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7271|回复: 0

十五载传武熏陶心得,倾情奉献,立志发扬传统武术,弘扬国粹(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9 19: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段摘自《浑元剑经》——涵养之,以静以蕴其继;灵妙之,以动以畅其用。体非,无以立其大本;用非,无以彻其元功。离之中坤,其静基也; 《易》之卑法地者,此也。然静则功力绵绵不息,其体至柔至刚。非柔则原委难于无间;非柔中刚,未免有作辍之时。柔者静之体,刚者则又柔之体也(苗注:由静达柔,由柔达动,由动达刚。站静桩者,可僭越运动而直达刚乎?)。坎之中乾,其动机也, 《易》之崇效天者,此也。非无,则空灵犹恐障蔽;非无中生有,奚以见变应之奇?
所以,千万不要把桩站成死桩。何谓"死桩"?即没有任何内涵与灵魂的静桩。站死桩就算你每天站八个小时也没用。那么站桩的灵魂是指什么呢?我想,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求放松求整劲的功力,功力越大越好,可以常年坚持站,但要以适度为好,太过了也会伤身体。松了,就要整,全身的松要凝聚整合在丹田与腰腿部。没有整好劲的松不是真松而是懈。如果你练了1、2年放松认为自己功夫不好,那很正常,也可能是由于你练错了,一般人也都是这么认为的,这是因为自己没信心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能练出好功夫。不都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吗。但是,如果你练了一辈子的放松,功夫还是没有任何长进,甚至连打架都不会了,那就一定是你练错了。一开始的时候老师告诉你要放松,那没错。可是松了以后干吗呢?下一步该怎么练呢?你的老师懂吗?会告诉你吗?2、整劲有了一定的感觉后,就要加入慢慢蠕动的试力功法和走步练习,让桩的整体结构灵动起来,形成静极而动的真运动,然后在动与动之间体会攻力与守力的关系,这才是站桩应追求的东西,一直傻站下去只能起健身的作用。要在中正稳固的松静中求整,在倾斜的惯性之动中求用(求惯性力)。3、在站桩中要让四肢和躯干都处于斜面45度状态,而且双脚下的重心也三七开,让重心也成为斜面状态,斜面杠杆虽然没动但会自动出现单重现象,同时会在斜面上产生微弱的惯性动力,要求身体就在那种微弱的失重感中去体会和求得平衡,练出动中求静,静中触动,斜中求正,正中求斜的惰性力,要在倾斜面上求得动能,在立身中正下求得势能,才能形成内力外发的惯性的活力。许多人都不明白斜面会产生出单重和惯性的原理,因此王芗斋才发出感叹说:"甚矣。单双重之学,愈久则愈湮没矣。就以今之各家拳谱而论,亦都根本失当,况其作者尽是露形犯规,而大破其体者(因为手伸出去太多或缩得太过,所以胳膊失去了斜面和方圆结构)。所有姿势诚荒天下之大唐,徒麻世人之肉矣,愈习之则愈去拳道之门径远甚。一着象而趋死板,不着象则散乱无章,纵然身遇单重之妙,因无能领悟(如泰森之得而复失),此亦无异于双重也。非弄到不舒适、不自然、百骸失正而为止,是以不得不走入刻板方法之途径,永无随机而动,变化无方之巧,更无发挥良能之日矣。"所以单双重的窍门,可千万要重视呀。因为单重是最基本最简单的一虚一实关系,是静止可以向动态转变的关键枢纽,动能是由单重的实点(支点)向虚点(空间)过渡而触发产生的位移能力,因此是一虚一实才构成了最基本的运动和速度。而小猫小狗因为四肢着地的关系,所以是属于两虚两实形成的左右两个单重形式,只有每时每刻都形成一虚一实状态,物体才能运动起来,而两个虚实能在同一只小动物身上体现出来且快速转换频率,所以小猫小狗才能跑的那么快。实点向虚点的移动产生力,速度决定力的大小,距离决定力的作用时间,面积决定力的效率。4、在站桩中,还要必须着重丹田部位的蠕动练习,来增加和放大内力的效果。应做到只要丹田一动,就好像是往水里扔了一个小石子,四周围马上就会泛起层层涟漪,这就是丹田放大内力的写照。身体又好像一个手榴弹,丹田被引线点燃后猝然爆发,好像身体也被炸开了花一样。总之,不能站死桩,因为你练什么就会有什么,不练始终没有,所以说站死桩是基础中的基础,重点中的重点,能练出骨架的松活之整,但绝非全部,因为站死桩绝对练不出筋脉的弹抖之整。因此,我们也可以把站桩人为地分为"死桩"和"活桩"两种去看待。其实,只要能够认真站上几个月死桩,就完全可以加入其它的练法了,这样才能互相体认,相辅相成,体用合一。站一辈子死桩是为了求整、增加功力和养生,但想用出灵活的力还得靠其他方法才行(试力和练弹抖力)。这样,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理论与实践的密不可分性。练丹田两法:1、自然呼吸法,吸气时鼓肚到极限,呼气时瘪肚到极限有肚皮贴住后腰之感。2、逆腹式呼吸法,与自然呼吸刚好相反。另外,还可以练习上下左右不同方向的内旋丹田法。自然呼吸与逆腹式呼吸在吸气或呼气时都可以发力,没有任何限制,也没有任何问题。二者是共生共存的自然生理功能,不必非得在发力时鼓着肚皮一顶。但丹田一鼓的发力确实能使劲显得更圆润饱满一些,所以芗老要求小腹要常圆。其实不管小腹是向前鼓一下还是向后缩一下,最主要是这一鼓一缩的微小颤动是发出整劲的总开关,这才是最关键的。总结,死桩练筋骨肉松整,活桩练筋的弹抖。斜面上的力就是静极欲动之惯性力,惯性力快速发出后的回弹就是刹车力。双重则滞(双实不利于拳术运动),双虚又太轻飘,所以只有单重(重心和着力点都保持一虚一实状态)最灵活最好用。处处总此一虚实即是处处总此一单重的意思。意拳的双推手即是形意拳的钻裹践,同时也是太极拳沾粘连随的串子术,即枪法的拦拿扎技术。实际上,王芗斋并不是批评太极拳不好,而是说练太极拳的那些人练的不对罢了。

单重、双重与单重的阴阳变化:阴阳动静为四象,与丹田整劲合为五行。单重是身体左右两侧的进退变化,因此需要把左右的身形都练好了才能实现阴阳动静的变化。如果身体只有一侧具有单重的灵活变化,那就会只剩下前进后退的动静之变而缺少左右的阴阳之变了,在实战或推手时都会产生僵滞不灵活的现象。因此,两条腿中如果有一条腿有毛病或一侧的腰胯有毛病,就会出现单重过重且单轻过轻的问题,从而造成重心结构的偏倚。两条腿中只要一条腿出现了问题<主要是膝软无力>,就会感觉身体半边空,一碰就倒也支撑不住对方的进攻,自己进攻时也会失去根劲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