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053|回复: 0

[转帖]我对太极的理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6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吾接触太极有些许年了,从目前的功夫状态看,似乎已经领悟太极些许要领。吾言之共同道讨论:
一、太极之根本是静。守静而不妄动。动无动意,动为假形,动复归静。从意道上说,吾从无离根之感,根就在吾脚下。注意,根不是脚跟,而是所踩之地也。吾离地须有坠落入根之感,否则无功矣。静在推手中是没有主动推出对方之意,在打手中是没有主动攻打对方之意。要占有先机必要时也要移形补位,但仍守静。
二、太极之外形是松。首先,顶(头顶)劲不丢,头顶虚悬,肢体其余各部位顺着重力下落;其次,运动方向上下前后左右,都不能丢掉下落之感;最后,关于含光默默,下巴微收,沉肩坠肘,涵胸拔背,命门外鼓,腰脊贯直,尾闾内收,两胯松平,圆裆裹裆,曲膝松脚,等等要求,从根本上要全部归于松落,必须自然。松非柔弱,松空而得至刚。
三、太极之内意是无差异。两手、两脚、手脚、头脚、周身皮表无差异。重心于两脚间转换时也不能出现两脚差异。无差异就是同一,一体,一个。此状态只能在松中求,舍此而无他法可得。吾否定[上轻下沉]之说法,觉得此种状态并未进入太极真状态。吾说的这种同一状态,能得外三合、内三合,得听劲之神妙,得整劲,得气团。但要注意,内气不是沉在丹田,而是沉到脚根。当然,周身无差异是一个极限状态,吾辈能做的是阴阳十分微小再微小之状态。
四、太极应当从意上修练而渐入无意自然状态。凡用意之处越来越淡,接近于无而入无意状态。意在人先,我之意包容对手,包容周边可感知的一切。吾时时刻刻吞融一切,不是吞在身上某处,而是吞到或吸入脚根去。吾乃一皮囊,中空无物,不要想身体内的一切东西,更不可想运什么气,意要在皮表与外界相融,吞融外界,吸至脚根地中。
五、太极之本质是与自然大地同一。通过身法与意道调整,达到与地合之目的。此吾内劲之根本,劲不从体内求之。吾必须松空才能与自然大地相合,吾所练不过是使全身成为坚实的力之传导媒介,运用太极技法(沾连粘随、敷吞盖对,太极十三势等),将来力化于地,同时用地之反作用力还施对手。与太极斗者,实则与自然大地斗法。凡言丹田内气内劲之充沛,吾认为只知其表象。运用时方圆相生,本质上仍是非圆即弧的螺旋劲(有加速离心力)、弹抖劲(有穿透震荡力)。有人说有凌空劲,吾尚不知。
六、太极神意气收敛入骨,勿使有丝毫外张。吾之形有阴阳虚实变化,但非吾真动,凡有动意者必深受其害。吾之骨筋皮周身处处放人,并无任何先兆,全是我之意隐藏设计,放之速,如迅雷不及掩耳。有人说用毛打、气打,吾不能达此状态,也不知道是否真有。
七、太极之境无休止。功夫是有层次的,功高而丝毫不得自满,山外有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吾求得道,乃终生追求。对人要和善,不可以技欺人。与人交手,应无胜负之念,要取长补短,勿斤斤计较。非敌而是友,若出手见红,观而应知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