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8517|回复: 0

议论当今陈式太极名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6 08: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http://www.kungfuland.com/bbs/viewthread.php?tid=13182
爱艺者,嘴痒。虽有禁论他人的武德规矩,私下忍不住有一些评论。不敢说这些唾沫,或能切中要害,时有俊语警句,有益后学者,但,面对气势显赫的大家们,将许多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大声道出,却大大快意。

我练拳多年,收集有大量的音像资料,陈式的就有十几家之多。收集这些录像带,VCD,真费些力气。或直接到演练者家中购买,或,从网站,杂志社邮购,或在赛场,年会拍录,或朋友处转让而来。价格也不一样,有二三百一盘的自制的教学带,有二三十元的正版VCD,有六元八元的盗版VCD。我要说出许多人的一个隐密的心理:这些六元八元二百三百的录像,到底物有所值吗?哪个更有益拳艺?这时,定会愤世嫉俗,感慨一番,也会感激,难忘的。

说陈正雷的版本是国内陈式太极拳最流行的,肯定没有人反对。顾留馨等先生考证,陈家沟是太极拳的发源地。陈正雷是陈氏嫡传。武术界,特别在民间,大多有越老越好,嫡传胜于天赋,苦练成才的偏执。再加上,人民体育出版社与俏佳人公司推出的“中国武术展现工程”,打着“代表人物,掌门人”之类的广告语。陈正雷自然成为陈式太极拳界最为人知的拳家。我有他四个版本的带子。九零年北京体育出版社的,太极乡音网站内部制作的“四大金刚”版,俏佳人的,与海南太极大会的名师演示版。网上有人评论九零年的陈正雷,与九八年俏佳人中的陈正雷,已是天渊之别,脱胎换骨,跨过几个境界。愈静,愈细,是肯定的,至于天上人间之说,大约出于情人西施的心理。陈正雷的风格凝重,架势大方,缠丝劲很突出,仿佛一股皮筋,扭来扭去,很有味。演练中,微微地自得状地晃头,几个转关中的似乎断劲的停顿,却不知是何意?

冯志强先生是圈内威望最高的老拳家。让我因此信任他的是我朋友的故事。他在陈家沟全国性比赛中获亚军。赛后,将自己被对方拿住的招式,请冯先生化解,冯先生让弟子来做,解不开,据我友讲,他在冯先生身上做,怎样也找不到他的重心,轻易给解开了。现在嘴上的大师多如牛毛,而敢,能与场上选手交手的,只是凤毛麟角。冯先生受业于两位恩师,陈发科与胡耀贞。胡先生是近代气功大师。冯先生的陈式太极拳,很有气功的味道,他的理论也掺杂气功理论。实际上,他的弟子就自名陈式心意浑元太极。粗看冯先生的拳,仿佛一点力气都不用,那么随便,可是假如学一下,模仿一下,却发现自己练得那么散,乱。冯先生的拳,就如拳经所云:“在空气中游泳”。没有一定的功力是做不出的。我们看他的书,才知,他每一个细节动作,都全是意气开合,挥发收敛。

掌门人是传统武术文化中一个称谓,不仅有着权力的想象,对于熟读武侠小说的人们,更象征着血缘的纯正,技艺传承的正宗,和德才兼备,冠绝群雄。令很多人刺耳,而很多人愿意这样想象,称呼陈小旺。陈小旺在国内没有发行音像制品,所能见到的只是几个片段。在太极乡音网站制做的内部资料版的“四大金刚”VCD中,陈小旺确是技高一筹,气压群雄。出场站定,神色沉静,气势浑穆,真有大家风度。最为人羡慕、佩服的是他的发劲,劲力雄浑,而又松活弹抖,酣畅淋漓。陈瑜,大概很多人不熟悉。陈姓,让人猜想是陈氏嫡传。他确是陈发科幼子陈照奎的独子,与陈小旺是堂兄弟。陈照奎的弟子众多;陈家沟“四大金刚”等人,郑州张茂珍,张志俊,石家庄马虹等都是。一树苹果有酸甜;同师弟子,也多有不同,除悟性,身体条件,拳套演练也会带上个人风格。但观看了众多的演练后,确要承认陈瑜的拳架是正宗。他的架子不大,缠丝十足,运圈优美,特别是炮捶,其中的运关转机处的细节动作,自然大方,不失缠丝劲。这与陈照奎的弟子用文字描述的样子相似。陈瑜不为人熟知的原因,很可能功力欠缺些。

提到马虹,他的同辈人都会说,马虹中年开始练拳,有这样的成就,不易。言外之意,是不能相比的。马虹为拳界内称道的他的文字。他出版了陈照奎所留的新架八十三式讲义,五十病例,其他的不读也罢,太像学生的议论文了,东摘西编,故作玄奥,实质处却躲过。马虹特别关注正宗;有可能,老架新架之争,由他而起。其实,凡看过陈鑫的《太极拳图说》,再对比一下现在的拳家,就会肯定新架由老架发展而来。马虹自己的言论也自相矛盾,一边说,新架才是老架,几百年来所内部流传,一边又说八十三式由陈照奎最后定型。不管怎样,马虹的带子对初学者很有帮助。动作很有规范,虽然有些死板;讲解老到,细致,但不精致,大多以假象的技击为依据,太极拳内在的东西没有。

肖庆林,洪均生是陈发科的弟子。肖庆林的录像带的名称就是陈发科亲传陈氏太极拳。看看他们的拳架,做些对比,可以看出新架是如何发展而来。肖庆林先生年纪已迈,行步已有些趄,但打拳,气感十足。他的拳架外型显然宽大,松散些,与陈发科的拳照很像。洪均生,山东一带名气很大,他逝于一九九六年。我见到的录像很模糊。但可见出,手,步,都很圆、活。但同一盘带子中,他的弟子们,却练得很紧绷,发劲很多,很凶猛,不知是何原因?

现在书店中,王二平和黄康辉的VCD最多。王黄二位是全国冠军。特别,王二平,真叫人赞叹,身体的柔韧性极好,有现代武术运动员所特有的动作规范,优美,大方。但总觉得,内涵不深,神气有些散。太极拳,有大、中、小架,高、中、低架的分别。一般,前者指架子,或宽大,或紧凑;后者,仅或高点,或低点。拳架的样子大致相同的。陈式小架略有不同。在太极乡音网站制做的《陈家沟功夫》中,有陈伯祥等表演的小架。其最为突出的地方,是发劲。它的发劲,注重胯关节的转换,因此短促,很像赵堡太极的忽雷架(也有称之为陈式忽雷架)。一般人对一些所谓“秘传”的东西很感兴趣。小架陈式太极拳,给人神秘感,吸引人。但我不迷信,而我又没练过,亲身经历,不知它有何过人之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