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19 08: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33、武不善作 武不善作这个词本来的意思是:比武就是要伤人的,不能手善。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另外一层意思,之所以比武难免要伤人,是因为前辈们练就的是伤人、甚至杀人的功夫。 记得有一次,我在剑云老师家谈起当年剑云老师那些老师兄们的事,话说到孙振川、孙振岱兄弟二人的脾气,剑云老师说:“这兄弟俩互相不服气,喜欢动手,相比起来,孙振川的功夫比孙振岱好一点,但孙振岱不服孙振川,兄弟俩经常因为论艺而比划。有一次,一个拿火筷子,另一个拿火铲子,准备比试。这时候,就有人给老先生报信,说这哥俩要打起来啦。老先生问要怎么打?来人说一个拿火筷子,一个拿火铲子。老先生一听这个就不说话了,继续干自己的事,全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又一次,这哥俩又要动手,有人报信,老先生问要怎么打,报信的人说,这回两人手里没有家伙。老先生立即说,快去把他们两个拉开。后来有人问老先生,为什么上次他们俩抄起火筷子、火铲子这些铁器动武您不管,而这次他俩是赤手空拳,您却要制止呢?老先生说,拿火筷子、火铲子动手,只要不有意往要害上使,相互顶多受点皮肉伤。徒手相斗,闹不好又得给他俩配药治内伤。那是两虎相争啊。” 剑云老师说:“以前有几位老师兄,赤手打人,不意间就能要人命,一接手就能伤人的五脏六腑,劲自己就能往里走,比拿着家伙打人还要厉害。” 我曾问剑云老师,她的那些老师兄可有人打死过人? 剑云老师说:“有啊,孙振川有一次帮助侦缉队收缴烟土,与几十个烟土贩子打起来,人家都有枪,给他枪他不要,说空着手好使,双方打起来,僵持不下,最后还是他冒着枪林弹雨冲了进去,挨了他掌的六个人,五死一伤。可惜的是,后来他也抽上了大烟。” 我曾问剑云老师,在杭州擂台上获得第五名的胡凤山与孙振岱都在国术馆任教,相比谁的功夫更好? 剑云老师说:“孙振岱跟老先生的年头久,他的功夫更扎实、全面些,胡凤山对老先生的感情最深,跟老先生学拳后进步很快。”我又问起马承智的功夫,剑云老师说:“马承智跟老先生学了近两年,主要跟老先生学习八卦拳,马承智是带艺投师,有铁砂掌的功夫,水平与胡凤山差不多。” 我还问起朱氏兄弟的功夫? 剑云老师说:“朱家四兄弟福禄祯祥当时有名,算是新派,形意拳、摔跤、拳击、劈剑样样都练。” 我又问朱氏福禄祯祥四兄弟是否拜了孙禄堂老先生为师? 剑云老师说:“朱国福、朱国祯正式拜了老先生。我到重庆时,洪懋中对我说,朱家四兄弟都称是老先生门下的。于是以后大家都以师兄弟相称。” 又据李天骥师兄介绍,朱家四兄弟都擅拳击,但他们也一直以形意拳著名,朱国福的崩拳有孙家拳的崩拳味道。朱国福的崩拳发力如放箭。胡凤山的崩拳能打出九种不同的劲来,箭穿、冷弹、直撞都行。孙家拳的崩拳味道,是指有穿透劲。 刘子明先生讲:孙氏拳的穿透劲有多种劲道,当年在上海的中华武术会,肖格清与某位查拳宗师(笔者隐其名)过手,肖格清手指弹在对方的前胸上,对方当时一口气没有上来,胸闷了整整一宿,第二天吃了散淤的药,又过了一整天,后背出现一片乌青。孙氏拳穿透劲的特点之一就是,打在前面,后面乌青一片。 刘子明先生说:“肖格清爆发力惊人,他一出手,全身扑啦一下子,由腿到背到手臂的筋脉瞬间一同绷起、微颤,对手一子就飞了出去。他告诉我以前他没有这种本事,自从跟孙存周练拳,不到两年就能如此。” 功夫到了这种程度,就知道比武不是闹着玩的事,武不善作。
34、说无极式 腿要直,但是不要绷直,也就是膝盖处不要绷紧,要松开。这就是“似直实曲”。
35、手型、身劲、对应点
拳术是全身运动,在动作上要求内外全体一致,尤其是身上的劲力更是如此。因此完整地表达身上的劲力,就与手型的形态变化以及身体内外的对应点的变化都密切相关。所以在练习拳架子时,需要将每个式子中的劲力特点、意点与手指形态的引领和身体上的对应点四者统一一体,如此盘架子才能出效果。那么在手型、身劲、意点、身上对应点四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这需要通过具体拳式进行逐式讲解,才能得其要道,非笔墨所能尽述。知道四者之间有对应关系,模仿孙禄堂祖师的拳照或孙剑云老师的录象,自己反复体会,久之则能身知其窍。这是求已的功夫。以后学习知人的功夫,在手型、身劲、意点、身体对应点四者之上还要加入作用点,使五者统一一体。作用点分实点和虚点、形点和意点,实点是接触点,虚点是意向点。身体在接触点要放空,身体劲势如球,但不能有任何抗力,在触点处身体要放空,即不顶,也不随,只需听住对方重心的趋势,自己身体的其他所有各处以意攻向对方虚根,即意向点。所以,实要虚,指接触点,虚要实,指非接触点,形虚意真。对此孙氏太极拳有很系统的训练方法。可惜我未能掌握。只有将手型、身劲、意点、身体内外对应点及虚实作用点,这五者的作用与变化融为一体,成为自然,才能在疾风骤雨、电光火石的拳脚对抗中,应对无差,游刃有余,沾身制胜,产生从容制敌之效。 手型在拳中体现为手掌和手指的变化,五个手指要有合有开,练功夫,要始终将五指张开。练用法,五个手指就要有八卦的变化,当开则开,当合则合,开合皆是用,皆可击人于无形。形意拳的劈拳就是一个例子。 手指如何击人呢?这里所讲的不是点穴,也不是擒拿,而是手指的形态与自己身上的劲势相对应,更与对手的相互作用有关。所以,手型与身劲及作用的方式密切相关。
36、孙氏太极拳的十一个关键词
学习孙氏太极拳很忌讳把架子盘滑了。什么叫把架子盘滑了?就是自己觉着架子很熟,但却盘不出内容来,深入不了。因此在架子基本能够熟练地盘下来后,就要注意十一个关键词,从这十一个关键词中深入体悟孙氏太极拳。这十一个关键词是:开合、顺逆、动静、虚实、圜研、一气、起落、裹翻、十字、球劲、蓄神。对于初学者,这十一个关键词就如同认识孙氏太极拳的十一个窗口,当你真正走进孙氏太极拳的殿堂后,会发现这十一个关键词其实是在描述一个状态,于内就是一气伸缩,于外就是圜研相合。
37、裘德元先生、齐公博先生、孙振川先生、孙振岱先生、胡凤山先生
孙振岱先生不吸鸦片,功夫好。郭连荫对剑云老师讲,裘德元先生有隔空制人之能。还有一位孙老先生的弟子肖玉昆由形意拳练出了神通,可惜后来入密宗,放弃了形意拳的修炼,道路走偏了,吐血而死。 裘先生不站双重。裘德元先生、齐公博先生、孙振川先生、孙振岱先生、胡凤山先生都是清虚灵妙之象。 特殊年代的摧残,三年困难时期,物品奇缺,孙存周先生是每天都离不开酒的人,先生不酗酒,但是每天总要喝一点,多年的习惯.但是那时没有好酒,都是劣质酒.于是对先生的心脏造成伤害.心肌梗塞突发,先生又不在意,结果一下子就过去了. 孙禄堂先生仙逝的时候,送葬的队伍长达数里,其中大多都是生前弟子和武林同道。裘德元先生是孙禄堂先生的入室弟子,没有拜过其他的师傅。剑云老师讲,裘德元与她二哥孙存周先生关系很近,抗战爆发前,每年孙存周先生从南方回来,裘德元先生必来孙存周先生家住上几日。 齐公博先生是孙老先生晚年跟在身边最近的弟子之一。齐公博先生的武功非常高超,武德也是楷模。尤其从南方回京后,齐公博先生的武功又进了一大步,已经达到与道合真的境界。齐公博先生内功精深,周身如电,身法之快神奇莫测,用法更是高妙。剑云老师说,尚云祥先生对齐公博先生的功夫极为钦服,每次交流,总是赞叹不置。齐公博先生在河北省立医学院任教期间,刘纬祥(刘二彪子)与齐公博先生交流后,称赞齐公博先生有不亚郭师(郭云深)之风。也是佩服不已。 裘德元、齐公博都是恬淡清虚的气质,追求道艺,隐居乡里。又赶上战乱年代,所以社会上不知道他们的名声。但是作为孙门弟子应该记住他们,纪念他们,学习他们。
38、师徒有缘,立象尽意
武学的传承是通过立象以尽意,还要师徒有缘,才能得其意。这里本不需要文字,武学真义只要一落入文字,就难免偏颇。比如,一个人没有见过大象,无论你用文字如何描述大象,也不如让他亲眼看见大象才使他更准确地知道什么是大象。武学也是如此,若没有老师示范、引领,无论用什么文字去描写,也是隔靴搔痒。所以,武学的传承需要有高明的师傅示范、引领,徒弟才能得其象,此外还需要徒弟与师傅有缘,才能得其象而会其意,达到心悟身知。所以,孙剑云老师讲:“学习孙氏拳一要师徒有缘,二要三年之内不可一日无师。” 那么对于当代广大人群而言显然不是都有这种条件的,那么该如何交流呢?只好通过光碟和文字,由此途径去完成教学传承虽然困难,但是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或说是消遣。本文就是提供这样一种消遣。笔者本人疏懒成性,武学造诣肤浅,面对孙氏武学这一至高无上的身心体用之学,所言所文只是雾里看花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