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989|回复: 0

十五载传武熏陶心得,倾情奉献,立志发扬传统武术,弘扬国粹(十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9 14: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防守时的劲要手无定向(两臂始终保持曲而不虚,动则欲出的六面浑圆力),攻击时的劲要有一定方向(螺旋直进或劈砍),肘要始终占到四正方位的<肩高线>和中线,防守才会最严密而同时又具有反攻意义。

枪法钻劲的四个变化(五行正门拳):下手钻遇阻则回挂后再钻打,上手钻遇阻则按撕后再钻打,外门钻遇阻则向下挤按后再钻打,内门钻遇阻后则向上分挂后钻打。

刀法的削砍劈剁:用弹、抖、磕、抽鞭子、摇晃水瓶的劲随意发挥即可,刀里加枪更好使。

九宫点:九宫点上的力是人体结构力最强的地方,开翅与别翅技术的目的就是让敌人的力线离开九宫点的位置。

下发力的几种用法:1.前手小臂可劈、可横裹破对方的头撞。2.前手可搂住对方后脖颈(或后背)与后手合力击打其头面。3.旋法之后做裸绞或下劈。4.破对方肩撞。

单手来则引进,所谓纵则放其势,令其力尽前俯;双手齐来则横裹旋偏其力,所谓横则裹其力,令其旋转落空。 习白鹤惊蛇二式又须知白鹤能制横,惊蛇可挟纵。对方齐出,我则裹其力,使之旋转而拔根;对方独进,我则放其势,令彼力尽而前俯。此即横则裹其力,纵则放其势之法也。(苗注:双来则横裹与单来则纵放二者之中皆暗含着打时间差的方法。横或纵后,已然闪让开敌人拳脚,而此时对方之力已尽,待变,但实际上却没能打中我,因此属于落空。此刻,正是我方闪开后同时回攻而能先打到对方之时。因此,闪战才是后发先至的窍门和打开技击之门的钥匙。)但实际上,桩法站出来的劲很少会出现断劲现象,只有失重情况下劲才会容易被偏开从而造成断劲或失去劲源之力。实战时,人在乱拳挥舞当中钻进钻出必然会险象环生,危机四伏,很难发挥全面。

后发先至:"后发"是先用斜闪抢到最佳方位之后再出拳,"先至"是因为在最有利的位置打了一个时间差,所以就能比对方先打到。因此,抢方位比抢时间还要重要。先要闪到合适的位置让对方打不到自己,才能在这个最适合的位置进行闪电般的还击(击其落空惰归之时)。要点:步要钻要横,身要粘要撞,头要闪到对手肩外两侧或胸腹之间,下手要稳准狠快。越躲越挨打,迎着拳头上反倒没事,迎头而上自然能抢到时间和空间。要记住: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练拳的人要有自信但不能狂妄。好把式就怕愣小子。人与人之间的搏斗水平没多大差别。玩靠的是技术和吹牛皮,杀人却很简单。进中击、横中击、退中击、高击、中击、低击,每一动都能做出闪击,就是对的。速度、力量、方位、时间差缺一不可。

粘(开门术):对于众多练太极拳的人们来说,粘的技术是多么的神奇而不可捉摸呀!其实,粘一点都不神秘,可是老师(指师傅)偏不说清楚粘到底是怎么回事,粘就又变得神神秘秘了。这就是太极拳粘的技术的消亡历史。苗庆解密:往上下左右前后开翅别翅这些方向的变化所产生的折叠(提按挟撕挤挂),会产生一种带有吸力的效果控制住对方并拉近彼此的距离,这就是粘(吸、吞)的本义。【粘=折叠开翅或别翅】

上下提按,左右挟撕,前后钻(挤)挂(勾挂):提至头,按至腹,挟至中线或别翅,撕至开翅,钻至斜面钝角,挂至斜面锐角。

顺劲开翅的一般擒拿手法是一手持腕,另一手的小臂制肘下压。破解之法:以指领劲向同侧下外方向直臂钻出并上挑,同时进另一足挤靠用手肘击打对方。

逆劲反关节(分筋错骨)的破解之法:以指领劲向同侧上外方向直臂钻出并上挑,同时进另一足挤靠用手肘击打对方。

大圈小圈和点的应用:推手练习时提按挟撕钻挂的标准手法为大圈,变为弹劲为中圈,变为抖劲为小圈,变为粘则无圈,即双环套月,沾粘连随的整体如铸。在弹抖时,提按挟撕钻挂的内涵技法是一样的,不外上下前后左右中。【画圈加揉掌、翻掌的钻法】

点发力与钻发力与控制:点发力以手臂为支点或发寸劲、透劲、磕砍劲。钻发力是以指领带动小臂旋转钻过支点打击敌人身体头面等要害处。控制是针对人体弱点而进行的粘敷捆法。

不动之动与蠕动之动:一般人总是认为在站桩时应该始终保持一个姿势一动不动才行,可是王芗斋早就说过,他说的是“蠕动之动方是生生不已之动"而不是"不动之动方是生生不已之动"。因此,一动不动绝对是错误的认知。那么什么才是蠕动之动呢?真正的蠕动之动是指在站桩时,用身体微小的蠕动向内寻找骨架的正确之形的一种从外面根本看不出来的微小动作,用这些微小的动作把骨架向内推动到中正舒适得力合理的极致位置以后,所发出的动作才是真正生生不已之动,以后再怎么动都是对的。因此,站桩是一个用筋肉向内微小的蠕动来推动骨架运动,达到一个合理的位置从而修正间架结构的一种相对静态的功法,而不是让人站在那里摆出一个不正确的姿势玩儿命傻站的东西。用一个错误的姿势戳在那里,既使连续站8个小时又有什么用呢?并且,会由于某一处致命的错误而导致其他一百个正确之处都受到影响,导致全局性的崩溃。当然,当间架完全调整好了以后,也可以不动,用来松筋耗筋,松皮松肉。但一开始站桩时,绝对是要蠕动的,目的是以蠕动来修正错误之形,因为在一开始你不可能一下子全都做对了。而且在站累了的时候,用蠕动来调整身体放松休息一下,是十分必要的。

破障:七尺躯,任纵横,浑似山崩潮涌,顿开金锁走蛟龙,打破樊篱舞。王芗斋先生著大成拳谱以及一些诗词歌赋的表现形式,绝不是为了让人们认为芗老是一个浪漫主义情怀浓郁的伟大诗人。他著作中的每句话都是练功方法,也饱含着做人的道理和大量的真知灼见。正如芗老所言:"举一反三,我希望学者不要囿于我所说者,要从我所说者之中推出我所未说者,如是才可贵也。"【苗注:此句诚乃千古绝唱!赞之,芗翁千古。】。所以看芗老的著作决不能看文字表面之义,一定要通晓内涵,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是可贵。

谈失重的得与失。吊车臂长而悬空失重,要靠底座的配重维持其重心不失。如果吊车失重直接倒下了还好说,如果倒下时恰好砸到了人或大楼楼体呢?吊车砸中大楼时和对手失重时打中了你是一样的情形,全部体重及力量都会打在你身上(会把你扑倒了)。所以,千万不能把推手时总想让对方失重的想法带到实战当中。在擂台上如果碰到底盘好、配重稳、身上劲整的选手,即使抱摔有时都不好使,更别提试图以灵巧的手法让其失重了(主动进入寝技或控制头颈的裸绞除外)。一定不要忘记,实力比取巧更管用。一般人之所以都害怕失重,是因为练的都是站立技术,所以还要补充练习摔跤和巴西柔术才好。裸绞、十字固(地面反关节技)、三角锁(地面腿技,用膝弯夹住人颈部,类似于手法中的裸绞)等都是非常适合降服对手的实用技术。而且经本人实际体认,站桩功力有一定基础后,别人根本就很难让自己失重。同理,对于别人来说也一样。在平时互不伤害的推手时,身体强壮的人像坦克一样连续快速地往前辗,一般人根本抵挡不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无法抵挡的现象呢?因为你一挂我,如果我的间架之力被挂得散架了,我就根本动不了了,力量也不知道跑到哪去了。而如果我在被挂时用合劲崩住间架不散,你一勾挂,我整个人就顺势一下子冲进去了,就好像是吊车整个倒在了大楼上一样会把你直接撞出去。这就是为什么不论你怎么动,身上的间架都绝对不能被对方打散了的原因,因为吊车结构一散架,所有零部件就会劈哩啪啦直接掉落在地面上,成为一堆废铁而不能动了也不能用了。平常人没有经过站桩锻炼的身体就好像这一堆废铁,虽然名义上存在,却缺乏内在的S形或Z或X形整劲结构作为支撑这个灵魂,因此当然在战斗时不能当作吊车来用。另外,双曲线S形化力支撑结构中暗含了一个绝对的反击之形,即像瀑布泄下一样以一条S曲线化劲,以另一条S曲线偷偷从上面压制进行还击。两条S曲线一化一发,对方之力打在化力线上就会无影无踪,向下融入我方S曲线中直贯脚底,与我方之根力融为一体,因此反而变成我方力量的一部分,而我方用这个双方融合的根力在对方不知不觉间沿着另外一条S曲线偷偷渗入到对方身体,就可以很自然的完成顺势、借势并同时还击对方的目的。虽然在外面看,不管是从速度还是外形我们都不占便宜,但内在的力线已然潜移默化的发生了变化,这就是S形身法所产生的借力打力效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感觉向对方的身体进攻发力时,打到对方身上的力不但没起作用,而对方之力反而作用在我们身上的原因。这就是太极拳能够以身体双S曲线结构化力和打人作为先之先技术的秘密。但有一点要注意,就是对方用刀等器械扎到身体上或用极快速的爆发钻透之力打到我们身体上是不能化力的,必须通过手臂上面双方的接触点来协助身体把来力导到对方身上才行,也就是说要通过接触对方的手臂来破坏对方的拳头或器械之力。如果对方是在以推我们或发力、推手、摔跤等形式进攻,那么双S曲线的整劲结构是非常好的应对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