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云倬老师是武汇川先生的徒弟,武汇川先生是杨式太极拳大师杨澄甫先生的大弟子,在上海武术界公开挂牌“杨氏首徒”,可见武汇川先生在杨门弟子中的地位。我是1951]年在中山公园开始跟吴云倬先生学习太极拳,那时我刚20岁(本人生于1932年),自幼练过绵拳,我的两条胳膊可以把同样粗细的小树磕得左右摇晃不定。开始跟吴老师学拳时,并不是从心里服气他。学了一年多,都是练架子,后来就练习一个式子一个式子地发力,每个式子都打上几百遍,练习短弹力,这样又练习了一年多。这时候吴老师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了,但是吴老师教推手教得更勤,有一次指导我和姚少平推手,见我们两个不太用全力,吴老师就让我跟他推,一搭手,吴老师就用个挤,发个短弹力,让我连退了七八步,一口气没上来。然后又让姚少平上去,同样一个挤,还是个短弹力,把姚打的眼睛发愣。于是我又上去全力跟吴老师推,结果还是一个挤,发的还是短弹力,把我打得蹲在地上起不来。吴老师说:“你们连这一手都对付不了怎么行?出不了门啊。”看到老师生气,我们就开始认真地练起来。后来才知道用挤发短弹力是杨式太极拳很强调的一种基本用法发力。要练到无论对方怎么来,自己都能用上这手。吴老师说武汇川先生在用挤发短弹力上尤有造诣。 以后吴老师又教我们练习弹腿。我看其他的人教太极拳,都不练这种功夫,就问吴老师为什么还要练弹腿。吴老师说:“咱们练的不是文太极,是武太极,是练习技击。当年我的老师武汇川先生跟人比武就曾吃亏在腿上。”我问:“怎么吃的亏呀?”吴老师说:“一次武汇川老师跟练八卦的孙振川老师比武,孙振川动作老快,上步一腿就扫在武老师的头上,当即武老师就晕到了。武老师身体胖,不擅腿法,对用腿研究不多。遇到高手,技术上就显出了亏欠。练习技击不仅要会用手,也要会使腿,更要会用神。否则稍有闪失就要败阵。平时练拳要养成精神集中的习惯,不能松松散散。”以后我就整整下功夫踢了一年的腿。自己觉得技艺大进,这时侯手上能听能发,再加上腿活,感觉自己象个八爪鱼一样,可以应付八面了。于是经常找人比武,打败了一些有名气的人。后来吴老师知道了这件事,就告戒我: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吴老师说:“我的老师武汇川的功夫在杨澄甫先生的徒弟里属第一,论功夫仅次于杨澄甫先生,一般人根本不在他眼里,他接手一弹,对方就翻身倒地。可是比武多了,也难免会有闪失。最终跟人比武受了重伤,47岁就去世了。”我问:“是跟谁比武受了重伤?”吴老师说:“是靳云亭。靳云亭是练形意拳的,后来也学了太极拳,是孙家的。推手的时候,武老师被靳云亭用掌按在了右肋上。当时武老师就觉着不好,停了下来。这时靳云亭并不知道武老师受了内伤,准备接着推,武老师说自己有事要先回去。武老师回去后一直没有好,但是武老师又不能对医生讲自己被人打伤了,怕传出去丢面子,不去医院。挺到后来挺不住了,又感染了肝炎,一下子人就没了。所以练拳是为了自己健康,不是为了去外面逞能。”如今回想起来,吴老师的这句话真是救了我,我的一个练十大形的朋友就是因为跟人比武不慎伤人,自己不得不去蹲牢房。练拳本来是提高生活的信心和趣味的,不能因为逞一时之能,变成了人生的苦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