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寺简介
罗汉山乃伏牛山支脉,主峰海拔539米,位于河南省郭集乡正北10公里的付金川村委邱庄,面积9平方公里,山后与方城相连,山西同社旗接壤,古有一步三县之说。俗话说:方城戏,社旗看,走到泌阳吃顿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有泉水则活(山上有72泉),有寺庙则显。罗汉山之所以名驰方园,因为它有一座千年古刹——罗汉寺(后因其山高林盛,清新幽静、凉爽怡神,又名“清凉”寺)。据碑所志,该寺始建于汉,初为吕后娘娘所建,罗汉山东南约九公里处有座古镇,现谓古城,汉时为舞阴县,后为舞阴郡,北与舞阳县相对,为王侯将相分封之地。当时吕后娘娘授封于该地,有年阳春三月,吕附奴侍数十猎游北山(罗汉山)。当时,人稀野乱,山林蔽日,野虫满山,奇花斗艳,令吕留恋忘返。正当攀技上爬,猎景兴奋之时,只见一巨蟒自天而下,张开血盆大口吞吸娘娘。就在这一刹那间,闪见一道红光现出一金人,身高丈余,手持宝剑,将蛇斩为两截,吕后得救。此金人为罗汉爷显灵。吕后娘娘为报救命之恩,随报奏皇上,动国库,拨银两,建寺院。自此,罗汉寺之名亙贯古今,钟鸣中原。
从寺院的废墟来看,足见其当时的盛大规模,突露的墙基显出大殿七间,方三丈,以及东西跨院和撩房山门。从遗留下的石磙、粗柱石、门石和两楼多粗的钟上可以透视其当时寺院的建筑之宏伟,香火之鼎盛。再从东西岭上的遗址看和老人的口传,东岭为道,西岭为儒,这就是后来所谓的三教会一处所。再往下看,一道岭,一座庙,一景点;不远一亭,再远一阁,直延到付金川,贾田的道座台遗址清晰可见。山上的和尚坟现存二十有余,可见当年的罗汉寺当时之盛。
罗汉山和罗汉寺一样,历经千年风雨,社会兴废,现存的五铜重修碑上可以看到,大清乾隆间,寺几经历兵劫,皖匪盘踞;破烂不堪,当时的首事者在原归基废料压缩规模,几十亩的旧大殿就是从乾隆时重新修建而成的。
罗汉寺之名,使罗汉山风景更加迷人,罗汉山东有罗汉池(现为华山后湖)、罗汉净身池等;西有太古石、霸王山、狐仙坡、横虎山、明神剑、瞪眼坡等;东北有孝子石、九间楼、天撘桥;西北有十八罗汉练武场、杨景守蛇口处(也叫三关口)、杨景庙(也叫三不管庙)等,寺庙前有一状元泉更为特色,泉水常年不枯,罗汉山上每一景点都包含有许多动人的历史性神话般的浪漫传说。
尤其是“养汉坡”(现为娘娘床),驴头太子的传说就发源于此。还有神仙洞,洞水长流成瀑布,洞内阔宽如大厅,再附之神话传说,更为诱人。罗汉寺有八大景区,主景两寨一寺、一水两坡相连,组成了人文景观。
有诗为证:酒不醉人人自醉,景色不迷人自迷,
听景不如来观景,宁逗仨月不回归。
在党的宗教政策的指引下,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罗汉寺也加快了建设步伐。自一九八八年近庄有志之人以邱连成、王章群、邱大明、邱金成(已故)为首组织众信士,后又有后续志士,决心逐步恢复过去真面目,由于上级政府、宗教、统战部门领导的重视,又有各大寺院捐款,出力、捐物,现已建成有大殿八间,东岭:祖师殿、大圣殿、圣母殿、包公殿等,铜铸、汉白玉神像几十尊,实为烧香拜佛、习武修身、游玩观景之圣地。世界闻名的地下宝藏“红金石矿”也正待开发动工。为使罗汉山重振当年雄风,在当今佛教界、旅游界占有一席之地,现又有志士对其山倍加青睐,准备对其罗汉山修建公路、引电上山、兴办武林学校、大型比武练功场、停车场、建造山门、规划整理庙院等,开发原始自然与人文修建相结合的,集可食、可宿、可游、可练、可玩、可学于一体的文化风景游览圣地,并努力打造开发沉睡千年的罗汉山重换新颜。
各景区景点的神话传说与旧址,有各导游讲解——附后传说专题说明。
罗汉寺传说概况
罗汉寺建于汉朝初期,根据旧址的遗留和老人的口述,传说当时规模盛大,香火之鼎。完整的重大建筑群:正殿、菩萨殿、老母殿、佛祖殿、祖师殿。寺门左侧有钟楼,右侧有鼓楼,正中院鸣钟亭有双石狮把门,到大顶十步一个凉亭,二十步一阁,顺寺门往南有塔林,顺塔林往下约1公里路程设有尼姑俺,在往下约0.5公里凤凰山腰,盖有旧址凤凰阁,顺凤凰山往南到付金川又设关帝火神庙前后两殿;再往南1.5公里贾田又设道座台,顺北看到罗汉寺,上下连接约4公里路程。
娘娘床的来历
提起娘娘床(由原来养汉床、养汉坡而改名)得先说现在的古城,古城也建于汉,汉高祖刘邦把古城编组为舞阴郡,那时舞阴郡因与北舞阳相对,后改为舞阴县,当时吕后娘娘分封于此。有年阳春三月,吕后带奴侍数十名游逛北山(即罗汉山),因常来逛山,路途也熟,顺路攀登而上,一路与众人说古论今,兴致乐趣,不知不觉来到一大石傍,这大石上面自然形成一个中心槽。吕后安坐于大石上,看到此石好象睡床一样,不由想起在宫院常伴万岁与龙床,刹时春心欲动。于是便要求奴侍及随同人员一个条件,谁能从坡下往上跑步到石床边与其交配者有偿,由于坡陡路程远均无人能为。此时吕后又急于成全,一怒间恼羞成怒,就要斩人,正在危急之中,事情凑巧,正遇八仙之一的张国老路过此处,闻听即派座骑小毛驴变为一英俊少年,下凡间与吕后成全。此后,吕后怀孕,生下一太子,此太子头似馿头,后人将“馿头太子”的故事便源于此。后来人们把此石称为“养汉石”,此坡为“养汉坡”,后改为“娘娘床”。
驴头太子之死
吕后娘娘怀孕后生下驴头太子之事暂且不表,单说舞阴郡有一姓李富户,褂过千倾牌,生有一子年方一十二岁,生得眉清目秀,一春季,众伙计正在地锄禾,大路上有一邦抬花轿、鼓乐班路过,众伙计丢掉锄头前去围观,这孩子大叫“取媳妇的吗,常事、有什么好看的,快回来锄地”,因是东家少爷叫喊,伙计们都回来了,就问少东家,为什么不让去看抬花轿的,小孩说:这么多人看半响不就误了锄地,就这会你没算少锄了多少地。
该春,赶上牛、马缺草喂,管家出去几次又买不回来,焦急万分,正在这时小孩玩耍回来问怎么啦,众人说明此事,小孩说你们没看咱喂马的马棚房子的顶全是谷杆盖的,马不是吃谷杆吗,扒了等事后再补盖不就解决困难了吗。马料的问题解决了,又赶上猪料没有了,购不回来,管事和当家的又发起了愁。小孩得知说,把猪卖了买红菜,一是减少猪料,二是又有钱,一举双得。众人都说小孩聪明,就推荐让小孩当家,小孩说让我当家可得听我的,你们不听我不当,众人听后同意,小孩说听我的,今年得种谷子三十亩,众人就依言,那年风调雨顺,谷子长势很好,正当出穗还未出穗时,小孩说快把小谷全部割了,众人半依半从,割了二十亩,留了十亩,晒干后跺在草料场,恰是驴头太子什么都不吃专吃“卡谷草”,就是出穗未出穗的谷杆,哪里都买不到,只有李家草料场有,买者去问,价格太昂贵,只有少买点,吃完再买,谁知愈买愈贵,一次比一次贵。三十亩“卡谷草”而仆人只割了二十亩,草卖完了,还不够驴头太子吃的,终把驴头太子饿死了,小孩知道后一听也气死了。(草料场就是现在羊册乡的草场村委)。
此有一诗至今未解:
养汉床前银子多,九缸还零十八锅,
谁能解出其中意,阳春二月草东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7 11:01:1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