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0-8-4 09: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卷:义士之拳 义士之拳是利用杂物,以少对多,克制古代pol.ice的一种拳法。 当统治渐渐稳定,战场之拳再难有用武之地,其中一部分战场之拳的传人沦为街头卖艺者,向高难度的华丽动作发展,一部分沦为拳手,专业角斗供吃饱了撑的观众取乐(或换个好听的说法说是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而其中一部分转变为义士之拳。义士这个词,在古代就是B社会的意思。在元代,是明教,白莲教为主,在清代是以天地会,红花会等为主。这些秘密会社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大多数时候潜伏在民间,一般很少有大规模作战。打斗的对手一般也不是军人,而是衙役,捕头,密探,在这种情况下,战场之拳就不那么实用了。其中有一些实战高手发明了更实用与当前这种情况的技术。 中国的武家,为了避免被禁武的当局发现自己在练武,纷纷借用道家学说来掩盖武功的练法,所以你看一本古代的武功秘籍,里面一大堆阴阳啊,五行啊,千万不要奇怪,那些都是为了保证这本书被pol.ice看到的时候不至于让书的持有人满门抄斩才这么写的。用时髦的话来说,道家的隐语成了军用密码。例如“吕洞宾”“吕纯阳”,“吕祖”这些词指的都是男人的小鸡鸡。(洞里的客人) 这些军用密码,在上一代的武术家都还有很多能翻译,但是到了我们这一代,能翻译的人就越来越少了。还有些乱翻译的人(好吧,我是在说我自己),搞得秘笈出版界一片混乱。 读者们只需要明白,当两个蒙元/清廷初期的武术家在谈论“阴随以无厚入海”这种莫名其妙的话,其实是在谈悄悄地背后用刀插入对方小鸡鸡附近的暗杀技术。就好了。
我们先看看义士之拳必须符合什么原则。 1.身体平衡,不容易在移动中摔倒。一旦倒地,就会被一堆捕快扑上去施展巴西柔术紧紧擒住。而被擒住的话,则比死还惨,自己受尽酷刑不说,还要连累亲戚好友一起死。 2.反擒拿,不能被人轻易用关节技抓住,理由同上。 3.在一群围着自己的对手中找到可逃生的空位,并且冲出去。 4.为活命不择手段。(没错,就是24如获至宝地发现的无限制格斗术) 5.简单速成。 6.所用武器便携
义士拳五宝之一,四平大马 大部分义士之拳里都有四平大马,就算不是四平,也是马步桩。李连杰演的精武门里批评马步桩,说那样不适合起腿踢人,所以是死马。那部片的动作指导估计是个李小龙迷+散打控,哪里知道马步桩的妙处? 马步桩之妙,第一在速成。 义士们平时要工作养家,还要打扮成良民大大的样子,自然不能像职业拳手那样买了各种器材,公然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给官府看,这样一来,大多数时候也只有晚上睡觉前能关了灯练一阵子。在这种前提下,四平大马就是最快的增加平衡力和腿力,协调性的方法。 站四平大马也没啥标准和诀窍,就是按标准站到四平状态,站到四平就啥都懂了。诸如“两膝对称撑拔,气沉丹田,腰马合一。”等,一句话概括起来都是四平状态,说多了反而让人糊涂。 练拳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明理后练拳,一种是练拳后明理。前者精细,后者强壮。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好处,嘿嘿。 有人也许会说“四平大马这东西对膝盖有害啊,是不科学的练法。”,义士们对此则回答说,眼前还活着最重要,让科学见鬼去吧。 四平大马之妙,还在于这是一种在移动时能时刻保持身体平衡的步法。拳击的步法在打中目标时固然威力强大,但是在开始移动到攻击到目标之前,身体都处于被他人一撞就会失重的状态。这种步法是不适合群战的。 当然,义士之拳中也有高位步法,所谓的高位步法也没什么特别,就和田径运动员的短跑/跳远前的助跑差不多。但只要有人近身,就会马上切换为马步。
义士之拳的第二宝,是王八拳。 对于一般没受过职业训练的街战者来说,为什么本能的用王八拳?因为王八拳是一种杀伤范围大的拳法,只要在手臂范围内,都在扇形攻击覆盖下,只有整体下潜躲闪才能躲得过。而会使用下潜躲闪的人一般都是受过职业训练的人(会使用腰腿力),常人无非就是硬抗或者后仰躲闪。 王八拳能保证在自身训练时间较短,而又面对大批平庸对手时,有相对较高的命中率。而杀伤力问题则用武器来弥补。 《杀破狼》里吴京手持一把短刀来使用长拳。动作设计者是个明白人。但最适合长拳的武器不是短刀,而是峨嵋刺,T字短拐等。一个王八拳摆过去,对方低头闪过了后,还能回手再摆一下或者顺势举起往下扎砸。一个回合能攻击好几次。如果配合马步移动还能造成一次出拳横扫几个目标。回步又横扫或者突捶其他目标等。 也许你这种横扫几个目标的拳法杀伤力不够大,但却能起到“荡开阵脚”的地步。在横扫的过程中,对手谁是最弱的,马上就能分辨出来。 突围法,是义士之拳的第三宝 用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局面来比喻一下,三英战吕布描述的不是军阵,而是小群殴,吕布单对单未必能绝对搞定关羽张飞,但是依靠赤兔马的移动和力量,却能和他们两个打得不落下风。等到刘备上阵,形成合围,吕布移动就有了困难,但刘备三人组中最弱的刘备还是成了吕布逃跑的突围点。 冲撞:义士之拳中有很多冲捶类的拳法,冲捶之后还有靠撞的小动作。 冲捶的原理和训练方法很简单,就是上半身硬梆梆的,把手和身体化为刚体,利用下身的快速移动把这个刚体向对手捅去。这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简单速成,无需悟性。 琉球人的空手道也是义士之拳的传承,他们最喜欢召集一大堆学生把这样硬梆梆的一个正拳练上N久,只有入室弟子花钱买了黑带才教身追手的破甲打。 唯快不破、唯硬不破是义士之拳的另外两件宝 人体反应一般最快就是0.2秒,义士们在社会稳定的情况下,纷纷退出江湖,成为“技击家”,作为技击家,一般对手就是单体攻击为主,虽然还有群战套路传下来,但是较技时一般不用群战套路,而是用门内秘传的“独门绝招” 需的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绝招,只有对方破不了的攻击。要对方破不了,只有更快。 在肌肉能力有其极限的情况下,最快频率攻击对方的守则如下: 1.动作尽可能小,避免对手预读后躲避,小动作也有两条出路,一条出路是纯靠手法袭击对方面部脆弱器官,身体不参与出力。另一条是手先动,身体到最后一刻才参与作功。 2.发力距离尽可能短,距离2米出手,就算再快也要0.7秒才打的到对手,距离10厘米出手就算不快也只要0.1秒。 3.减少自己出拳时花费的思考和计划时间。
我年轻的时候,遇到个练八卦掌的朋友,这位朋友练了好几年的八卦掌,但是还是打不过拳击手,他十分苦恼。认为是他内力未到的原因,实际上按他那种练法,就算练十年,也打不过练了十年的拳击手,因为八卦掌这东西最早出现在商业社会的时候,虽然是在一次职业擂台赛上,但是八卦掌最早的诞生用途却绝非打擂台,而是反清复明。 八卦掌的手法和身法让人眼花缭乱,打击力却不尽如人意。有很多八卦掌的朋友因此苦恼,都兼练铁砂掌之类的重手法,但是铁砂掌配合到这样灵活的身手上却又没了威力。所以当世很多八卦掌名家都遇到两难的境地。 实际上八卦掌的可怕之处还是在兵器上,空手的掌法也是掩人耳目罢了,甚至连八卦掌这个名字也是掩人耳目。八卦掌的精华在其独门武器子午鸳鸯钺,这东西可以锁勾,可以划,可以抠,可以割。但这东西也只是和平年代用来表演的。子午鸳鸯钺的真正平民身份是——镰刀。 在夕阳下的小树林里,一个双手持镰刀的农民,突然用极其诡异的身法,向着你的颈动脉,股动脉,脚筋,腕动脉等地方连续不断地袭击,你出一刀的时间他已经对你攻了五六刀。而当你反击的时候,他又躲到了树后,用匪夷所思的角度不断袭击你。八卦掌的“九宫步”,说穿了就是在人群中,树林里逃走或者躲闪反击的技术。在树林/无辜群众里的话,什么形意拳,什么太极拳,都不是八卦掌的对手。
八卦掌其实是介乎暗杀拳和义士拳之间,真正招牌的义士之拳就是“洪拳”(前身为太祖长拳,后来者为国标武术长拳套路)。太祖长拳,即托名宋太祖的B社会拳法,在蒙元就有出现。 其特征如下 1.注重王八拳(最符合人体本能的拳法,但此王八拳非彼王八拳,下面会详述) 2.注重桥手(小臂运用技巧) 3.注重移动,上一招向东打,下一招可能就向南跑了 思维模式的差异,最终使东西方拳法开始走向不同的领域。如果按西方的思维看唯快不破,那么就是猛练速度,比对手更快到达目的地。按东方的思维就是减少距离,比对方更快到达目的地。 因为义士之拳普遍使用小兵器作战,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你只要手上拿一支小铁笔,用鼓掌的速度对对方眼睛,咽喉连续猛插,一般没练过的对手就铁定得死。 而如果手上没有小铁笔怎么办呢?也有办法,就是将自己的手练得坚硬如铁。这也是现代内家拳的人往往不齿的“局部力、局部硬度。”以一对坚硬如铁的手,用练成了本能的鹤啄,虎爪,手刀,拍掌等手法,每秒7~12下地对对手脸部发动多角度攻击,如果配合马步突进,实际攻击速度还能翻倍。而人体反应速度的上限是每秒反应5次(做到这点的也是神人了)。外加眼睛受到威胁时的本能躲闪反应时间,理论上几乎是1秒内必分胜负。 当双方都完全依靠“拳招”来形成鼓掌式攻击本能时,谁的招数(攻击角度次序)最能克制对方的攻击角度次序,谁就能先击中对手,一旦击中,则绵绵不绝。(如果手持武器,则一击必杀),在这种情况下,传说中的“拳招时代”就到来了。 当然,每秒7~12下只是理论速度。实际上影响攻击有效性的因素很多。为了对抗这种“闪电手”,我国拳法家也发明了很多训练方法,例如“听劲”“粘手”“擒拿”“拔根”“控距”“地堂”等。 而除此以外,还有擅长距离控制的流派。例如大成拳和截拳道。 大成拳王芗斋公然声称“一切局部硬度的手法打法,全不足取”,他在当时也未尝一败,主要原因还是他的对手主要是古拳法,他所发明的矛盾桩也是一种专门破解唯快不破拳法的架势,重心后倾,前手远撑不让对方近身,后手和脚等待机会给与打击。这样的架势适合对抗古拳法,却不适合对抗现代拳法。 李小龙的截拳架势则是侧身对敌,用低端截踢控制距离。等待机会给与重击。这样的架势适合对抗古拳法,但也不适合对抗现代拳法。 所谓的“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以无法为有法”其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就是“用最适合环境的打法去在这个环境里打”,在散打擂台上,最实用的拳法就是散打,在泰拳擂台上,最实用的拳法就是泰拳。 在这个和平年代,最实用的拳法就是养生。如果以泡妞为目的,最实用的拳法就是跆拳道(不带I),如果想要保命,则最实用的是消除自己的一切心理盲点,让自己迅速进入环境,进入角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