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3244|回复: 14

杨澄甫宗师没有向其子传拳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7 1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澄甫宗师没有向其子传拳吗?
《中华武术》2005年第1期《名家信箱》栏中刊登了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先生答新疆乌鲁木齐市李岐山的来信,称:“现在的杨式太极拳套路,都是杨澄甫先生最后定型传授的,也就是杨式太极举大架。当年,杨澄甫先生在教拳的时候,传授了许多外姓弟子,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外传’。由于当时杨澄甫的子女年龄太小,还设有从杨澄甫先生那里得到传授。所以,我认为杨式太极拳不存在‘内传’和:外传’之说。”
对于崔先生在“回答”中关于“当时杨澄甫的子女年龄太小,还没有从杨澄甫先生那里得到传授”的说法,我认为与历史事实不符,故提出来与崔仲三先生商榷。
其一,关于“杨澄甫的子女”一说不对,因为杨澄甫宗师有凹子,无女。
其二,关于“当时杨澄甫的子女年龄太小”一说不对。杨澄甫宗师生于1883年,卒于1936年。当年,长子杨振铭,字守中(910~1985),26岁;次子杨振基(1921~ ),15岁;三子杨振铎(192~ ),10岁;四子杨振国(1928~ ),8岁。笼统地说“由于当8倔澄甫先生的子女年龄太小”,显然与事实不符。
其三,以杨澄甫宗师的“子女年龄太小”为根据,从而断言其子“还没有从杨澄甫先生那里得到传授”与事实不符。如上所说,杨澄甫宗师健在时,长子杨振铭已26岁,不能说“太小”,即使是次子杨振基(当时15岁)、杨振铎(当时10岁).就学习家传太极功夫来讲,年龄都不能说“太小”了。因为昔日武术家给后代传艺,一般都是从小开始。据崔先生自己讲,他爷爷崔毅士先生是1953年末、1954年初开始带他练太极拳的。当时他还是一个小孩,“但是那个时候确实为我现在打下了一个特别好的基础”,“我觉得小孩学太极拳是很有好处的”(余功保:《随曲就伸——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录》第170~171页。《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3月版)。
众所周知,崔毅士先生是杨澄甫宗师的高足,作为弟子的崔毅士先生懂得从小传功给子孙。事实上,杨澄甫宗师健在时,长子杨守中已是他的左膀右臂,杨澄甫生前教授学生,一般先由杨守中作示范,后由他纠正动作,杨守中长期随父教拳,已得父亲真传,成了杨家太极拳的代表人物(严翰秀:《扬振基的传奇生涯》。《武林》1991年第3期)。
杨守中的三个弟弟都是从五六岁就开始学拳。1932年杨澄甫宗师南下广州教拳。“父亲规定振基兄弟每晚练拳三遍以上,不愿练也得练。练不得了电要练,练不好继续练,不练够遍数不能睡觉,不能上学,练拳是主要的,不上学可以,不练拳不行,生活就是练拳”。
“杨澄甫教他们时,一招一式非常严格,有点不对都不放过。常常一面看一面说……
“1936年杨澄甫去世,不久抗战爆发。迫于生计,母亲决定把杨守中留在广州教拳,她带着杨振基兄弟三个和杨守中的一个女儿回老家永年县。母亲对他们说:‘你们要坚持练拳,杨家祖业不能丢……。’他们兄弟三人除了上学外就闭门在家练拳,从不间断”(引文出处同上)。事实就是这样,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嫡传人——杨守中、杨振基、杨振铎、杨振国兄弟四人,为了继承祖业,都是从小勤奋学习,刻苦练功,为日后各自在继承和发展杨式太极拳事业中做出贡献,奠定了深厚、扎实的基础。
2004年11月13~14日,在香港举行的“2004传统杨式太极拳国际邀请赛”,由海内外杨式太极拳当代传人代表发起,崔仲三先生为发起人之一。在大会《邀请函》中称:“第四代宗师杨振铭在一九四九年移居香港,初居元朗,传授太极拳,其问人材辈出,元朗成为香港杨式太极拳发样地。”(见《香港杨式太极拳总会成立五周年纪念特刊》)由此可见,以杨振铭为首的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嫡传人,在当今杨式太极拳事业中的地位,是海内外杨式太极幸同门各方面代表公认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杨式太极拳没有什么绝招、秘诀是传内不传外的,从拳理到拳架,从练法到用法,都是公开的,并且见渚于文字、光碟,便于海内外太极拳爱好者学习。有人用传内不传外的说法唬人,目的可疑,不必听信。
以上拙见就教于杨式太极学名家崔仲三先生及广大杨式太极拳爱好者,不妥之处,望不吝赐教。
发表于 2008-12-8 14: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
发表于 2008-12-9 1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密传的功法,没密传的拳法。
发表于 2008-12-24 0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隨楊澄甫學的弟子, 多帶藝投師, 有些更是建侯指派, 由師弟冒充徒弟暗助楊澄甫傳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4 0:41:39编辑过]
发表于 2009-4-21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走四方在2008-12-9 18:42:00的发言:
有密传的功法,没密传的拳法。

一般是這麼說的


相傳「太極拳」傳至楊露蟬時,已達登峰造極之勢,但時值滿清當政,王公貴族慕名拜在門下欲得傳其功者甚多,勢不能卻,又心有不甘,乃「傳其形而秘其功」,故使「太極內功」逐漸幾乎失傳。

发表于 2009-4-25 1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失传?难道连儿子孙子也不肯传?

发表于 2009-4-25 1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內功的東西


有時不是傳不傳


是學不學得來

发表于 2009-4-25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不想传 ,而是儿子不想学,实在是太苦了,而且还要为生活奔波,怎么还有时间吃这些苦去练没用的东西。


老实说,我也想教几个徒弟, 可惜没人愿意学,更不用说能坚持下来,能熬苦的,要说失传了,那都是没办法的事,这不能全怪前人的。

发表于 2009-4-26 1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是不肯學


有人是想學卻學不來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2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世界或许就是这个样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