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28 09: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博文《太極拳架的輪回》中,曾指出,现在练杨氏太极拳的人最多,但很多人因练不出功夫,后来改练陈氏拳.其实这种选择是方向错误,因为以陈氏拳的拳架特点,陈氏拳是很难出高功夫的,当然如果你是啃下功夫的天才,你练什么拳都可能练出来.练杨氏拳的人是不懂什么叫尾闾中正,练陈氏拳的人是根本放弃尾闾中正.
放弃尾闾中正的拳就不是太极拳,不懂尾闾中正的拳很难练出太极功夫.郝月如对尾闾中正的定义也不全对,而从张义敬在他的书中对尾闾中正的描述可以看出,张义敬的尾闾也是不正.李雅轩和武汇川是澄师的两大骑士.这两人都是内功敏感者,内功转出内劲,他们的功夫自然非同一般.这两人的尾闾是极正的.武汇川讲屁股要用力向前收,收到不能再收了才叫尾闾中正.这两人在功夫上身之后,都喜欢把拳架改来改去,因此都被澄师骂过.这二人是极尊师的,他们跟澄师的关系也极好.
在拳架的选择一文中,有讲练架子的顺序,四类架即野狐大仙架还是不练的好,即使你已经练到了水上行走的境界,还是练平面太极好.野狐大仙架,留给野狐或大仙.
如果有人让我推荐拳架,我一定推荐郝少如架,武氏太极拳是真正的太极拳,太极拳是谁发明的,是武禹襄发明的.在此之前,人们把这种拳术叫十三式.
练杨氏拳练不出功夫的,不妨改练武氏拳,练陈氏拳的即便练出一些功夫的,也应学一下武氏拳,如果没练过的想练,更应该先练武氏拳.因为练武氏拳高架,最容易找到尾闾中正.我是练了七个月的杨氏拳后,又来学武氏太极,武氏太极我下的功夫不多,尽管如此,对正身,正尾闾都有了更好的理解.这一点在打杨氏太极拳时也能表现出来.后来去中国看到一些人打武氏拳,都不是郝架,百度博有位博友留下的评论文字如下:
郝少如的另一个主要传人刘积顺在温州有很多弟子,有些练到了很高的水平。郝少如在硅谷也有一些传人。刘师讲郝少如的弟子还在教拳的,大概就只有他和李伟明了。现在中国流行的武式拳,大都不是郝少如传承。
郝少如视频:http://v.taiji.net.cn/search.php?type=video&tag=%E9%83%9D%E5%B0%91%E5%A6%82
刘积顺视频:http://v.taiji.net.cn/search.php?type=video&tag=%E5%88%98%E7%A7%AF%E9%A1%BA 李伟明视频:http://v.taiji.net.cn/search.php?type=video&tag=%E6%9D%8E%E4%BC%9F%E6%98%8E
刘积顺在中国有知名度,李伟明在泰国已经有十五六年了,我看的李伟明和郝少如夫妇的照片,上面写着和义父义母留影.不过李师讲,郝少如还有一义子,我有一次在太极网上看到郝吟如的拳架视频,有郝少如的味道.李师为人直率,他说,乔老爷和文瀚师打的根本不是武氏拳.
郝吟如视频:http://v.taiji.net.cn/search.php?type=video&tag=%E9%83%9D%E5%90%9F%E5%A6%82
乔松茂视频:http://v.taiji.net.cn/search.php?type=video&tag=%E4%B9%94%E6%9D%BE%E8%8C%82
吴文翰视频:http://v.taiji.net.cn/search.php?type=video&tag=%E5%90%B4%E6%96%87%E7%BF%B0
国家比赛套路的武氏太极是不能学的,它们把武氏拳改成了杨氏拳.这些人真无聊,毁完了杨氏拳,又来毁武氏拳.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武氏拳的梦话,那文字有点刻薄,我本想删掉,但有人说写的好,我就把他留在那里了.
武氏拳动作简单,好学,特点分明,你学了武氏拳,就明白了什么是太极拳,武禹襄创这套拳时,考虑了拳架的实用性.我练拳是以杨氏拳为主,但第一次有八面支撑,丹田饱满的感觉,是练武氏拳.
武氏拳架高,运动量小.我有时打杨氏拳打不动了,就打一遍武氏拳.武氏拳要想练出高功夫来也不容易,非每天打拳十遍以上不可,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练出高功夫,但我估计可能没有人坚持打拳(武氏)十遍以上.
陈氏太极拳是古代太极拳,武氏太极拳是经典太极拳,杨氏太极拳是专业太极拳,没有专业精神,没有专业素质,没有专业老师,没有专业的学生,杨氏太极拳是学不会的.杨氏太极拳只有打到中层以上的程度才会知道他的好处,太极有手不用手,是杨氏太极拳的特点.比如发劲,发劲有三种,手臂发劲,以手臂之力,推向对方,身体发劲,靠中心前移,带点整劲的发劲,杨氏太极拳是要练出松沉之劲,头向上顶,腰朝胯上落,膝微屈,脚向下一颤,劲就发出去了.这种东西,没点智慧,是搞不出来的.
李雅轩说,发劲第一是放松,第二是放松,第三还是放松,松那里呢,松腰,腰要怎么松呢?打拳时先正尾闾,然后松胯关节,整个胯还要向下搬正,当两胯关节完全松开之后,两肩松起来就不会很难,当两肩两胯都松了,腰也就块松了,腰松了以后才知道怎样松腰,松腰以后会发现,这回尾闾是真的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