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0250|回复: 11

听劲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3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NG="ZH-CN">ANG="ZH-CN">《十三势总歌》中有两处提到腰,“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那么我在推手用腰去听劲可以吗?或者用命门去听?
发表于 2008-11-4 1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风中之柳在2008-11-3 11:30:00的发言:
ANG="ZH-CN">ANG="ZH-CN">《十三势总歌》中有两处提到腰,“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那么我在推手用腰去听劲可以吗?或者用命门去听?

 


跟听劲没关系。转贴一篇文章,自己慢慢看吧:


 


这里,我们首先要理清一个概念,腰胯的“腰”是指人类身体臀上胁下中间部分。而“胯”是指人类的骨骼的一部分。即胯骨,她是组成骨盆的大骨,左右各一,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统称为髋骨。因此,腰和胯是人体两个不同部位的称谓,其含义也不同。腰体现在外,而胯则隐于内。正因为胯的隐蔽性,前人在阐述太极拳要求时不好说,或者说不清。但是,太极拳真正发劲打人力量的来源就是胯骨。所以,拳师界有“传拳不传胯”一说,将胯的练法和用法当作珍贵的看家功夫,不轻易传人。


 
      胯的重要性体现在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中。它的头一句“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的“腰隙”就是指胯的部位。对于“腰隙”的理解很多人解释为“命门”,比如沈寿先生说,“腰隙,腰部孔穴,这里指腰之后部第二、三腰椎之间的‘命门’穴位”。也有人认为是“丹田”,比如冯志强先生说,“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是指意气之源在丹田,腰隙即丹田。”



      笔者对“命门说”和“丹田说”均不能苟同。丹田说与人体构造不符,命门说有一定道理,但也解释不“隙”。“隙”是缝,是裂缝,很细很小的缝。从人体骨骼结构上说,腰隙是指腰椎与胯骨的契合处,笔者称之为榫头处。这符合“隙”的含义。笔者结合自己练拳体会认为,此处轻微的变换不仅是重心的转换或调整,而且是发劲的源泉。比如,我捋对方左手,自己重心不能在右腿,而应在左腿,这就要求右胯走弧行向左胯转化,看似重心在右,实则在左;对方见被捋将要前倾失势回撤时,此时,我正好胯已移向左边,即可顺劲蹉步向前方放劲,这样劲整威力大。太极拳架及推手中腰胯间隙转化比比皆是。太极拳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就是不断转化或调整自己重心,而拨动、控制对方重心。转换、调整、控制、拨动、发放全在腰隙,主要是胯骨。以故“命意源头在腰隙”也!



      王宗岳时代中国还没有人体解剖学,人们对人体骨骼结构不了解,所以,王宗岳只能根据中医学的理解来解释胯的作用,运用了“腰隙“一词。应该说是准确的。设想,王宗岳如果是指“命门”或“丹田”,他完全可以直接用这两个词。因为,“命门”和“丹田” 不仅是中医人体穴位两个重要穴位,而且在中国武术中是最普遍、最具重要性的练功词汇。王宗岳在指导人们练习太极拳的《十三势行功歌》里不会故弄玄虚地造出“腰隙”一词,正是因为“命门”、“丹田”无法正确表达胯的含义,王宗岳才想到以“腰隙”来说明,可谓用心良苦啊!


 
       太极拳发劲的源泉来自胯骨,再由胯骨带动脊骨, 进而带动四肢筋骨发劲的,即所谓“节节贯通”是也!从这个意义上说,太极拳发的是“筋骨劲”。以筋骨发力, 是太极拳不同於其他拳术之处.。其他拳术, 都以肌肉发力见长, 所以练西洋拳者, 背肌发达; 练跆拳道者, 腿肌发达。太极拳者, 不大可能练出什么肌肉, 练得出肌肉的就不是太极拳。所以,一般说来,太极高手是最没有健美的“样子”的。



       我们在练习、教授太极拳时,一再要求“用意不用力”。而这个“用意不用力”既不怎么好理解,也多引起争论。如果我们换一种说法,叫“用骨不用(肌)肉”, 是否令人更加明白.呢? 因为太极拳要求我们以超乎正常的训练方式, 细致深入地控制到骨骼。



       我们常说“太极处处都是手”,是这样吗?当然是!只要我们对自己周身每节骨头都能号令, 无论对方碰到我身上任何部位, 我都能立即就在该部位进行化解、反击,就能做到“浑身都是手”!所谓“全身是手手非手”也!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这两天我想的觉都没有睡好!有点懂了,我因为学推手。要求用意不用力,而师兄要我弸住对方来手,我不会弸了。不用劲吧,对方手直达我重心,用力吧,又顶了。现在,那么我用由胯骨传力上到手臂,下到腿脚。用意弸住如何?
发表于 2008-11-5 0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风中之柳在2008-11-4 15:09:00的发言:
非常感谢!这两天我想的觉都没有睡好!有点懂了,我因为学推手。要求用意不用力,而师兄要我弸住对方来手,我不会弸了。不用劲吧,对方手直达我重心,用力吧,又顶了。现在,那么我用由胯骨传力上到手臂,下到腿脚。用意弸住如何?

 


对,是这样。但不是静态,而是动态的,是随着听来的对方劲路变化而变化。这个变化,快一点或慢一点都不行,这就是要训练你的听劲能力。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用骨不用(肌)肉”, 我试了一下感觉,比“用意不用力”松得更干净!太好了!这是哪位老师悟出来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5 9:48:56编辑过]
发表于 2008-11-5 1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风中之柳在2008-11-5 9:48:00的发言:
“用骨不用(肌)肉”, 我试了一下感觉,比“用意不用力”松得更干净!太好了!这是哪位老师悟出来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5 9:48:56编辑过]

 


最后还是要用意的。

发表于 2008-11-5 16: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的概念,值得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1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用意不用力+用骨不用肌肉,就正确了。
发表于 2008-11-10 1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风中之柳在2008-11-9 18:17:00的发言:
应该是:用意不用力+用骨不用肌肉,就正确了。

 


实际上是:用意调动筋骨,尽量少用肌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0 13:03:2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3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