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0-4-19 14: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萧氏八卦掌动功的修炼
动功修炼是在静功基础上进行的,有完整的体态构架,规范的动作,是内外兼修的功法,也是技击实作应用和内力外发的主要形体修炼方式。譬如,我进行的涌捶训练(即萧氏八卦掌中的“打桩法”),首先在原地不动,调好桩架:引颈、落锁、开胛、削肩、刹胯、提膝、吊脊、捻趾。自觉有重力感后,以身体中线为轴,在气息的调控下,有节奏地向前方出拳冲击。练习时,要求心态平和。意念适度、意、气、力统一,拳出子午线,打出“震臂、震肘、震胯、震腕,各关节骨鸣”的感觉,久而久之,弹抖之力自然上身,拳劲威猛、迅如闪电、重如磐石,神勇非常。
三、萧氏八卦掌行功的修炼
1.八卦掌的单双换掌、走圈或绕树,都属于行功的范畴。一天不能少于一千步,久炼自成构架,功毕自感全身舒展,轻松有浴后之感。
2.左右旋转、上、下、曲、直打击路线的训练:掌、拳在出击路线上,根据不同的目的,有近直线、弧形或抛物线状等,一般近直形、弧形常见,弧形线路称作“子午线”,此式在涌捶的基础上进行修炼,要打出“狠、刚、毒、穿透、震撼”之感。
3.旋、扭、拧、裹、抱的锻炼。我们可以放开一点想这个问题:如拧棍棒,裹抱一个什么动物,你的脑子顿时就会产生制服或打击的影像,这就是人的自我防护能力(潜能),通过对武功的特殊修炼,就会形成武功的攻防能力。我们知道,任何物体在旋转过程中都会产生一种离心力,离心力越大,其力矩也越大,单位压强亦会随之增大,再加上惯性和内力的共同作用,这就是拧、裹、抱旋转动作下的打击力度要远比直线打击力度大很多的原因。
每当夜阑人静、万籁俱寂之际,探索静功之时,感觉周身气感充沛、掌、指、劳宫穴处有热流涌动,虽处静态却有抻筋、拔骨、五内惊起四梢之效。通过对萧氏八卦掌的刻苦练功,逐渐地自感内气充足、筋骨强壮、力气大、精力充沛、腹背两肋能承受重击,与人竞技时,运气发力、两眼骤然圆睁,自感两眼内仿佛迸出两股火花,令人感到目光有咄咄逼人之势,自己也感觉有一股内气充盈五脏,无穷之力从根节处直达四梢。
老子的一段话是我多年练功习武的座右铭:“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成其大”。
由于我对武术的痴迷,对恩师的传授总是认真习练,不分酷暑严寒,天天坚持,从不懈怠,不管如何劳累,不完成练功计划不休息,我深感自己武功的精进,尤其得力于萧氏八卦掌的桩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