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0047|回复: 16

北有少林寺 南有武当山 泌阳有个罗汉山 罗汉山美景奇石你见过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7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有少林寺 南有武当山 泌阳有个罗汉山 罗汉山美景奇石你见过吗?


          罗汉山,十八罗汉修身练武之圣地 


      一拳一脚,奠定罗汉山拳脚功夫,人文景观,打造第二个“少林寺”景区。


 


p1070019.jpg

p1070019.jpg


                        罗汉山 右手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7 10:17:24编辑过]

p1070010.jpg

p1070010.jpg

p1070496.jpg

p1070496.jpg

p1070502.jpg

p1070502.jpg

p1060989.jpg

p1060989.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1060946.jpg

p1060946.jpg


                           罗汉山  左手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7 10:25:21编辑过]

p1060989.jpg

p1060989.jpg

p1060901.jpg

p1060901.jpg

p1060815.jpg

p1060815.jpg

p1060792.jpg

p1060792.jpg

p1060769.jpg

p1060769.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1060697.jpg

p1060697.jpg
                             蟒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7 10:31:11编辑过]

p1060584.jpg

p1060584.jpg

p1060541.jpg

p1060541.jpg

p1060220.jpg

p1060220.jpg

p1060205.jpg

p1060205.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1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1060193.jpg

p1060193.jpg
                               罗汉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7 10:34:54编辑过]

p1060170.jpg

p1060170.jpg

p1060103.jpg

p1060103.jpg

p1060098.jpg

p1060098.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汉山主持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汉山简介

      罗汉山乃伏牛山支脉,主峰海拔539米,位于河南省泌阳县郭集乡正北,山后与方城相连,山西同社旗接壤,古有一步跨三县之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有庙则名,罗汉山正因有千年古刹罗汉寺而名驰四方。罗汉山景色秀美,文化资源内涵和动物相形石逼真生动(如图)。水资源极为丰富,罗汉山东峰脚下便是华山水库,此山上有72泉,犹以罗汉山寺门前的状元泉更为特色,长年不枯。据碑所志,罗汉寺始建于汉,初为吕后娘娘所建,罗汉山东南十华里处有座古镇,现谓古城,汉时为舞阴县,后为舞阴郡,北与舞阳相对,为王侯将相分封之地,当时吕后娘娘便授封该地。


      罗汉山东有:华山水湖、神仙洞、罗汉净身池、罗汉神拳石、罗汉鞋等,西有:太古石、霸王山、横虎山、明神剑、罗汉山瀑布、狐仙坡等,北有:孝子石、十八罗汉练武场、九间楼、天搭桥、美女与罗汉石等,每一景点都包含着诸多动人的神话和传说故事。尤其是“养汉床”“好汉坡”“驴头太子”的传说便源于此。罗汉寺现有大殿八间,东岭有祖师殿、大圣殿、圣母殿、包公殿等。铜铸、汉白玉神像几十尊,实为烧香拜佛、练武修身、游玩观景之圣地。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7 10:45:0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1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天中雨在2008-8-17 10:45:00的发言:

这些石壁上的图案 谁能解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7 10:45:0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汉寺简介

 

        罗汉山乃伏牛山支脉,主峰海拔539米,位于河南省郭集乡正北10公里的付金川村委邱庄,面积9平方公里,山后与方城相连,山西同社旗接壤,古有一步三县之说。俗话说:方城戏,社旗看,走到泌阳吃顿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有泉水则活(山上有72泉),有寺庙则显。罗汉山之所以名驰方园,因为它有一座千年古刹——罗汉寺(后因其山高林盛,清新幽静、凉爽怡神,又名“清凉”寺)。据碑所志,该寺始建于汉,初为吕后娘娘所建,罗汉山东南约九公里处有座古镇,现谓古城,汉时为舞阴县,后为舞阴郡,北与舞阳县相对,为王侯将相分封之地。当时吕后娘娘授封于该地,有年阳春三月,吕附奴侍数十猎游北山(罗汉山)。当时,人稀野乱,山林蔽日,野虫满山,奇花斗艳,令吕留恋忘返。正当攀技上爬,猎景兴奋之时,只见一巨蟒自天而下,张开血盆大口吞吸娘娘。就在这一刹那间,闪见一道红光现出一金人,身高丈余,手持宝剑,将蛇斩为两截,吕后得救。此金人为罗汉爷显灵。吕后娘娘为报救命之恩,随报奏皇上,动国库,拨银两,建寺院。自此,罗汉寺之名亙贯古今,钟鸣中原。

        从寺院的废墟来看,足见其当时的盛大规模,突露的墙基显出大殿七间,方三丈,以及东西跨院和撩房山门。从遗留下的石磙、粗柱石、门石和两楼多粗的钟上可以透视其当时寺院的建筑之宏伟,香火之鼎盛。再从东西岭上的遗址看和老人的口传,东岭为道,西岭为儒,这就是后来所谓的三教会一处所。再往下看,一道岭,一座庙,一景点;不远一亭,再远一阁,直延到付金川,贾田的道座台遗址清晰可见。山上的和尚坟现存二十有余,可见当年的罗汉寺当时之盛。

罗汉山和罗汉寺一样,历经千年风雨,社会兴废,现存的五铜重修碑上可以看到,大清乾隆间,寺几经历兵劫,皖匪盘踞;破烂不堪,当时的首事者在原归基废料压缩规模,几十亩的旧大殿就是从乾隆时重新修建而成的。

       罗汉寺之名,使罗汉山风景更加迷人,罗汉山东有罗汉池(现为华山后湖)、罗汉净身池等;西有太古石、霸王山、狐仙坡、横虎山、明神剑、瞪眼坡等;东北有孝子石、九间楼、天撘桥;西北有十八罗汉练武场、杨景守蛇口处(也叫三关口)、杨景庙(也叫三不管庙)等,寺庙前有一状元泉更为特色,泉水常年不枯,罗汉山上每一景点都包含有许多动人的历史性神话般的浪漫传说。

尤其是“养汉坡”(现为娘娘床),驴头太子的传说就发源于此。还有神仙洞,洞水长流成瀑布,洞内阔宽如大厅,再附之神话传说,更为诱人。罗汉寺有八大景区,主景两寨一寺、一水两坡相连,组成了人文景观。

       有诗为证:酒不醉人人自醉,景色不迷人自迷,

                      听景不如来观景,宁逗仨月不回归。

      在党的宗教政策的指引下,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罗汉寺也加快了建设步伐。自一九八八年近庄有志之人以邱连成、王章群、邱大明、邱金成(已故)为首组织众信士,后又有后续志士,决心逐步恢复过去真面目,由于上级政府、宗教、统战部门领导的重视,又有各大寺院捐款,出力、捐物,现已建成有大殿八间,东岭:祖师殿、大圣殿、圣母殿、包公殿等,铜铸、汉白玉神像几十尊,实为烧香拜佛、习武修身、游玩观景之圣地。世界闻名的地下宝藏“红金石矿”也正待开发动工。为使罗汉山重振当年雄风,在当今佛教界、旅游界占有一席之地,现又有志士对其山倍加青睐,准备对其罗汉山修建公路、引电上山、兴办武林学校、大型比武练功场、停车场、建造山门、规划整理庙院等,开发原始自然与人文修建相结合的,集可食、可宿、可游、可练、可玩、可学于一体的文化风景游览圣地,并努力打造开发沉睡千年的罗汉山重换新颜。

各景区景点的神话传说与旧址,有各导游讲解——附后传说专题说明。

 

罗汉寺传说概况

 

      罗汉寺建于汉朝初期,根据旧址的遗留和老人的口述,传说当时规模盛大,香火之鼎。完整的重大建筑群:正殿、菩萨殿、老母殿、佛祖殿、祖师殿。寺门左侧有钟楼,右侧有鼓楼,正中院鸣钟亭有双石狮把门,到大顶十步一个凉亭,二十步一阁,顺寺门往南有塔林,顺塔林往下约1公里路程设有尼姑俺,在往下约0.5公里凤凰山腰,盖有旧址凤凰阁,顺凤凰山往南到付金川又设关帝火神庙前后两殿;再往南1.5公里贾田又设道座台,顺北看到罗汉寺,上下连接约4公里路程。

 



娘娘床的来历

          提起娘娘床(由原来养汉床、养汉坡而改名)得先说现在的古城,古城也建于汉,汉高祖刘邦把古城编组为舞阴郡,那时舞阴郡因与北舞阳相对,后改为舞阴县,当时吕后娘娘分封于此。有年阳春三月,吕后带奴侍数十名游逛北山(即罗汉山),因常来逛山,路途也熟,顺路攀登而上,一路与众人说古论今,兴致乐趣,不知不觉来到一大石傍,这大石上面自然形成一个中心槽。吕后安坐于大石上,看到此石好象睡床一样,不由想起在宫院常伴万岁与龙床,刹时春心欲动。于是便要求奴侍及随同人员一个条件,谁能从坡下往上跑步到石床边与其交配者有偿,由于坡陡路程远均无人能为。此时吕后又急于成全,一怒间恼羞成怒,就要斩人,正在危急之中,事情凑巧,正遇八仙之一的张国老路过此处,闻听即派座骑小毛驴变为一英俊少年,下凡间与吕后成全。此后,吕后怀孕,生下一太子,此太子头似馿头,后人将“馿头太子”的故事便源于此。后来人们把此石称为“养汉石”,此坡为“养汉坡”,后改为“娘娘床”。

 

                         驴头太子之死

 

        吕后娘娘怀孕后生下驴头太子之事暂且不表,单说舞阴郡有一姓李富户,褂过千倾牌,生有一子年方一十二岁,生得眉清目秀,一春季,众伙计正在地锄禾,大路上有一邦抬花轿、鼓乐班路过,众伙计丢掉锄头前去围观,这孩子大叫“取媳妇的吗,常事、有什么好看的,快回来锄地”,因是东家少爷叫喊,伙计们都回来了,就问少东家,为什么不让去看抬花轿的,小孩说:这么多人看半响不就误了锄地,就这会你没算少锄了多少地。

         该春,赶上牛、马缺草喂,管家出去几次又买不回来,焦急万分,正在这时小孩玩耍回来问怎么啦,众人说明此事,小孩说你们没看咱喂马的马棚房子的顶全是谷杆盖的,马不是吃谷杆吗,扒了等事后再补盖不就解决困难了吗。马料的问题解决了,又赶上猪料没有了,购不回来,管事和当家的又发起了愁。小孩得知说,把猪卖了买红菜,一是减少猪料,二是又有钱,一举双得。众人都说小孩聪明,就推荐让小孩当家,小孩说让我当家可得听我的,你们不听我不当,众人听后同意,小孩说听我的,今年得种谷子三十亩,众人就依言,那年风调雨顺,谷子长势很好,正当出穗还未出穗时,小孩说快把小谷全部割了,众人半依半从,割了二十亩,留了十亩,晒干后跺在草料场,恰是驴头太子什么都不吃专吃“卡谷草”,就是出穗未出穗的谷杆,哪里都买不到,只有李家草料场有,买者去问,价格太昂贵,只有少买点,吃完再买,谁知愈买愈贵,一次比一次贵。三十亩“卡谷草”而仆人只割了二十亩,草卖完了,还不够驴头太子吃的,终把驴头太子饿死了,小孩知道后一听也气死了。(草料场就是现在羊册乡的草场村委)。

       此有一诗至今未解:

          养汉床前银子多,九缸还零十八锅,

          谁能解出其中意,阳春二月草东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7 11:01:1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摞  摞  石

        话传刘秀被王莽所赶,追杀中原十二年之久,在中原留下了种种神话传说,尤以南阳、泌阳居多,举不胜举。在罗汉山附近就流传有很多动听的故事:一日刘秀走至罗汉山西北山脚下蛇口的两座桥处,忽起一阵怪风,东山只听有叮当啸呜交响之声震耳,顺乐响上山观看,只见一仙人坐在一石摞石的上面吹啸,下边双石相碰发出叮当之声,此人见刘秀等人赶到,住啸声拂袖腾空而去,双石还在叮当响个不停,此刻从空中飘下拈贴一张上曰乃八仙张良。知刘过往,曲指一路,将帅南阳(后刘秀按此贴访将南阳,众将访齐后建都洛阳,称光武皇帝,二十八宿保驾,即应二十八主将),此石离罗汉寺1.5公里的山路,至今每遇大风还发出叮当之声,力大无比也搬它不动,确为一奇石。

       有诗为证:自古英雄仙家指,天叫人兴势必成,

                      前辈辅路后人走,谁人不为子孙防。    ( 防是指防备后世之意)

 

两  座  桥

      上回摞摞石已指,曾提过两座桥三字,该桥是蛇口一庄园的两座桥,是方城与泌阳罗汉山交汇处。东山就是罗汉山,西南角属社旗县境:据传那时刘秀观石后觉奇,游逛山景天色已晚,也正是五六月夏署之时,天气炎热,无风真感空气烦闷。刘秀走到一处庄园,此庄园庄前有一座桥空,庄后有一座桥空,那里较凉爽。当晚就宿一桥空之内,夏署之夜,闷热无比,加之双桥正中是山溪小河,杂草丛生,污泥甚多,山蚊虫咬得睡不着觉,烦恼无比。刘秀厉声说道:“”蚊虫你不会去那个桥空里闹去”,刹时蚊虫脱离此桥洞,到另一个桥洞。至今两座桥洞一个夏署季节有蚊虫,一个桥洞无蚊虫。谁能妙解此事。

      有诗为证:乱世英雄起四方,千头万绪总有归,

                     万宗归宿龙一盘,说话非是耳旁风。


 

                                      紫 竹 园

          竹,竹节内空外实,一节接一节往上生长,叶可作药用,节也作药,鲜竹笋,人人皆知,养肺而止咳,从表面看无什珍奇,可说到罗汉寺前竹园有一段历史贯穿。

话说明朝正德皇帝即位登基,有一人姓焦名芳,官居阁老之位,是这里西盆窑村姓焦的认亲族,离罗汉山7.5公里方向正西,话说焦阁老一日闲游前来认族,看到这里荒无,人烟稀少,五谷被蛇口大风刮得少头无尾,房屋倒塌,人畜受伤无数,好一片悲叹之景,爱民之心由冉而升。免这一方税务,救济于民。本意想让皇上亲临一观这片残景,就想了一个办法,就地盖三间不使樑的房屋,想借皇上之口说无樑,焦阁老就能借口说万岁说过这里无粮可交之意。于是奏一本章:说河南蛇口外风景美丽,有一奇房出现想让皇上前往。正德皇帝接本观看,此人也好奇、好游就依了焦芳选吉日来访,焦芳听此言心中高兴,当时这里酒坊也有几家,味道平常,四外打听,方知罗汉山正南10公里郭集有一家泥池老酒芳香出味,纯粮酿造浓甜精鲜。又得知罗汉山前付金川关帝火神庙有一僧人酿造黄米甜酒,味道压众人人称赞,妙密不外传。托人买来了泥池白酒又弄来黄米甜酒,万岁一到辣酒伴甜酒把个正德皇帝喝得醉意兴起,十分高兴,就趁机让皇帝观看此房,正德皇帝观罢奇房怪屋,连连叫好只说了个这么好的房屋缺少一根横棍。却没有说缺一个梁,原想让皇上说一无梁他好有个借口,自古灵罗斗不过帝王,谁会知道这两种酒同饮久喝不上头,不糊涂,心脑清醒。万岁心明如镜不说横梁却只说横棍,弄得焦阁老无借口所讲。

     正德皇帝回京暂切不表,再说阁老焦芳神机一动又奏一本(原意是万岁不说,叫娘娘说,借娘娘口),奏章中有一段诗垮景:太古石,顶住天,白果大树遮三县,罗汉寺紫竹遍山野,蛇口毒虫洒人间。干家河四十五里宽(干家河是一条干河沟,在酒店附近;白果树在杨景庙前三不管境内,罗汉山有一竹园,蛇口外毒虫指蝎子、蜈蚣、蝉,我们这里叫马蜘了)。皇帝接本章转给娘娘看,娘娘专心要来观望,就移驾来到罗汉寺一游。焦老陪娘娘在罗汉山各处观看了一遍,临回京给正德皇帝带回郭集泥池白酒和付金川庙内三糖黄米甜酒。事还未办妥,朝中出一奸臣奏焦阁老一本,说焦芳依景拐骗娘娘,万岁听信下旨把阁老焦芳斩了。后经娘娘解说并无拐骗之心,因当地百姓受难焦芳心酸,为了搭救众百姓才出此下策。正德皇帝听了后悔莫及,就命工匠做了一个金头给焦家平冤,焦阁老的儿子接金头哭着说了句话惹人逗趣至今的话:“万岁呀,这金头,银头不如我爹的肉头”(紫竹是焦阁老为民屈冤而死),为焦芳之死,万岁真免了这一带三年的皇粮,圆了焦阁老之愿,百姓至今提起焦阁老还赞叹不止。

         有诗为证:太古干河紫竹园,惊动皇帝到河南,

                         为民遭害焦阁老,金头流传到今天。

 

杨 景 庙

           方城、社旗、泌阳三县交界之处,地势形成“三角形”划界三县管不住,俗称“三不管”,有“方城戏,社旗看,跑到泌阳吃屯饭”之说,也称三关口,是汉朝楚霸王与刘邦争战之地,西靠霸王山,靠东罗汉山,中间蛇口也是贯穿南北抄近路交通要道。早年荒乱时代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有一人把口,万夫不档之险的传说。常有土匪劫路、杀人、偷抢凶事出现,还传说蛇口有一条毒蛇如桶形,口如大盆吃人无数之说,所以这里流传着:蛇口风,真是凶,庄稼人畜全毁光,还有吃人蛇妖精,谁能降妖找杨景。据说后来杨景把此蛇除掉,为纪念杨景功高修了一个杨景庙,座落就在三不管,有人也叫三不管庙。戏剧上演说杨延昭把守三关口,凑巧这里也叫三关口,而杨景庙在这一带是人人敬仰,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

      有诗为证:为民除害数杨景,蛇妖土匪一抡清。

                      怪风树档三关口,延昭到此定太平。

 

太 古 石

            太古石,在酒店村委地界离付金川村7.5公里正西方处,有一个天然白石柱,园体高约有两三丈,四边白石堆圆围,全绕石柱,光滑明亮,是个极显眼的一个石柱。在紫竹园焦芳奏章中,呈诗头一句就提太古石,顶住天。这里有一传说,盘古爷在盘古山洞中避难,知道天地塌陷,估计天快长严之时,出洞看天。观见天西北角有锅盖大一块还未长严,盘古爷挖冰补天缺时,无处登高,看见这里有一石柱,能够着补天。盘古爷搬冰,站在此处把天补严了,人们虽传说但也是个依据,总之这个石柱居今还在。由于天西北角是盘古爷用冰块补的天,此地易下冰雹,这是盘古爷用冰块补天之故。太古石由此而得名。

      有诗为证:盘古出世开天地,世间有名留古迹,

                      地大人多仙神赞,古石旁边传稀奇。

 

                                   霸  王  山

       古装戏剧中有一段“楚三毛生了”,就是在此山前起源于汉朝初,这里有一户人家姓楚外人送号“三冒”,实是冒冒失失不稳着之意。庄名叫军里(现在是马蹄村委地界),楚三冒与老伴半百无子,依卖豆腐为生。一日老伴叫三昌去打柴作豆腐用,楚三冒只身带了干粮到此山中,还未放下扁担,就听见有婴儿啼哭之声。顺声音寻去,老远看见一只老鹰展双翅悬空而立,用翅膀给婴儿打扇,观一只母老虎给婴儿喂奶。三冒见景吓了一跳,高叫一声惊走老鹰和老虎,那只老鹰一直飞向罗汉山一石落下,虎一直跑到罗汉寺西南方一山腰卧下暂切不讲。再说楚三冒那还顾得打柴,把哭儿往胸前一横,用衣服包好,飞速赶回家去,到门口大声喊叫:老婆子快开门,疼死我了,快来救命。老伴不知其故,忙去开门说,咋啦,楚三冒忙说“我要生孩子了,腰疼得历害,快作鸡蛋面汤补养身体”,老伴说“不要嘴皮子,没拾住柴休想,没见过男人会腰疼生孩子,无产门怎么生,打肿脸冲胖子”。楚三冒把打柴捡子之事说了一遍,老伴说荒山野地那有人把孩子生在这里,还有老虎喂奶、鹰打扇,这决不是凡间子,老天爷知道咱俩无子送给咱的,该不断后。闲言不述,楚氏夫妻把孩子领养到八岁上就爱打架斗呕,拉帮结派,惹事生非。只生得膀大腰粗,满脸横肉,长就一身黑硬汗毛,外号人称霸王。因三冒姓楚,此孩也就是有名有姓的楚霸王了,因有年惹祸打死人后,把楚三冒夫妇活活气死。从此楚霸王就离开此庄(军里实为军离,楚霸王不讲理,人称军爷,他离开了就叫军离),霸王山就此而得名。

        有诗一首:霸王山,出霸王,鹰扇虎养军里庄,

                        打死人命逃外乡,死于真龙叫刘邦。

 

                                          明  神  剑

      明神剑在罗汉山西约1.5公里处,顺山沟往下滑有一平石板,正中自然生一石锅,石锅内终年不断水,再向下猛下跌形成上下一立石墙。石坑长年积水,每遇夏季山水上涨时,由于水势凶猛组成一幕瀑布,丈余深水,隆隆作响,石坑西墙石当中有一明显剑槽,这就是当地有名的“明神剑”。

       据传说这把宝剑锋利无比,头发放在刀刃上用口一吹头发丝自断,有削铁如泥,切石如粉,杀人不沾血之说。大清光绪32年秋季,不知从那里来了一位老叟,依讨饭为生,身高约六尺左右,满头白发二尺有余,白胡须一尺左右,童面大耳。穿一身破烂道袍,鞋不见后跟,脓眼芝麻糊,精神抖搂,走路象旋风一样,背一布包长在肩上。此人不住村庄,专住荒野之处,要饭时依乞讨度日,每日捡柴堆放在石坑那个地方(此人没来时那地方是一大青石板方园五丈左右)。就这样住了三个月整,一天夜里三更时分,老叟到庄上哭喊叫快起来救火,拾了三个月的柴火着了,等众人起来(离此不远有个庄叫姜庄)去救火之时,火势正大,已无法救灭。你们可想而知一个人捡柴三个月,堆放一处其码有二十车,柴火剁一直着了一天两夜。谁知这是一计,没有三个月拾柴烧不透此石,没有冷水击青石不开。老叟早已把上游水闸住,等大火把青石烧透,扒开此闸堤,一股山水汹猛而下,冷水与热石相击发出咔嚓巨响青石炸开,被冲了一个大石坑。水过之后老叟夜取神剑,只留一空剑槽至今还在,名谓“明神剑”。   

         老者走后留诗一首:

                    河南人,眼无力,不知石中有宝器,

                    吾取神剑三月整,空留剑槽警世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