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拳谱一大抄之一》
所有太极拳谱,最早出自武禹襄。李亦畬抄本之王宗岳四篇,应该是武禹襄研究过的.那么,武禹襄的几篇,如何写作来的?
一、如果我是武禹襄,如何解太极拳论呢?
二、又如果我是王宗岳,如何创写太极拳论呢?
答案只有一个:承传。换句话说,即是「抄」「作」。
武禹襄会参考甚么拳谱呢?
以下为武禹襄的简介:
(1812~1880)河北永年人,出身官绅人家。当杨露禅从陈家沟返乡,武氏兄弟爱其术,从杨学习十三势大架,得其梗概。后武禹襄兄长于1852
年中进士,任河南舞阳知县。武禹襄赴兄长任所,顺道过温县陈家沟,拟求益于陈长兴(1771-1853)。经长兴老介绍,遂从赵堡镇陈青萍学小架
,学拳月余,备悉理法要义。又于舞阳盐店得王宗岳得[乾隆(1711-1799)年间人]《太极拳论》更有启悟,以练拳心得着有《打手要言》;
又衍为《十三势行工心解》。并归纳锻炼要领为《身法八要》。其着作简单精要,无一虚浮。后人称其拳术为武氏太极拳。武禹襄传其甥李亦
畬(1832-1892)。李亦畲传郝为真(1840-1920)。
这样说,太极拳应出自武禹襄,而不是杨露禅。我们练武禹襄的心法,而打杨、陈、吴家的拳。
《太极拳谱一大抄之二》
武禹襄可能参考过的拳谱,我逐一翻查。也发现些道理。这些古拳谱多有系统,前文后理,解说拳义。我把似曾相识的,抄录如后。
一、《武编选》明代唐顺之(1507-1560)作。据说唐顺之为戚继光讲解过枪法。
a. 如何分阴阳?
「拳有势者,所以变化也。横斜侧面,起立走伏,皆有墙户,可以守,可以攻,谓之势。」太极拳论没有说攻守,指说「走」、「黏」。没有
指出「墙户」重点,所以太极拳,便没有势可言。
b. 如何知虚实
「惊法者虚,取法者实。似惊而实取,似取而实惊,虚实之用,妙在存乎人。」虚实,是指两下。太极没有练「惊」。
c. 如何着熟
「欲精、欲多用、欲熟、欲騪(搜,索也)、欲狼。两精则多者胜,两多则熟者胜,两熟者騪与狼者胜。」騪,指找新径。狼,指真实、狠。
太极只练着熟,还差很远。
d. 雷同之拳势名称
「高探马、指裆势、一条鞭势、七星势、骑虎势、地龙势、拗步势、玉女穿针等。」太极势其实并没有甚么特色。
e. 何谓长拳
「长拳变势,短打不变势。逼近用短打,远开用长拳。拳家不可执泥里外圈、长短打之说,要须完略透晓,乃为作手技。」太极拳开宗,是平
准、车轮。没有了短打。但又说「舍近求远」,是否漏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