外別傳的一支,名為打拳,其實是以打拳練功為宗教崇拜的儀式。重道尊師,談玄說理。認行神,造神蹟,紊亂史實,李戴張冠。預設結論,也從事學術研究:強辭奪理,專長在伐異黨同。有識之士痛恨其引起爭論,傷害感情,破壞團結,迷惑愚民以圖教主之名利,麻醉信眾之心靈……
我的個人淺見則以為:宗教,乃是人生之需要;有需要,自應求滿足。在宗教情操之下,既然天地山川,日月星辰,虎爺犬子,乃至於男根女陰,無不可以崇拜信仰,為什麼偏偏太極拳,不許人信!?
只要講明了:這是太極「教」。憲法規定:信仰自由。人各信其所信,不信其所不信,敦親睦鄰,畢竟同是太極一家「好厝邊」呵!
二十一世紀了,太極拳可以從(不只是「重」呢)新定義為:廣義的太極大家庭中,計分三房:一曰:太極「拳」(狹義的);二曰:太極「操」:三曰:太極「教」。
以言其關係,有主有從:應以太極拳為根本之依據。而若言其價值,則太極「操」第一;普遍造福全人類的身心健康 。太極「教」第二;照應相信的人,放下心上的擔。而、太極拳反而成為第三。
凡為根基,自然卑下。但、卻又是絕不可以沒有的六經真守。「操」也、「教」也,畢竟自拳中來。是故,仍然需要少數人士,努力保持太極拳的原湯原味,使不致於走樣變形。而也正是這一股源頭清泓,才保證著太極「操」、太極「教」的長足發展。太極拳到了今日,竟然出現了老大守家業,老二、老三出去闖,衣錦還鄉的美妙鏡頭了呢!
图1
二 、上手次第
此圖所示,三角形之底部—「武術」,是入手的不二法門。易言之:要學太極拳,首先必須學武術、必須是武術。端正方向,打好基礎。
我是完全反對不學武術,而聰明地一上手就只肯學練太極拳的。一拳不打、一腳不踢;照虎畫貓、依樣葫蘆。不但以為得計,而且卑視肯下功夫,誠實認真的同道。多少糾紛,由斯而起;多少強不知為知,誇不能為能的鬧劇,由此而生……
當然,此圖是指已經少人習練的武術—太極拳。如果是太極「操」、太極「教」,則省略掉這第一步與否,就悉聽尊便了。
圖中三角形的腰部一一「太極拳」,並不再分陳式、楊式、武式……各門各派,各有特色;一門之中,也仍然分有支系。我深信:只有比別人更好的武者,沒有比別家更好的門派。
準此,對於晚近先因商業利益,後因宗教崇拜而泡製的若干新門派,不敢苟同。對於各據已派,攻訐他人的言行,更加詫異。再這麼搞下去,弄到頭來,真成了一人一派時,不是又等於沒有門派了嗎?
此處最要嚴格劃分的是:究竟是太極「操」呢?還是太極「教」?如果是「操」,就應該建立西式的、現代化的健身院,為他人的健康而服務。不但可以收費,而且貢獻社會。新世紀已然降臨,此中有商機無限……
如果是「教」,正應去立廟建寺,苦行仁心。募香火,勸功德;痛快、而崇高。收入之豐,崇拜之隆,又那是武術師傅、健身教練所得與京的呢?
再看圖中三角形的頂部—「我」:就是您,就是武者,就是學習的人。這個人,無論打拳、作「操」、信「教」,均有無比緊要之地位,高高在上。
太極拳在過去,就憑這個真有出息的我,創立了諸大家數。再好的拳術,也要因人而顯。人的元素,必須與拳相化合,這就必然化合成新產品,無可阻遏。豪傑能自樹立,不過是歸功於太極拳而已。
太極「操」尚在發酵、醞釀、懷胎十月,而漸告成熟。現而今,無論中外,均有先進拳士,勇敢地試作實驗。有的專從太極拳中求蛻化,有些參揉各式健身內運諸功法。深信:將有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新局面,即將出現。「革命情勢」,真正是「一片大好」!
太極「教」不知道為了什麼?一百是只有事實,無有名義。不但不標榜宗教,而且死抓住拳頭不放。其武藝之高,已超過武俠電影,而進入了神怪小說之境界,則又何必與遠為低下的太極拳家誇短長呢!?
世界上的宗教很多,教義教規雖有不同,共同的好處是勸人「為」善;而共同的罪惡是勸人「偽」善。太極「教」丁茲亂世、人心浮動,應有遠大之前途。實可以把太極拳丟給太極拳、太極「操」還給太極「操」。凱撒、上帝,是可以「共存共榮」的。
太極媽媽生育的拳、與「操」,哥兒倆都是科學:功能非一,而屬性相同。前者力求一夫當關,殺人遍野;後者則修成正果,兼善天下。拳之為善,莫此為大;是真進步,是大成功。
而所謂太極「教」者,自然是宗教;凡屬宗教,就非科學。耶穌基督說得好:「只要信,不要疑」。而、懷疑是科學之本。是故,太極「教」雖與太極的拳與「操」,同出一源;孳乳兩分,是完全不可混同的兩件事情。雖然,他仍採取打拳練功為儀式。
偉大的太極拳,從明代成形,清朝發展之後,在民國時期轉型,而有了拳 、「操」、「教」的三大範圍,不但是門內之盛事,也是整個武術,在二十一世紀生存發展的範例。
只因科學與宗教不分,可憐限制了應有的發展。一旦解此束縛,其可以一日千里,萬國風從;創造新世紀的新時尚,絕對不是古董、老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