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4539|回复: 0

《太极拳论:非论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2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极拳论:非论拳》
以下为荒谬绝伦之创作,曲解《太极拳论》。 原来王宗岳《太极拳论》,不是讲「拳」,大家误解内容,已一百五十年。
一、名不正这篇名为《太极拳论》,最早的版本,算是李亦畬缮写于1867年的抄本。后来「万兴隆术裕兴昌印」收七十余篇。总书名作《太极
拳功解》被判为补加。在王岳宗谱之前,别题「以下为关于太极之杂集」。编者有意无意,不说「拳」。
二、拳之用
据明代《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拳若善战杀敌之用,要以各家拳法,兼而习之,才不会偏于一隅。并指出,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为初学入艺之门。 卷末写道:「…打拳,所谓犯了招架,便是十下之谓也。此最妙,即棍中之连打」。据此,始于明代,练拳之最终目的,是兵器。
三、两招
全篇《太极拳论》只得两招,即「走」、「黏」。之后呢?《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说,如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其身而首尾相应。即是,走应、黏应。才不犯十下。
四、身、手、步
以写意来说,全篇没有说十三势。
五、旁门
指不明「势」之用,只用力、速度。以车轮、平准,理解尾应、首应。只说「双重」,「不能运化」。双重,便指首尾不能相应。
六、兵器
只有长兵器,才能说「四两拨千斤」之「走」位,「耄耋之形」之顺「黏」。「能御众」,即军队以年龄、身型、壮弱,编配兵器。如耄耋之老弱军队,也可不以力气、速度取胜。「英雄所向 无敌」也。
七、力学
「舍己从人」、「舍近求远」,指「毫厘」「千里」之杠杆原理。即是,左右、进退、俯抑之兵器角度。
八、长杆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用之于枪棍,明显不过。气沉丹田,并不是内家拳独有。与徒手操之「腹内松静气腾然 」相反。
九、触点
拳论,由阴阳、动静、左右、急缓、高低、深促、加落、一羽、蝇虫、平准、车轮等,无不以单一触点理解「人刚」「我柔」。
十、推手
拳论以分阴阳解,立论是假设,在乎巧取触点之位置。没有说推手、打手、擒拿、摔撞之近身搏击术。即是触点被擒拿后,形成多个触点,或触手的磨擦力加大时,拳论便没有详解,如何「我独知人」。推手,真能弱胜强乎?换言之,《太极拳论》不能解推手,只可说剑、枪、刀、
棍等。
这篇曲解,荒谬如此,也为论。


 



《太极拳论:非只内家拳》
传为王宗岳作的四篇著作,我以时间发展,分析如下:一、《太极拳论》内容,为「势」,通用于一般武术。非只内家拳独有。而这「势」,更是适用于兵器。
二、所谓「十三势」,以写意来说,是身法、手法。适用于一般武术、气功、健身操。
三、《十三势行功歌》,才出现「意」「气」「心」。内功由此而发展。
四、《打手歌》,目的是为补充「十三势」之用,举出《太极拳论》与徒手拳相关之例子。至于那一篇是王宗岳写的?真正说出了太极拳的内容,是武禹襄。究竟武禹襄的功夫,从那里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