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自奇墓碑研究之二
李自奇墓碑的内容
魏美智
一、李自奇墓碑客观详细的记载了他的儿子李牟一支的迁徙、传承情况,为研究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提供了资料。
李自奇墓碑对本支的记载比《李氏家谱》的记载详细、丰富。《李氏家谱》对李自奇和他的儿子李牟一支的记载:“李自奇,配陈氏,行五。生三子:长李允、次李牟、三李参。庠生。拳师,文武双修。崇祯年山西、陕西传拳。”《李氏家谱》对李自奇的儿子李牟也有记载:“李牟,字沐,配汤氏,行二,生一子怀功。庠生,文武双修,崇祯七年随父自奇陕西、山西传拳,诱入闯贼营为将焉。崇祯十七年遭闯贼杀,洁妻佛缘,子怀功依牟堂兄李仲浙江俊府武堂习拳成师,徙住福建传拳为生。”《李氏家谱》对李牟的儿子李怀功的记载是:“怀功,配汤氏,行一,拳师,生于崇祯元年,其父李牟遭闯贼杀害后,依仲避浙江李俊府书社助业,武堂习拳成师,迁徙福州传拳为生,母居千载寺佛缘为生。”(上三则均见《李氏家谱·世序)李自奇墓碑对李牟支系的记载比《李氏家谱》对李牟支系的记载更详细。一是《李氏家谱》记载了从李自奇到李怀功三代人;李自奇墓碑则记载了从李自奇到李朝客四代人;二是《李氏家谱》只记载李怀功的姓名,和迁徙福州;李自奇墓碑明确了李怀功的字明山;三是李自奇墓碑记载了李明山在福州的地址是莆田,后又从莆田迁往潮州。李自奇墓碑和《李氏家谱》互为佐证,证明李牟确实博爱唐村人,李牟的儿子李怀功(字明山)在浙江学拳成师之后举家由浙江徙往福建莆田后居潮州府。
李自奇墓碑立于清康熙二十八年,《李氏家谱》撰修于清康熙五十五年,二者相差27年,为什么李自奇墓碑的记载会比晚修的《李氏家谱》记载的详细?我们从李自奇的墓碑的文字中也可窥见一些端倪。墓碑中有李自奇“游教晋陕”的字样。这和我们现在在外当兵一样,人问:你在那里当兵?答:某省;你是哪里人?答:某省。一般不会回答的太细。另外,过去武师出去传拳的方法大致有这么几种。一是设立武场传拳。即在某一地临时设场传拳,教拳的时间可长可短,多的一年,少则几个月;二是自设馆传拳。有固定的场地、固定的学生,这种方法相对稳定;三是入馆传拳。当地有固定的武馆,被聘任在那里当武术教师。这三种传拳方式,对武师来说都是不定地点、不定期限的。所以叫做“游教”。李自奇去世后的27年,修谱人不知道李怀功及其子孙在何处游教传拳。因此,只能写个大致情况。笔者过去曾经参加过撰修家谱。在访问当事人时,很多人都说不清自己的爷爷叫什么名字。年龄、出生年月更是一问三不知。从李怀功到杭州学拳、传拳,离开家乡约60多年,李朝客又出生于外地,修谱时记得简略也在情理之中。 李自奇墓碑、《李氏家谱》有关李明山(李牟之子)一支的记载与李嘉诚的传记所提供的资料的相吻合。目前有关香港商人李嘉诚的传记主要有陈美华、辛磊所作的《李嘉诚全转》(中国戏剧出版社98年版2页),夏萍所作的《李嘉诚传》(作家出版社),陈重伊所作的《李嘉诚全传》(花城出版社2008版6页),金泽灿、呼日乐《李嘉诚全传》(内蒙古文化出版社;李咏诗《李嘉诚父子传奇》(人民文学出版社)等五部李嘉诚的传记。这五部传记所提供的李嘉诚始祖的主要信息是:“据李氏族谱,明末清初,一世祖李明山,为避战乱,举家由福建莆田,迁至潮州府海阳县。家史再往前溯,李氏先祖在中原。”(见作家出版社《李嘉诚传》2页、中国戏剧出版社《李嘉诚全转》2页、花城出版社《李嘉诚全传》6页);内蒙古文化出版社金泽灿、呼日乐所作《李嘉诚全传》(1一一2页)提供的资料较为详细书中记载:“据李氏族谱记载,李嘉诚的先祖为中原人士,明末清初,□□灾荒,一世祖李明山举家南迁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