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个偏僻的小乡村,流传着太极拳的传承故事,我满怀敬重之情走进了”太极之沟”-------陈家沟 N年前,看小说《偷拳》,看电影《太极》,看央视宣传片陈家沟流传的关于太极拳的故事,心中就萌生一想法: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这个“喝口陈沟水,都能跷跷腿”的地方。 暑假和拳友相约,我们一起开起了’学拳+旅游’的度假模式。
走进“太极之沟”-------陈家沟,我看见来自全国各省的太极拳爱好者来到了陈家沟国际太极院,有古稀之年的老人,有而立之年的成人、也有聪明伶俐的孩童、青年......在这里学习,每人一月一千元的学费可自选两个项目学习,可学套路、器械、推手等。每天和学生上课一样,上午下午都要学习三小时,课程安排大体是集中上大课1小时,学习基本功,如站桩、柄师的放松功等,然后分班进行教学。 学习放松功 因为这些教练很专业,敬业精神很强,所以你完全不用担心教的问题,只管你自己学好、怎么消化就行了。大家来这里学拳,都有一个共同心愿,通过实修体悟太极,得到“明师”的指点和引领,学习在网络视屏上看不到的拳理。说实话,学习太极拳,有这些传承在身的明师教练口传身授,有他们扶着我们前行,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呢。真心感谢并感恩这些明师教练,您们辛苦啦!
有时走在街上,看到一些拳友在村里其他拳馆学习,如陈小星、朱天才、王占军等名家们办的太极学校,也有在村里私人办的拳馆学习,有的一学就是一月两月的,我好生羡慕这些拳友,能抛开世间诸多杂事,烦心事,专门静心学拳的人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每天就像生活在世外桃源一样,除了练拳还是练拳。
夏练三伏,大家在简易的练功场地,练拳挥汗如雨,但累过了,汗流了,整个身体松透的感觉,好爽,根本不用吃药来减肥排毒排湿啦。 学习器械 暑期班的孩子 走进“太极之沟”——陈家沟,我看见很多不同肤色的外国太极拳爱好者也来这里学习太极拳。来自美国的欧文,用生硬的中国话告诉我们:我要在这里学拳二年;来自以色列的琳达,她总是面带微笑地说:我爱中国,我爱太极;来自德国的四口之家,一双龙凤胎儿女好可人,两个孩子加入学校暑期班训练,能吃苦又有礼貌,特招人喜爱,有时晚上我到庭院打开水,看见这对夫妇在坝子里练拳,高个男人学拳快一些,正在给爱妻示范“金刚捣碓”呢.......这些外国拳友,越洋过海,专程来学习中国的太极拳,他们需要克服语言、生活习惯等诸多困难,才能学懂那一招“白鹤亮翅”!学会那一式“玉女穿梭”!这份毅力,这份执着让我肃然起敬。因为感动,心生敬意,课余忍不住和这些外国拳友合影留念!他们学习太极拳的身影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当每天朝阳升起时,让同在一个地球村上的我们,深呼吸一口气,迈开左脚习练太极拳吧! 与德国拳友留影 与学拳的孩子们留影 走进“太极之沟”-------陈家沟,看见村里墙上写满了有关太极的文字记述和宣传画,学院放假休息时我们参观了太极拳祖祠,中国太极拳博物馆(温县),让我对太极拳的拳史、拳理、拳法有了进一步了解;观瞻“杨露禅学拳处”遗址,让我对一代宗师的拳路历程浮想联翩;街旁矗立一头铜像公牛,不知是否是当年“陈公兆老人斗疯牛”的场景再现?我想老祖宗留下的那些永不消逝的太极拳拳理和传说会成为华夏儿女吟诵的经典。 杨露禅“偷”拳处 走进“太极之沟”-------陈家沟,我感受到村民的淳朴和友善,街上的裁缝铺子一家挨着一家,经营太极服、太极鞋等系列太极用品正成为村民谋生的一种手段,有的年轻人早早开起了网店,生意火着呢,感觉在村里购买太极用品比淘宝网便宜很多呢,走进店铺和他们交流,年轻人谈到拳总是心平气和、滔滔不绝;每逢旧历的十日村上就赶集,卖的东西和我们当地农贸市场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价格便宜,六月正赶上水果上市,又大又脆的桃子只需1元一个,没注射催熟剂的西瓜五角一斤,红彤彤的西红柿也才一元一斤......有一次傍晚我和朋友逛街,问卖瓜的怎么卖?没想到他拿出刀子把西瓜劈成两半,直接送了一半边给我们吃,把我俩心里乐开了花,不是为捡了便宜,而是村民的这份真情感动了我们。 学院逢十放假,我和拳友们拼车旅游,观黄河渡、游少林寺......开眼界,长见识,真好。 赶集 游少林寺 拳友合影
当“美丽陈家沟”的曲子在耳旁响起时,我和拳友打点行囊,准备回家啦!心里除了计划好回家品尝辣味十足的重庆火锅,香喷喷的腊肉,脑子里还出现了这次学拳的感悟:太极哲拳,博大精深,越学越感自己的无知和渺小,但我愿穷尽一生学习它、体悟它;练拳就是练心态,它告诉我人生如太极,需放松身心、静心静气、脚踏实地、找到平衡点、守住自己!
今夏走进太极之沟--陈家沟学拳值得回味! 今生遇见刚柔并济、内外兼修的太极拳值得诉说! 作者:重庆市太极拳爱好者金红 本站编辑:太极网安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