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9 09: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拆演总论----
无论演习何手。必先平心静气。 细思此手用意与用力之处。及敌人如何攻之手路。 俨然劲敌在前。不如是不足以克之者。 一出手。必如雷动电发。使敌不得尽其守御之。 然于进退左右时。 足须落实。传曰无瑕方可戮人。若步法一乱。敌且蹈瑕而入。 其何克敌之与有兵法曰。 其静如山。 其动如风。与拳术之理正合。 须知临敌之手。此道不可尝试。 非平日下苦工夫。能得心应手者。一旦应敌。不乱即靡矣。
----论演式----
演式如写真。写真宜肖。演式亦宜肖。 肖者肖其局度之尺寸也。 总演之式。虽大同于拆演。然承转起进退之门自各有法。 如习字然。 虽于横点撇捺各尽其妙。然不知一字穿插布白。而字恶乎工。 善拳术者。 无论演习何式。进退左右虽百次。不得逾原迹之分寸。是其身手步法如何工稳乎。 学者拆演既精。理法亦熟。而不从事于调神运气。以演总式。是犹习字之专习横点撇捺也。不亦病。 昔人观公孙氏舞剑而得书法。独不可求拳法于书法中耶。
----论独习法----
拳术手法虽多。然无手不可于理想中求得。 学者步法既稳。而前所论之各手又均能领略其要。则千手万手均不难由此中变化出之。何也。 人之一身。虽有上下前后左右六方。而所以应敌者必不出一方面。曾无有攻吾前而又兼击吾后者。攻吾左而又击吾右者。 彼转而攻。吾转而应。兵法所谓奇正变化。能事尽矣。 以上所论之沈托分闭起顿吞吐八法。 即为上下前后左右攻守之要素。 虽未具言其变化。而学以此为入室之敲门砖。又明夫应敌之义。则独习时知所趋向矣。
----论对习法----
拳斗为非常险事。 即同学对习时亦多险象。然学拳术者又万不可不对习。则非有安全之法不可。 其法在对习者互为攻守。攻者则不守。守者则不攻。 庶其心专一而手得不错乱。 且攻者无被攻之虞。则得专思攻寸者之所不能守。 守者有无出手之暇。亦得专思使攻者不知所以攻。 攻守变化之数。不于此而互得之耶。然此祇可为身手未合变化未娴者言也。 若身手已合。变化亦娴。则此法不足以语之。唯各存毋伤人之心而已。
----论不可强分门户----
门户之见。起于识寡。而成于量仄。 拳术家以之杀身辱亲而名不称焉者。不知凡几。良用慨叹。余雅不愿闻世之学拳术者有此行也。 夫舍 理法之外无拳术。 攻寸之外无拳斗。 世岂有无理法之拳术。 与无攻守之拳斗哉。同一理法攻守也。乃欲强分门户。不亦大可笑乎。
----论不可妄言家数----
物之源流湮没而难考者莫拳术若也。 学士大夫以其术不雅驯。恒鄙夷之。故古文无一字及之者。其轶见于他说。不足征也。 其绵绵不绝至今日尚有存者。 半缘于绿林豪客以为行劫之具。 半缘于逃空门者为护法之助。绿林无文章。释氏鲜传记。其源流无可考审矣。 乃见世俗之所谓拳师者。必侈言家数。不佑何所据而云然。但觉可哂耳。 后之学者。幸毋为拳师所误。亦妄言家数也。
----论功劲----
拳术为搏人之技。 任身手如何活泼。终非劲不足以跌人。 猿狝之于虎豹。非纵跳灵敏之不若也。乃长见噬者。力不足以敌之也。 习拳术者。于身手步法既得之后。必加以功劲。 功劲云者。劲由此种功夫而出之谓也。第其方法太多。今祇择其简而便用者言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