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0-5-17 10: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林经济与政府推手
在蓬勃发展的少林经济的背后,政府是一个有力的推手。登封的经济靠两条腿走路,一条是煤、电、铝,一条是旅游。
1979年,作为河南省第一批对外开发窗口单位,少林寺向外国人开放。据登封市旅游局规划科科长武宪浩介绍,当年的接待人数为9.25万,根据当年门票0.5元/张计算,实现收入4.6万元。“经济效益并不明显。”
1982年电影《少林寺》带来的少林武术热,让当地政府开始感受到了旅游经济的潜力。
电影上映的当年,旅游人数猛增到了82万。1986年的时候旅游人数有247万,达到顶峰,这也是目前为止,少林景区旅游人数的最高点,至今尚未突破。
在释永信的回忆中,最鼎盛的时候一天能来六七万人,都是用东风汽车(5.60,-0.16,-2.78%)往少林寺拉。旅游经济的收入一度占到财政收入的30%,而这其中90%得益于少林寺的影响力。
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更新,单纯观光庙宇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是对登封一日游的形象比喻。如何从单调的庙宇旅游概念中解脱出来,延长游客停留的时间,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是当地政府亟须解决的难题。
登封市政府把目光放在了武术和表演方面。
“世界功夫之都”,是登封对自己的定位,这个距离河南省会郑州70多公里的县级市,因其辖区内拥有少林寺而知名。近年来,登封致力于将武术产业培育为城市的特色产业。
如今,登封拥有超过70家武术馆校,常年在校学员多达5万人左右,号称地球上最大的 “硬汉集中地”。少林功夫的魅力在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当地人的生活。
作为当地最大的武校掌门人,少林塔沟教育集团董事长兼武术总教练刘海科清楚地记得,塔沟武校1978年创办时,“三间茅草房,一片打谷场”。学员也只有十几个人。
如今,经过近30年的发展,塔沟武校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2100余亩,下辖七个教学单位,拥有师生2.8万余人的教育集团,已形成了从幼儿班、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到大学和国际教学的完整教育教学体系。
武术产业的繁荣,对当地的拉动,不亚于少林景区本身。在登封市体育局一份《登封市武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对武术产业的拉动作用进行了总结:如每生每年按6000元消费,亲朋消费按1000元计算,仅此一项可为登封市输入3.5亿元资金;如果加上对当地消费的拉动,每年可为登封市直接输入5亿元资金。
在武术产品市场方面,目前已开发出武术器械、教具、旅游纪念品等10大类主导产品,商家200多个,年营业额逼近1个亿。
“以武术培训为核心,多元化发展是未来的方向。”据刘海科透露,目前集团还开设有驾校,武术器械装备生产厂,基本能满足学员的装备需要。
少林武术正在成为登封对外交往的名片:1991年以来,登封市依靠武术搭台的招商引资项目有200多个,贸易总成交额上千亿元。
武术经济只是少林经济的一部分,围绕少林而衍生的投资才刚刚开始。
为了延伸当地的旅游产业链条,2004年,河南省邀请成功运作了《印象·刘三姐》总策划兼制作人梅帅元及其投资管理团队,到登封市考察。经过6个月的市场调研,确定以深度挖掘禅宗和少林武功资源为切入点,创作一台世界一流的山地实景演出剧目——《禅宗少林·音乐大典》。
2006年10月,这一中国北方唯一的山水实景演出,在距少林寺3公里远的待仙沟成功试演,成为登封唯一的夜间旅游项目。
2007年4月,《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正式运营,当年演出210场,接待海内外观众20万人次,门票收入1500万元。2008年演出收入达到2200万元。2009年超过3000万元。
在参与项目演出的500名演职员中,仅当地农民就有100多人参与其中,他们白天在田间劳动,晚上就成了剧组的专职演员。
这个由当地政府花费上千万引进的项目被认为是以少林寺为载体进行的招商项目中最为成功的一个。
武宪浩透露,新的旅游规划通过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对面,将建立一个以武术为中心的少林功夫产业园区。
看中少林寺发展潜力的,还包括旅游行业龙头企业香港中旅集团。2009年底,香港中旅集团与登封市政府签署达成合作协议,双方确定斥资1亿元成立“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其中港方占51%股本控股。
据香港中旅集团总经理许慕韩透露,目前合资公司的交接还在进行中,规划中的项目还没有开始运作,最先进行的将是五星酒店和快捷酒店群的建设。
不过,在少林寺、政府和民间资本三方合力做大少林寺这块商业蛋糕的同时,三方之间微妙的关系也逐渐凸显。去年年底的“少林寺上市门”就是一个例子,虽然上市的传闻最后被澄清,但登封市政府和少林寺的江湖恩怨还是由此被暴露。
一些依靠少林寺的影响力强行“揩油”的行为也让少林寺无可奈何。据寺院僧人透露,位于少林景区入口处的“嵩山少林寺武术馆”,少林寺山门正对面的“十方禅院”,虽然都打着少林的旗号,但却和寺院没有任何关系。这些由政府官员和管理机构参与兴建的文化场所,在屡次整治中,都能毫发无损,“包括塔林里一些穿着僧衣算命的假冒和尚,出了问题,都要算在少林寺的头上。”
如何打好少林这张牌,显然需要大智慧。据当地武校一位负责人透露,虽然武校已经成了推动登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如何推动武校做大做强上,在执行层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武校属于教育行业,但政府总想把武校往企业上靠,可以多收点税收。”这位负责人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