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力与美的传承
跟张承英老师学练太极拳剑有感
——此文是跟张老师学拳练剑多年的老学员及张钢太极拳学习班四十多位学员的感想共识。委托任崇光老前辈汇编整理
我们这些新老学员,有幸跟张承英老师学习太极拳剑,受益匪浅,“美”不胜收!
张承英老师虽年近五十,但看上去仍是年轻漂亮、文静儒雅、活泼开朗,堪称“太极美女”!
她的拳剑亦如其人。基本功扎实,动作娴熟优雅、大气,对太极真谛和内涵有独到领悟,她深厚的技术功底,打起拳来是那样的得心应手,出神入化;那样的舒展稳健,轻灵沉着;那样的淡定自然,松静潇洒;就像蛇行走,蚕做茧,蛹蠕动;就像含苞之花初放,就像凌空娇燕展翅。她把太极拳独有的“武之神韵,文之风雅”表现的淋漓尽致。她打起拳来,不但有圆活之趣,更有手舞足蹈之乐,是气的贯穿,力的流动,跟着感觉走,其乐无穷,是多么优美,多么神奇啊!叫我们学拳的人,啧啧称赞,不断叫好,真让大家陶醉了!
张承英老师从小习武,在名师的指教培育下,成绩斐然。曾连续五次蝉联淄博市女子武术全能冠军,获得山东省女子武术全能亚军;是国家二级武术裁判,可以说是武术界有名气的优秀业余女侠!但她仍谨言慎行,从不张扬,谦虚过人。她在教学中,那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点面结合,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反复示范的敬业精神,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张承英老师是当代优秀的业余武术爱好者。多年来,在省、市武术锦标赛中,多次荣获长拳、螳螂拳、剑、枪、刀、棍冠军。可她面对我们这些太极拳练者,基本功差,教起来难度很大。如此大的反差,连我们自己都有些拘谨和胆怯。但很快,我们这些学员,在她的微笑,她的柔声,她的平易近人,至善至美的人格魅力感染下,缩短了我们和老师的距离。她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气和架子;她会让你在平静如水,和颜悦色中感受和体验她的“张氏教学法”。张老师在教授时,有时是直言相告;有时是用生动形象的“比较法”。以一招一势为例,自己做上几种不同的练法,或是让几名学生做,让大家通过比较和借鉴,明确“是非对错”,加深对太极拳的认识和理解。有时张老师用心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甚至是诙谐调侃的氛围,因势利导,化难为易,让大家尽快的接受和牢牢地记住她的教学要求。张老师对学员们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别学员存在的个性问题,都是一个一个动作的加以纠正。她时而集中讲解,时而个别辅导。她的讲解言简意明,一听就懂。她不仅讲动作的要领,还重点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特别是劲力的变化、转换、运行,进行细致反复的讲解、示范。她教我们每一个动作都亲自示范,对有些高难度的动作,她会连续示范多次,直到学员学做得差不多为止。针对有的学员动作不够连贯圆活、缺乏整劲的问题。张老师形象的说:“如果我们把太极拳的整套动作比作一列火车的话,那么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就是一节车厢,而把一节节车厢连接起来,当车头启动,从前到后,节节贯穿,整个列车那根本看不见、割不断地‘线’,就是太极拳特有的韵律和韵味。”如果打起来拳来感悟不到这种奇妙的韵律和韵味,那就很难体现出太极拳的轻灵圆活和连绵不断。所以,要在不断地习练中揣摩,体味太极拳的神韵和奥妙。这样一说,大家心情愉悦,积极学练,大胆提问,她总是不厌其烦,耐心认真的解答,反复示范。在教练中张老师从没有责怪,没有训斥。透过她亲切温柔,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我们仍然真切的感受到老师严格的教学要求,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这正是张老师的美妙之处的“美”吧!
张老师在教学中,反复强调动作的准确性。她的讲解和示范认真,精细、到位,对手、眼、身、法、步、手、臂、腰、背、腿、脚等肢体动作、位置、甚至运行轨迹,劲力转换路线都交待的清清楚楚。她常说:“在高水平的竞赛中,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谁的动作精准、到位、赏心悦目,谁就能征服裁判。为此,她在整个教的过程中,每一个示范动动作,都是那么优美、大方、舒适,显示出较高的水平,堪称完美。大家都私下议论纷纷说:我们非常幸运,遇到了这么好的一位德高艺精功夫深的好老师”。怪不得有那么多太极拳爱好者都喜爱张老师!有位书法爱好者学员高仲江在写给张承英老师的作品跋语中赞到:“有缘相识张承英女士,有幸观其太极功夫,可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幸甚至哉!其功夫深厚超凡,其性情洒脱自然,更兼授艺一腔热忱,不遗余力令人敬佩!今书“闳约深美”四字相赠,以作记矣!”
有幸享受了这许多的“美”,不能不动情的说上一句:感谢美丽儒雅、大度有容、拳识渊博的张承英老师,以优美独特的太极拳术,引领我们进入美妙和谐的太极神明境界,留给我们一段美好永存的记忆!
最后说说: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实践中,告诫我们,太极修炼要做到“五要”:
一是,拳要多练:做到“拳不离手、谱不离口”,“功夫凭多练,拳理靠多思”、“以拳入道、以拳演道、以拳悟道、以拳得道”,道也者,劲力也!
二是,理要多悟:做到“习拳明理,才可入道”。只有明理,才能得法。明理、得法、多练,为太极拳修心之三部曲。
三是,着要多求:做到“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着若不熟,无法“懂劲”。
四是,劲要多懂:打拳懂劲。要“心懂”、“身懂”方位“真懂”。
五是,友要多交:“入门引进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亲师近友求进步,敬业乐群惜高明,健康长寿不老松”。
※ ※ ※ ※ ※
张老师 最后强调说:只要做到了“五个要”,就能逐渐达到:打拳意念领先,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一动百动,虚实并举,阴阳平衡;处处是气的运行,劲的流动,轻灵沉稳,意趣横生,一气呵成;纵意形如,悠然而生,技入于道,生生不息,连绵不断,周而复始,美哉!妙哉!身心乐趣,无限幸福,健康长寿矣!
2009年11月1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