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769|回复: 2

[分享]学拳“敬”为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4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家拳五字心法:敬、紧、径、劲、切。把字放在第一位,习太极拳者更须谨守这个敬字。
   
太极拳前辈大师陈鑫制订《学拳须知》,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是: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他在《太极拳经论》中更加明确地指出:学太极拳平素要以敬为主,临场更得恭敬
    “
学拳敬为先是无数前辈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从人手便可找到学习太极拳的门径。
   
何为恭?何为敬?恭敬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精神面貌。其表现是肃静而有礼,在心为敬,在貌为恭,恭敬则虚心有至诚之意。
   
为什么学太极拳必须要有这种恭敬之心呢?我们可以从入静、养气、尊师、修德等几个方面来体悟这个问题,下面分别述之:
   
一、关于入静
   
太极拳是动静兼修的功夫,入静和放松是太极入门的两大难点,而入静又是放松的前提,所以说入静是学好太极拳的第一难关。太极拳谱中反复强调入静的重要作用。李谱中五字诀”“心静为首,又云: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太极拳运动之中其动作始终应该是动中触动动犹静,在推手或技击时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可见入在太极拳中的重要。
   
如何才能突破入静关呢?从古到今静功修炼者探索出了很多方法,如佛家之观想、道家之守一、儒家之存诚。方法虽多,其共同的特点就在于心怀敬意…‘由敬而静。太极拳前贤把这修炼方法吸收到太极修炼之中。陈鑫把由敬而静上升为理论指导学子,心主乎敬,义主乎静,能敬而静自葆虚灵。我的恩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师王培生">师王培生ersonName>先生教拳,要求练拳时要心怀敬意,恭恭敬敬地做好每个动作,存恭敬之心,便可产生敬意。有了这个字,才能达到心静。比如预备式,要面南恭立,由敬而静,排除杂念,气沉丹田。平时走架推手,乃至于临场技击,皆须如此。可见心怀敬意由敬而静是突破太极入静关的要诀,谨尊如此,持戒必恭,功夫自会上身。
   
二、关于养气
    平时练拳重在养气。通过意守丹田培养真气,使体内精、气、神圆满无亏,久之可中气充足,而达到健身之目的。《拳谱》云:气以直养而无害,运动起来,气遍全身不稍滞,施于四体而无微不至。有人从医学角度论证说,恭敬谨慎的心态是养气的一个重要条件。祖国的传统中医学认为:肾之恐有助于气的蜇藏。恐是怵惕之意,指小心谨慎的心情。《易卦辞》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即指此种心态而言。这种心理状态,可防止中气外散,加强气的收藏,对于强化肾的蜇藏功能大有好处。可见,恭敬的心态是养气的重要条件。
   
练太极拳行功走架,自始至终都要贯彻一个字,要神舒体静,气敛入骨,外示安逸,内固精神。其动作形体姿势迈步如猫行,心理表现是如履薄冰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王培生">王培生ersonName>老师教拳时,特别强调这种敬慎的心态。如他教三十七势太极拳高探马两掌虚合一动,要求做到毕恭毕敬。由闪通背变高探马,左掌回收撤置于胸前,右掌向前下落到胸前,左掌在下,右掌在上,两掌上下相距约六寸许。同时长腰立身,收左脚成丁虚步。做五个动作要想象手捧着最珍贵的宝贝,或是最危险的物品,收其心谨慎万分,毕恭毕敬,不敢稍有怠慢。其效果则是虚心实腹,腹内气腾然。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王培生">王培生ersonName>老师要求行功盘架对每个动作都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去做,而达到丝丝入扣,这样才能心意一动气劲便到。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气遍全身似水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4 9:31:0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关于尊师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尊敬老师是习武学艺的最基本的条件。
   
旧时学武要五敬——天、地、君、亲、师。后来,把五敬改变为三敬——敬天地、敬父母、敬老师。弟子对老师要有孝敬之礼。旧时老一辈太极拳师择徒甚严,因其人才能传艺。在《太极拳谱》中载有选人的原则:八不传五可授。其中有尊师孝亲的条款内容具体详细。如:传重孝知恩者不传不忠不孝之人不传无礼无恩之人”;传真以为师者不传不知师弟之道者不传得宝忘师者
   
且不说你能不能被名师收到门下,即使你入了门,若无恭敬之心,也学不了武艺。陈鑫大师说得极为清楚: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束,如何学艺。学生对老师要尊敬,要有虚心学习的态度,这样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方能博得">方能博得ersonName>老师的爱护和关心,在技艺上才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能获得">能获得ersonName>老师倾囊传授。不敬师长就甭想学艺,这是人所共知的最浅显的道理。
   
四、关于修德
   
学太极拳要德艺双修。练武者首先要注重自身的武德修养。习武之人不修武德最易自满,骄气横生,由傲气进而张狂,学艺不成做人也难。有些人学了三拳两脚,便不知天高地厚,遇人蛮横无理,玩世不恭,口狂手也狂。外狂必失于中,见人晃膀子,说话撇大嘴,七个不服,八个不忿,老子天下第一。这种人没有不跌跟头的。这就是艺无德不立。
   
如何修武德?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王培生">王培生ersonName>老师教导学生,修武德首先是口德,约束自己,不言己之长,不道人之短;其次是手德,遇事要多虑勿躁,忍为高,不可轻易出手,即使处于忍无可忍之时,也要做到出手不伤人,点到而已。最后是身德,就是要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做事心胸坦白,光明正大。三条俱备,才可言是德艺双修。
   
学艺有成更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生一世谦虚谨慎,活到老,学到老,敬人到老。怀赤诚之心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向">向ersonName>老师学,向友人学,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心态向他人学。若存一颗永怀敬意的赤诚之心,便会保佑习武者与时俱进,永无止境。古人云:敬慎二字通彻天地,心诚则灵。诚心修德,精神面貌自会大变,古语:有之于内,必行之于外山有美玉,则草木不凋。真正的太极拳家,内存仁义之心,外求体态之安详,谦逊和善,一派儒者风度。德立技艺自会上身
   
以上我们从静心、养气、尊师、修德等几个方面,讲了学太极拳以敬字为先的道理。其实武术界各个拳种也都尊奉这个字,其他兄弟拳种也有很好的做法。如意拳宗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师王芗斋">师王芗斋ersonName>先生,在为弟子制定的《信条与守则》中特别强调恭敬修德,其文日:举止宜恭慎,如同会大宾,恭则神不散,慎如深渊临。他把字融化在武术教育之中,其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学太极拳,随着对字的体悟不断加深,练拳的态度会不断地端正,学拳的动力也会不断加大,拳艺便不断提高。然学无止境,一定要始终心怀这个字,要始终保持谦逊谨慎之心,无论你拳艺多高,取得多大成就,任何时候心中都不可忘了这个字。
发表于 2009-2-15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陈鑫讲,“今之学者未用功而先期效,稍用力而期成,其如孔子所谓先难后获何?问:工夫何以用?必如孟子所谓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铺助长也而后可。”“回头试想懒惰时,不是先知未说到,说到未入我心中,我心反觉多烦恼。天天说来天天忘,有心不用何时晓?有能一日用力寻,阴阳消长自有真。每日细玩太极图,一开一合在吾身,循序渐进工夫长,日久自能闻真香。只要功久能无间,太极随处见圆光,此是拳中真正诀,君试平心细思量。”勿急、勿躁、勿妄。须敬字为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