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asmcat在2009-9-24 12:59:00的发言:陈拳是没赶上那个时代,
史载杨露禅弟子之中凌山善发劲,万春善刚劲、全佑善柔化
全佑最善柔化,(就是后来创满系吴氏太极的宗师),其弟子广众,
杨健候正是看中这一点才开始杨式拳架的全面柔化改变.而柔练是本来就有部分,现在只是贯穿始终,
改编其实很容易.
而正是这个时候,其兄杨班候的技艺却传不下去了,他的东西难学是一方面,他喜欢打学生的性格问题也是一方面吧.
武式太极,开山人武禹襄及李大/李二先生打拳也是如平地起风 忽快忽慢,
后参考永年杨式改成柔化慢式,以广揽学众,
武式传人说,第三代以后传的拳根本看不出原始的武式了.而孙禄堂大师学的正是三代以后的拳,
至此杨 武 吴 孙四大太极的柔化全面完成.全佑居功至伟,
而此后过了近百年,陈发科才北京传拳,世人才真正认识陈式太极真面目.
大家都柔化了,反而刚柔并济的陈太倒希罕了起来
,或者说陈拳错过了什么,也许是错的正好
杨式师从陈拳, 武式师从赵堡兼学杨拳,前几代都刚柔并济的.
但"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至坚"其实已在孔圣人之前就指导我们中国人了,但只是在思想上,
至清未始指导到武术,太极得以升华,
至柔太极才是正道,
不出几十年,陈式太极也会是柔化了的.
现在的陈拳人是看不到这一点的好处和威力,眼里只有武术和功夫,
为什么温县政府抱怨陈家沟怎么宣传 怎么扶持也搞不成少林寺那样?
少林是拳禅和一, 你陈家沟想追上少林威名,必须拳道合一,
全面柔化拳架,再临时建2个道馆,看谁还不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24 13:07:4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