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闭合运动链与开放运动链之间的转换>>
a.闭合运动链在某处解开时,则转变为开放运动链。
b. 当游离末端一旦有支撑点或握点时,将由开放运动链转为闭合运动链。
3、关节活动的顺序性>>
(1)大关节和小关节:>>
人体四肢由近端至远端,各关节所配置的肌肉是由强到弱,即肌肉生理横断面逐个减小。因此,把所配置的肌肉生理横断面大的关节称为大关节,反之称为小关节。>>
(2)关节活动的顺序性:>>
以大关节带动小关节,大小关节依次进行活动。
(3)关节活动顺序性的原理
大关节运动时,所产生的力量较大,因此它能首先克服阻力而产生活动。而小关节的力量较小,只有当阻力减少到它能产生活动时,肌肉才能由等长收缩变为向心收缩使关节产生活动。所以,在整体活动时,尽管配置大小肌群的关节同时用力,但其结果还是表现为大关节带动小关节的活动规律。这一活动顺序是自然形成的。
(4)关节活动顺序性的意义
使动作产生更大的力量,或获得更大的运动速度。
三、肌肉工作的协调机制
关节运动链的协调运动是由参与运动的骨骼肌交替收缩与放松来完成的。对抗肌的放松能力和使原动肌在紧张之后及时转为放松的神经灵活性是协调性的关键。所谓协调就是该收缩的肌肉收缩,该放松的肌肉放松。
1.肌肉工作间的协作关系
人体的运动即使是简单的运动,也都是由许多肌肉共同参与、互相协作才能完成。根据肌肉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可把它们分为:
原动肌:主动收缩发力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
对抗肌:位于原动肌对侧,并适当放松和拉长的肌群。
固定肌:固定原动肌定点骨的肌群。
中和肌:抵消原动肌无关功能的肌群。
2.肌肉活动的神经支配
支配肌肉活动的传导系:
锥体系:管理骨骼肌随意运动
锥体外系:管理骨骼肌随意运动以外的运动。
3.jpg
肌肉活动的神经支配原理告诉我们,肌肉的收缩与放松是在大脑皮层的支配下进行的,当原动肌收缩用力时,对抗肌即应处于放松状态;肌肉一次收缩结束后,在下次收缩前应有一个放松过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24 17:41:2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