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0-4-25 08: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孙禄堂还指出,“拳术十三势之作用,研求一气伸缩之道”。
孙禄堂在当时的情况下,无法了解到太极拳形成发展的准确历史背景(实际上即使是现代人,对这一背景仍然是并不十分清晰),但是却非常清楚地指出,这十三势的作用在于“研求一气伸缩之道”,使习练者掌握能量的控制、传递、释放和吸收储存的驾驭能力,是为健身和训练习练者的功力而用。
孙禄堂还指出其创编的孙氏太极拳的功效:“上篇一气流行,一动一静,分合上下,内外如一,谓之练体,为知己功夫(练架子,为知己功夫)。下篇二人打手,起落进退,左顾右盼,纵横联络,变化为穷,谓之习用,为知人功夫(以二人推手,为知人功夫)”。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此之谓也。
作为当时武术界的领袖人物,孙禄堂丝毫没有夸大自己所创编太极拳的功效。非常实在但也相当科学地指出,单练套路的作用就是锻炼身体,可以达到“知己”的效果,能知晓自己对能量的驾驭能力,知道自己能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如果能以老年人正常生活的速度和节奏练好太极拳,则能使我们在柔缓的变化中掌握能量的驾驭能力;如果以中青年人正常生活的速度和节奏练好太极拳,那么,则能使一般中青年人在正常的生活中掌握能量的驾驭能力;如果能在电光瞬火的变化中练好太极拳,那么,则能在电光瞬火的搏斗中驾驭自身的能量流,起到一定的实战效果。
然而,单练套路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武学大家。要想达到能在推挤中取胜的实战效果,还得练习双人推手;要想在散打中取胜,还得从事散打实战练习。只有单练和实战相结合,才能达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效果。
因此,武学天才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抓住问题的本质,知道运动变化的根本在于能量的流转。
2.如何随心所欲地驾驭体内的能量
下面将向大家介绍一下体内能量流的驾驭技术(武学家称之为“运气”),这可能会有助于大家更好地运动健身,致于“发劲”或者“化劲”技术,本书不再详述,毕竟,“发劲”或“化劲”与“运气”的原理是一致的,懂得了“运气”,“发劲”或者“化劲”自然不再难。
那么,如何像武学高手一样,随心所欲驾驭体内的能量流从事“运气”工作呢?广大读者可能会觉得这太难了,但实际上却很简单。
只要留意一下每天行走时的摆腿动作,我们就会发现,小腿的摆动是非常轻松的,大腿摆停后,小腿则会自然并且富有弹性地顺势摆动起来。小腿之所以可以如此轻松地摆动是因为其接受了从大腿传递过来的能量流。
因此,只要在行走时留意摆动小腿时膝肌群的感觉,就能找到能量流在体内传递的感觉。然后,我们就能在改变摆腿速度时,根据这种感觉有意识地引导自己更好地控制能量流的传递。进而就能将这种感知和控制能量流转的技巧迁移至全身其它各环节,就能驾驭好在周身传递的能量流了。
故而,孙禄堂并没有在能量的驾驭技术方面提供多少技巧。只是指出,要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从而能达到随意驾驭体内能量完成自己想做的动作的目的。
如果说孙禄堂上述的“三合”之说,是提出了驾驭体内能量的原则,那么还有一些武学家,则针对体内能量流的驾驭技巧,总结出一些比较具体的要点,这里再稍微提一下,读者可以充分感受传统武学家聪明伟大之处:
武学家用“合则气聚丹田,开则气贯四梢”(本句描述的是整体感觉,读者不必过分逐字考究其含义)来总结能量流的积蓄和发放的规律技巧。
武学家用“四肢发动,气形诸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气屯于内,而外现轻和,柔势也”来总结刚柔对应的能量的不同存在形式。
武学家用“起势时气要松活,气要擎而不硬,落点方一齐着尽,使尽平生气力,始得刚柔之妙”,来总结对抗时将能量充分积蓄起来并高效释放出去进攻对手的技巧。
武学家通过“圆转如神”、“过气如风轮,旋转滚走不停”等来强调,在传递能量流时,动作须圆活。因为各环节圆形摆动时作用力不做功,有利于能量的高效流转。
武学家又用“遍体气流行,一定继续不能停”,“一气运行,绝不停留,纯是浩气流转于周身,势不可遏”,“要一气流行,不惟五节如此,由始至终亦要周身节节贯穿,勿令丝毫间断”等来告诉习练者,能量流的传递必须连续流畅,不能停顿。否则就会导致能量流在传递过程中受损。因为肌肉弹性特征与弹簧不同,弹簧静止后,能量不会消失,肌肉静止后,能量会耗散掉。
武学家又用“力是单一的,气是周身贯穿,绵绵不断的”来区别作用力与能量的不同特征。因为作用力是三维单一的,可以瞬间产生瞬间消失,而能量是四维的,不能凭空产生和消失,是连贯的,是维持运动的本质因素。
武学家又用“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力到,意气力三合一”,“气遍周身不稍滞,意气君来骨肉臣”,“形以意运,不断不滞”等来阐述意、气、形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性,叫人学会用意识控制能量的流转,从而控制自己随心所欲地完成好每一个动作。
武学家用“气之落也,归着一处,气之来也,不自一处。惟疏其源,通其流,则道路滑利,自不至步步为营,有牵扯不前之患也”,来总结全身各环节协调起来高效传递能量流的共性特征和注意事项。
武学家通过“气势散乱,身形自乱”来告诉人们,如果能量流控制不好,往不该传递的地方传递,则会导致该动的地方动不起来,不该动的地方乱动,从而导致“身形自乱”。
3.总论
因此,伟大的武学家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属性,知道能量流转为运动变化的根本因素,善于通过驾驭能量来控制运动,往往能在电光火石瞬间随心所欲完成攻防动作,克敌制胜。
我们可以用一个有些片面但却能为读者广为理解的词来概括伟大武学家的这一优势,那就是“极强的连贯性”。动作连贯了,不一定就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能量来控制运动,但是,能量至少得到了高效的利用。而且,只要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能量来控制运动,动作必定是连贯的。
至此,我们就能将本文开头所说的象棋大师之所以能一下子意识到最精妙入微的一步,从而能在瞬间完成分析工作的原因搞清楚了,那就是思维的连贯性。思维连贯起来了,自然容易意识到最精妙入微的一步。不过,思维的连贯性并不是象棋大师的最大优势,象棋大师的优势更在于其思维的整体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