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eijiaquan.com/cgi-bin/topic.cgi?forum=1&topic=603&show=0 論水技 火技 水火技 簡單想 就用比擬的 柔道 鬥牛推手 相撲 摔跤即是 外家水技 拳擊 即是 外家火技 真傳內家拳 即是”水火同圓技” 其中 形意 心意拳即 外現火 內實水火技 八卦 太極 即是外現水 內實水火技 問水技利害 還是火技利害 還是水火技利害 廖白答 前兩者相比 須看比賽規則 規則變 勝敗立變後一者 真傳者 當然水火技 是最利害 只規則須是 古中華實戰法 “渾涵之手 變化之祖“ (可限制 眼睛 咽喉 下陰不打 餘可變化打) 某日遇一 台北來一武界高手 武友某 其論如題 廖白肯定其修學理論方向 對一半: 武友某 以為水技比火技為高(主柔應 不主剛打) 且水技更近於道(不怒故) 但廖白須補言 (真道水火同濟 以道心故 可以 只見水不見火 非無火 故圓是柔亦是極剛 中藏一針 靈用如無數剛針) 以當時 初見面 未能深談 來君對”水技” 認識尚不足深 以為水者 為純水 故 廖白 借此一欄 不為言人 只言道技之真 若圓緩則稱水 若銳疾則稱火 此是內家高技通論之言 真高 化人是圓 若圓整且靈如 則化而不見化 打人亦無打 高者亦是一圓 圓中無須疾烈意 摸之即得 故二圓即是水技之至高境 其中藏火而不用火 微動中水火同一出 只見微動無烈 故是水形 不見火中卻藏火 故 友人高手某 仍以 "大批挂” 為摔中藏打合用技" 或以”柔道之大摔技” “內腿” 為柔用之主技 檢視此二技 仍是"大動作之攻防" 大動作之功防 真水性仍不足(無火故) 如此境界 僅外形為 斜力柔形大動作取人 尚不能稱水技高境(柔境高技) 此一圓尚不成(圓化未成) 二圓更別談(圓化兼圓取) 只是日本高段柔道用技(仍是外家之柔技) 加太極推手比賽觀 (求人先推 再想如浮萍 撬撬板 求入人陷阱後 以另一手腳大動作取人) 此柔道加推手鬥牛 加大批挂混合爾 以取人仍是大幅動作 故 此君之 理想目標可(朝水) 只真勁水火同圓 剛柔悉混 仍實未得 境界未出(二圓未得) 仍在外家(動作仍大 缺內勁之渾圓) 未入內家 若容廖白直言實言 未來 此君修學之路 仍須久行 讓內勁持續成長 真圓才可能得出 化人 取人動作才能 “由大趨小” 才是內家之圓 若二圓皆出且靈 (不能靈則非真品 靈則可沾粘 不畏火打 非只准 “叫敵人以長勁推你 不准用短勁” 而此君卻想利用別人之笨推力 轉身斜擗 打摔別人 (此是規則尚沒說清之陷阱爾 高手一看即知此君技不高 且用心尚欠光明) 稱此為水技 非也 此是規則尚不明 欺人之陷阱爾 (只准別人長推其胸 卻想用大動作藏批挂兼摔打 卻稱 其打非主動 是被人之漩渦攪起 自動打人爾) 廖白見之好笑 卻 見其自信滿滿 自稱方空水技 只能一笑爾 簡言之 如是 真水技 為水火同體 可實戰 瞬間沾粘中 (不懼對手長打短打都能沾化之) 實戰中 仍可輕控 輕觸對手之頭臉 頸項 胸腹 咽喉 茍有殺意 水火真勁一摧 或戳 或搓 不見烈形中 金剛亦會打壞 故知 此君之水無火 只是柔道加學 太極鬥牛推手 加外家大批挂藏於柔道推手內 叫人笨推 卻欲待機大動作批挂偷打人爾 此君卻稱此為 “被動之漩渦 被動激起之打人 非本意也” (此為錯誤觀 不能控 焉稱真水火) 尚非內家水火同圓之水技 再簡言 水技真圓 必靈 則不畏任何火技爆發 (如存周之真水火二圓即不畏王薌齋之沾控定位而後縱炸 且可揉搓跌之 茍欲殺之 亦是一擦搓爾) 因本身即是水火同體 韌之極也(中有虛靈意) 其靈動更甚於火之發速 故無門可入 門戶可靈關 不畏火之速炸(其實已得縱韌之極) 摸人即倒 外形 彷彿敵人與之配合套招 故曰 戲嬰 此世間 能懂內家拳技之人勝難遇 故能談之武友相逢實不易 故廖白看來君 也能知貪瞋癡為修行本 亦愛惜之 只 客套反失真友 以此君 尚不能知真水必藏真火 高者功夫在微處暗處寸處整處所(非大動作) (縱 韌同圓 水火同源) 不在外形之故意大柔 因其仍非真柔(如柔道) 何以故 以其水中無火故 故王薌齋曾笑太極前賢 楊祿禪 王宗岳僅得內家一半者 即以水雖多 其火不足烈 (形意善縱 為火之極 太極善韌為水之極 二圓一針者 為水火同極) 故非高品真水火 稱只得一半也 (王薌齋之評 也只對一半 非全對 何以故 評俗手可 評內家三拳真高手 均是水火同圓 則謬) 廖白以此文 談 內家三拳 真水真火之合相 二圓一針 五行合一真法 aa3廖白2003.3.11 內家三拳練二圓 水火劍針無敵家 書劍江山夢 耕讀武學城 孫門外傳弟子 aa3 廖白 真言 能叫人法眼睜 跳境界 不浪費寶貝光陰 只真言 不是留給自家叩頭弟子時 常是 有怨無恩 廖白原不求恩 只告 得春而正解者 愛 中華內外家道統文化之同源 敬前賢 無論練到多高 都只是站前人肩膀上 繼絕學 再伸論 再詮釋 再發揚爾 莫以 發明稱論 辜負 有名無名前人恩 AA3廖白2003.3.18 內家三拳練二圓 水火劍針無敵家 書劍江山夢 耕讀武學城 孫門外傳弟子 aa3 廖白 形意拳 心意拳 由大槍術 槍法 樁法起家者 都善縱打 古拳論 流轉中 無論去到何家 叫何名 為文再論 能點出根力之美者 皆是縱法 形意即此中美之美者 盤根沖空 沾身縱力 最美的是其名辭 如真門者 再得名即開法眼 功夫自出 修練地根力火技者 即是縱法 修練地根力水技者 即是太極韌法 修練地根力 斜圓者 能變 即是八卦變法 故 萬法歸一 一又化萬 指 殊途同歸 焉有一法為絕妙無二法 無也 諸法皆妙 合理則美 故 易筋 洗髓 心意 形意古經 內功四經 諸家家法 無一不美 歸宗即美 故 讚宋氏四經及其二名美辭 讚辭爾 簡言之 練好下盤 即是身法步法 能有此二法 才能真實戰 aa3廖白2003.3.18 內家三拳練二圓 水火劍針無敵家 書劍江山夢 耕讀武學城 孫門外傳弟子 aa3 廖白 再提一言供參 西洋拳擊 以跳繩及跑步得 火技縱法(爆發力) 中華古拳 以 沉中行拳 站樁 跑功 矮行 抖大干子 得 火技縱法(爆發力) 同中有異 參爾 aa3廖白2003.3.18 內家三拳練二圓 水火劍針無敵家 書劍江山夢 耕讀武學城 孫門外傳弟子 aa3 廖白 內功四經 即是形意古拳經同支旁系 故其理 與形意拳理不二 可補充 助解形意之美 aa3廖白 2003.3.18 內家三拳練二圓 水火劍針無敵家 書劍江山夢 耕讀武學城 孫門外傳弟子 aa3 廖白 五雲兄 如是解 陰陽含萬相 以陰陽二字 則無所不包 只 今人較難懂 故須再延伸申論 否則今人一聽陰陽五行即生氣 曰 故玄 不知古文化之真美也 aa3廖白2003.3.18 內家三拳練二圓 水火劍針無敵家 書劍江山夢 耕讀武學城 孫門外傳弟子 aa3 廖白 "有老前辈回忆孙公做拳, 有“拳脚如自虚空中发出”之语 ,其情状,晚辈可以推想一二了。" 此言妙 故 諸賢武學經驗 有時憶前賢之語 亦為後學武人之無上財富 不參學 中華武學 不易知 中華文化之榮華富貴 由拳入 則會漸行漸入中華 知 東方之美 雖 近兩百年 科技較輸 則一切輸 但古文化 在"存有"之思上 仍是人類之寶 降雨者 隨柔法下勢 無可逃躲也 聽懂 沾壹跌 二抹眉 可參 近五年來 武友來訪廖白 若場地安全 一沾間 其人仰跌而出中 起身後之感顏 有曰: 如 雪崩埋身 無可逃遁 旁觀者 卻只見廖白戲嬰 其人客氣配合爾 毫無抵抗相出 曰 天塌勁也 aa3廖白 2003.3.18 內家三拳練二圓 水火劍針無敵家 書劍江山夢 耕讀武學城 孫門外傳弟子 aa3 廖白 如是言 故 仍須再返修內家正學 始能修成正果 aa3廖白2003.3.19 內家三拳練二圓 水火劍針無敵家 書劍江山夢 耕讀武學城 孫門外傳弟子 aa3 廖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