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谚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其中究竟有多少苦涩,只有勇于去品的人,方能知晓。我师父的言传身教无一不打动着我,愿将点滴记录在案,将他毕生的梦想、逐梦的热情、永不放弃的精神传播于大众,愿更多人了解太极的内涵,愿太极爱好者受此激励更上一层楼,愿中华太极久盛不衰!
寒冬腊月,朔风凛冽,正是躲在温暖被窝睡觉的好季节。有谁会衣着单薄、不畏严寒出门?通常这样的人只有两类:第一类,出门拿外卖的宅男宅女;第二类,是心怀梦想的逐梦人。我的眼里,有一个身影,一席玄色单薄太极服。不畏零下10℃的寒风、不惧雨雪灌入衣襟,忘我传承国粹太极拳之人。他,就是师父马权友。
师父是天津市宁河区人,中国武术七段,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师承国际太极拳王、太极四大金刚之一的王西安大师,内功深厚、武技高超,在天津和国际武术太极拳比赛中摘金夺银,多次在知名杂志发表太极论文,多次受各大知名媒体采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辛苦工作一周,周末终于到来,师父也会选择不辞辛苦到百里外,公益授拳。即使有时师父只有一天半的休息时间,师父也不会舍弃那半天。我心疼师父要走那么远,于是说:“明天别来了师父,很多人来不了,您也在家休息下吧!”师父却目光坚定地说:“不在于来多少人,有一个人我也来。”我深深被师父的坚韧不拔所感动。不久,师母告诉我,师父如若不来教拳就觉心中有愧,愧疚于自己在家休息不来指导弟子。”那一刻,我看向师父,师父的衣服早已因出汗湿透,可还在耐心地为每一位弟子指导讲解纠正。我深深为师父的责任感震撼到,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当然,可能有人会疑问为什么不选择在家门口授拳而是那么远呢?其实是因为塘沽徒弟众多,为了方便徒弟们,师父甘愿奔走百里,披星戴月,早出晚归。
师父的所作所为无一不体现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练拳的一整天里,除了吃饭,不曾坐下,甚至有时在讲解一些理论知识时还会让弟子们坐下,而他却依旧站着。师父似一座山耸立在我们心头。
师父民主平等的观念深入我心中。他除了一直亲力亲为教授弟子,不会以工作忙为借口推脱外,还体现在坚持要求午餐AA制上。弟子们坚持不让师父参与分摊钱,于是他倔强地自备干粮,不与弟子共餐了。
还记得师父曾经不慎造成膝关节错位,身为公安教官的他仍坚持拖着伤腿带队跑了3000米。因为行动不便,师父跑步后寻一僻静地方,独自一人扶着铁桥,一狠心按向自己的腿,疼得当时晕了过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待醒来后,他发现腿已能正常行走,于是又带队训练。还有一次,工作中,师父折伤了胁骨,次日正是休息日,大雪纷飞,他倍感不适,却仍强撑着起来前往泰丰与弟子们会面,仍传拳不止。这种轻伤重伤都不下火线的精神,更是教会了我们何为坚持,何为执着。
我因能承蒙师父教诲而倍感骄傲。伴随师父孜孜不倦地教导,我练拳的心境也发生改变。第一阶段(认识师父前):只为强身健体;第二阶段(遇见师父时):刻苦练拳,传承太极,待有朝一日,弘扬太极;第三阶段(拜师很久后):不仅要传承太极,也要传承这种不惧苦累的精神!师父可以做到,我也可以,你也可以!
周末去塘沽泰丰公园时,你可以加入我们的行列,感受乾坤正气,领略太极精髓,体悟华夏文明!我,已经准备好,在这里等你!
雷贺雅,天津师范大学学生,陈式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师承太极拳名家马权友。 本站责编:张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