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驻军老师太极功夫实录(下)
传统武术有史以来就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的评价体系,在对武术前辈功夫描述的时候往往是模糊的描述,总之一句话就是:“某老师功夫高。”一个“高”字便包含了全部,加上评判人的认知水平和层次不同,“高”的原本含义便会发生变化。一个传统功夫传人的功夫水平评价不像拳击、散打运动员那样运用在擂台赛上的胜负比例来判断一个人的实力,而是看他在实战中所表现出的发放及瞬间的爆发力等要素。李小龙的寸劲闻名于世,于是蕴含惊人爆发力的寸劲便成了当今评价一个人功夫高低的要素了。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李驻军">李驻军ERSONNAME>老师的双手非常柔软但却拥有极强的瞬间爆发力,看似轻描淡写的一碰,便令受力者有穿透胸腹之感,令人向往而又畏惧。在跟老师学拳的日子里亲自感受到了这种力的威力,也看到了不少和我类似的人和事,本文撷取其中一、二事与大家共享。>>
>>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李驻军">李驻军ERSONNAME>老师的寸劲>>
李老师的寸劲,更让我佩服。07年暑假,我邻居家的两个孩子想跟我一块去学拳,我便带他们到李老师那,为了让他们对洪式太极拳法的技击有所了解,增加对太极拳的了解,排除疑惑。我提出让他们感受一下李老师的寸劲,他们也早想见识见识李老师的功夫。其中一个小伙子自告奋勇要先试验,只见李老师就那么手掌弯曲,呈半握拳状,轻轻一个发力 ,我邻居家那孩子向后退了两步,一下脸就变色了,他红晕的脸一下变的焦黄,说两眼发黑看不到东西,冷汗流了下来,呈现出一种休克的状态。李老师扶住那个小伙子,让他坐在凳子上为他按压人中、轻柔耳垂、点压内关等穴位。老师一边为他点压穴位,一边说没想到轻轻一下会这样,不该试验。他醒过来后,李老师问:“小伙子会不会恨老师啊?”他笑着说:“不恨,老师让我知道太极拳厉害了,我要好好练。”李老师告诉他认识到太极拳的功用,只要他用功将来会成材的。回来的路上,我还不时的问他没事吧,小伙子倒是挺热情说,好象比挨之前还精神。第二天一早就来找我去练拳。
李老师在教学生习武的同时,常常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老师的大学生弟子中不少人,因太极拳而受益者颇多。
前些日子,我的好友马乐园给我打来电话欣喜地说,他在上海中科院生化细胞所迎新晚会上表演的洪式太极拳,给观看迎新晚会的校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会结束后,好多人慕名找他学习,使他在新的环境里很快结识了很多朋友。
说到马乐园,我和他认识在学校武术协会,那时我是协会的会长兼散打教练,他是报名比较早,也是比较用功的会员之一,所以我对他印象比较深刻。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们成了好朋友,经常晚上在一块锻炼。2005年暑假我跟李驻军老师学拳以后,回到学校跟他演示了从李老师那学到的东西,并试验一些太极拳的手法和摔法,令他感到新奇不已。尤其是我跟他讲,李老师轻而易举地把我摔出去四五米远,他感到不可思议,说以后有机会一定找李老师试验一下。但是由于路程远、学业紧张一直未能成行。直到2006年11月初,李老师来济南看望病重的师兄张生健先生,才得以一见。
那天我和马乐园、焦胜立三人早早从学校赶到槐荫公园。见面后,我向马乐园介绍了李老师,老师又向我们引见了他的师兄弟刘孝庆、孙爱刚、朱建利等人。由于当时人很多,再加上李老师他们正在说张老师的病情和治疗方案等,我们就没搭话,只在附近活动活动。等他们商量完后,准备去吃早饭时,我对李老师说:“马乐园十分喜欢武术,对您把我发出四五米远的功夫,很感兴趣,您能不能和他试一下?”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们来到公园旁边的田径场上,老师吩咐我们先把周围的硬东西拣一下,别摔到上面。之后李老师让马乐园向他进攻,也许是有些顾虑吧,开始马乐园只是轻轻比划了一下。只听老师说:“没事,你尽管放心进攻就行了。”我也说:“没事,老师让你打,你打就行。”“李老师,我可真上了”马乐园说着,一个侧踹朝老师胸部踹去,只见老师身子一晃,迎了上去,马乐园便被放了出去,一下子摔倒地上。马乐园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站了起来很是惊讶地看着老师。并表示再试试,之后马乐园又被老师用一个像散打中的接腿摔似的摔法摔出,当时他好像跳高运动员一样腾空后摔在地上。后来老师解释说,那是太极拳里面的退步跨虎。试验后李老师告诉我们力来源于腰的转动,并演示给我们看,这时马乐圆便用力去按李老师的腹部,只见李老师腰裆一转,乐园便在空中翻转了几圈摔在了地下。当时看得我们瞠目结舌,呆在那里好久才缓过神来。乐园事后说在旋转出去的瞬间大脑一片空白,并问我们自己是怎么出去的?
马乐园自从和老师试手后,便决心跟李老师学太极拳,但因乐园准备考研,以致一年多没有到菏泽系统学拳,只是我教教他,老师来济南时指导一下。2008年,马乐圆考取了中科院上海细胞研究所的硕博连读的研究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后马乐园便迫不及待地赶到李老师那学拳去了。没想到跟李老师半个月的学习,竟然进步那么快,真是替他感到高兴。这也验证了“明师出高徒”的古语。
现在马乐圆已经通过托福考试,要到美国留学深造,祝愿他一切顺利,更希望他在美国学习期间将洪式太极拳介绍给那里的爱好者,让这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大洋彼岸得以发扬光大。
写在文章后面的思考:
写这篇文章缘于现在人们对太极拳认识的偏颇,亦是期望能有更多的传统武术传承者培养出擂台搏击人才,将传统武术的优秀技法提取发扬。
在跟李老师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发现洪式太极拳很实用。特别是里面的摔法,是值得学习的好东西。在2005年河南卫视《武林风》擂台赛选拔中,李老师的弟子朱效振合理运用太极拳的技法一分半钟将对手摔倒5次,鲜明的传统技法赢得了裁判队伍的好评,率先获得了正式比赛的入场券。
洪式太极拳里面的一招一式在擂台赛中都非常实用。例如金刚捣碓第六动的提膝动作,我们在比赛中既可以用它来防守对方的腿法,也可以用来主动进攻对方。所以说太极拳既然为拳,就有它的技击道理,否则不就成了太极操,而不是太极拳了。从近几年来的各类搏击比赛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选手习练或研究过太极拳,像河南卫视《武林风》2007年度总冠军王璐璐、武林风2008年度轻量级冠军洪光(李老师学生),还有首届国际武术争霸赛搏击王穆斯里穆(俄罗斯)的教练为了提高队员成绩曾专门来中国研习太极拳。
我曾经和一些专业散打运动员讨论过“传统武术和散打之间的关系”。“十运会”散打冠军郑裕蒿认为:“散打和传统武术是相辅相承的,许多技法是从传统武术中演变出来的,散打是从传统武术的精华中演变出来的最简捷、实用的技法”;“八运会”、“九运会”散打冠军李东民认为:“太极拳中的摔法很值得去学习,如果正确运用对提高成绩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散打本身就融合了传统武术中的技击动作,为了更加适应擂台而不断发展出来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传统武术是散打的营养基地,而散打则是传统武术的一种技击表现。”
当今好多练太极拳的武友,走进这么一个怪圈:就是一提交流,就得按推手的规则比,否则他们会觉得这样是对自己不公平或者出于某些考虑,不与对手交流。我感觉这样会束缚住太极拳发展的脚步,很难走上搏击擂台。学拳,不光要学会如何练,还要学会用,勇于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放开脚步前进,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太极拳的技击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