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法生万念,万念释一法。一法生一法,法法本相承。若能得无上真一之法则万法皆可得之,万念皆可释之。若一旦堕于二中,不堪猛醒,则立刻迷途背道,法乱神迷,虽苦修一世,终不可得真一大道之玄奥。故"腰为蠹"三字当细玩之,此实乃关乎功力强弱之枢要,此(腰部及丹田)一点浑元之力旋转发动后,通过身体杠杆的放大,运至四肢即可势威力猛〈如楚霸王再世〉,且能贯穿于所有点力微动之中幻化作万千变化之招术之用,万万不可忽视。丹田为整力(浑圆)的十字型中心点,也是全身重力及反作用力向内压合的凝聚点,更是启发整劲的源头。因此只要丹田做个很小的动作,既使微微一蠕动都能起到对四梢的加速、加力和增加打击距离的作用。而"腰为蠹"的意思是指围在脊柱周围的筋肌要像一个立着的弹簧一样把脊柱圈在当中,然后练习左右转腰,为的是左右转腰时拉紧这个弹簧而出现强大的卷弹力,卷紧了就要放,卷紧了才能放,才能为横向的圈捶发力做好准备,横劲也是控制人开翅时必须要用到的。更须要注意的是,练习左右转腰时头要始终端正向前看,不可左右拧转。两胯也一定要定位不能摆动,往左转腰时左胯甚至还要有往右转旋的意思,而往右转腰时右胯却有反向向左拧的意思,只有这样锻炼,脊柱周围的筋肌才能被像弹簧一样拉紧而出现弹簧蓄力,为快速发重拳做好准备,以后再出手动作就会很快,拳也会很重。否则,左转时左胯往后一卸,右转时右胯往后一泄,就直接拉到腿上的弹簧去了,而不能锻炼到身上的弹簧了。但一开始练习时,胯还是会有一些前后的小摆动,不要着急,练几天以后,只要腰胯和后背脊梁的大筋被抻开了,胯自然就不动了。而且,练拧腰时最好两手与肩平半握拳,两手相碰合住劲,手指有向左右撕开之意。此时转腰用腰的转动来带动两手及两臂移动,开始练习时要慢,手臂移动时不许出现惯性,如果只图快而靠手的惯性甩动两臂,劲就不整,就不是以腰带动手而是以手带动腰了,这样就错了,就不是在练腰了。但是如果你只是想单纯的活动肩肘关节的话,那倒可以。老话说的好:功大就是理。练了一辈子功夫不就是追求功力强大吗,如果多年苦练还练错了,那就不是在练功夫而是在耽误"功夫和时间"了。到最后功力强大时,横向竖向前后方向的劲都非常充沛饱满,六面浑圆力要哪有哪,出手怎么做都是对的。会使用丹田劲和腰背劲以后不光是增添了胆力,更是实力的证明。有了实力,技巧会主动找你,自动上身。没有实力,再多技巧也白搭。别人能够打到你,就是因为你在上下、左右、前后的某一个方向上的劲力出现了弱点(软弱空虚无力之处谓之隙),被别人抓住时机利用了。如果你总是挨打,却总以为别人的胳膊防守太严密了根本打不进去,原因就是你力气太小而且不会用钻劲,如果你力气够大的话,别说是他的胳膊挡着,就算是有个人挡在他前面也能照样把他们一起钻打出去。胳膊挡着根本算个屁呀,一拳过去就能把他打飞出去。所以,到了这个地步什么招也没用,弱者的每一动都是软的错的,抬手即错,不抬手也错,根本发挥不出任何技巧的优势,所以只能躲闪寻找战机或被动挨打。你既没有上下方向的强力,也没有前后左右的强力,再没有合力、撕力和螺旋力的变化,又缺少斜面支撑,速度又慢,再发不出弹抖爆发劲,那你还有什么呀?别人从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攻击到你了。你狡辩说:"我还有绝招秘法",那好,那你就用出来吧,反正一招一势都是片面之技更是片面之力,难以照顾周全,所谓孤军奋战,孤掌难鸣,身上缺点和漏洞太多的你难道还能念咒语不成。不管你使用的形是弹抖之点,还是圆圈之螺旋或者弧线、直线、平面、斜面、曲面、直角、钝角、锐角,只要没有力量和速度作为支撑,就全是空洞虚妄的。所谓的只化方向不化力,化掉方向就无力可化之说,嘿嘿别逗我笑了。这个说法完全就是以静止僵化的眼光只看到表面问题而得出的结论,根本不足为信。因为既使是点上的力的方向,也都是随时变化的,更别说其它了。比如说快速的螺旋力或惊弹力吧,你怎么听它的方向怎么顺它的方向怎么化它的方向?而且你只想到在听别人的劲,可别人也在听着你的劲控制着你的变化呢,怎么会让你随心所欲。攻击时主观上要快决不可迟疑,防守时主观要随客观随时变化,但最高级的运动形式攻就是防,守就是攻,攻守要成为一体,怎么办呢?那就是最强烈的攻击就是防守,最严密的防守就是最最强烈的攻击。要想打人就要集中上下前后左右的所有火力和优势抢时间,抢空间,抢点夺方位。要以最强火力发动如狂风雨般的攻击,拳头要像暴风骤雨一样落在敌人头上身上,要打的对手抬不起头来或躲着不敢出手甚至想要逃命。推手时不要打人,但要有打人之意。推手练的是上下左右前后方向的小臂"8"字挽花串子术的挤(向心力)和撕(离心力)控制手法及劲力顺遂的“钻、挂“和“压制“的感觉,看自己能不能时刻控制住对方之力,能不能抢到点,能不能随心所欲的钻进敌人内门挤住其重心,能不能放心大胆的撕开对方防线的整劲并回旋勾挂引进令其形力溃散,能不能做到可以随时打击对方而毫无阻碍之感。还可以加入速度稍慢的直拳、上勾拳、钻拳、圈拳、摆拳、栽拳、肘击、肩撞、抱摔等各种攻击形态的喂手喂劲,以练习实战状态下,各种常用脱手进攻手法及其防御控制方法和控制能力。练功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人的腰椎本来有个向前的自然弯曲,但通过站桩就会把它给拉直了,这样一来很容易在用力时造成腰椎间盘突出,因此加强锻炼腰部肌肉就显得非常非常重要。腰部肌肉强壮了有力了,就能替腰椎分担压力,在平时的辛苦劳动中避免腰椎劳损。
四两拨千斤:是指以四两之力从侧面拨转千斤之力的方向的能力,即控制局面和舆论(趋势)导向的能力,类似于政府管理社会的无形之手。因为单一方向的力有直力就没有横力,所以可以用四两之力横向拨动,如果用四两之力直接顶撞千斤之力的正方向,四两之力立刻就会崩溃。所以要学会以四两之力控制别人千斤之力的方向的能力(十字相搭,横破直,直破横,或用螺旋卸化来力)。拳术争斗中的两大要素:1.力量。必须能以力降力,力大不吃亏;2.技巧。应以巧胜方向,以巧变方向,以巧夺方向,以巧定方向。弱和巧可以直接与方向斗从而间接地改变力的方向,但绝不能直接和力量及其主方向发生争斗顶撞。否则,弱小的一方肯定会吃亏。所以,现在大多数练习太极拳的人在大方向上就已经理解错了,也练错了,所练的东西还能有实战作用吗?不去骗又如何能生存?这都是老辈们故意把技术神秘化的后果,结果把太极拳这个金字招牌也给搭进去了,只留下一地鸡毛而闹得乌烟瘴气。江湖浊流中的权力更是帮凶,帮着这些滥竽充数的人对真正的清流进行打压和迫害,人人号称正宗、大师,却使得真正的太极拳文化进一步没落,几近消亡。幸好尚有一脉独传——锲而不舍则得。
杠杆之所以省力是由于支点夹在中间扛起了所有重量,支点越靠近重物所负担的重量越大,人也就越觉得省力。<接触点越靠近对方,用脚发力越省力。>
力在人体的表现形式有四种:1.血肉所发之力,即气血之力。2.筋脉所发之力。3.骨骼间架所发之力。4.整体之力。对阵时,所有筋骨肉火力合一的全身整劲如果涣散了,就只好用骨架去抵抗了;如果骨架也被敌人拆散了,就会用到筋脉之力去抵抗;如果筋脉松软无力,就会自动转为用肌肉之力去抵抗;如果连筋脉和肌肉都酸了累了,你也就无力可用了。这时,你可以去练练太极操,好好恢复一下体能(偷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