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4433|回复: 0

拳里的太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6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极的「极」,南宋朱熹解为「至极」,他说:「太极者,如屋之有极」。我们一般也作此解,如以地球至北的一点为北极。「太极」虽始见于《庄子》,其实「太极」一词,到宋代才开始流行。北宋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首言「太极。他的《太极图说》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太极」即「阴阳动静一体」。王宗岳继承周敦颐的理论,故《太极拳论》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如「极」作「至极」解,那么「至极」如何与「阴阳动静一体」相关呢?令人费解!我们尝试放弃朱熹所注,再看看其它解释。与朱熹同时的陆九渊说:「盖极者,中也」,陆九渊以「中」为「极」。「太」即「大」,故「太极」即「大中」。以「大中」为「太极」,「阴阳一体」即「大中」,便容易理解得多,即「分阴分阳而不失其中」也。「中」即「阴阳分而不分」。「分」因「阴阳」,「不分」因「一体」。

   「大中」即「太极」,故太极拳要求「中正」。阴阳的「中」,不是静态,而是动态变化的,是「有前即有后,有上即有下,有左即有右」的,祗要每动都对称平衡,所动皆「中」,便是「太极」。螺旋开张是对称平衡的,是「中」;螺旋收合也是平衡的「中」,螺旋开合即「八门五步十三势」,故「十三势」又名「太极拳」。称之为「大中拳」,也无不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