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0-8-15 09: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僵紧的。怎样才能达到太极拳所要求的松呢??? 首先,我们要确定松的目标是什么,有了目标我们才能有好的方案,身体的结构主要由筋骨和肌肉皮肤构成。 “抻筋拔骨”,广播体操里的伸展运动就是很好的抻筋拔骨的方法,但是他的方法太慢了。适合中老年朋友来做,身体强壮些的可以做“弓步冲拳”的练习,和“蹬脚”的练习。。。同时配合以“压腿”等方法。这一步主要的作用是“抻拉” “舒筋活骨”我介绍几个简单的方法,1、以肩关节为轴心,两臂做顺逆时针旋转数圈。2、两臂侧 平举,双手握拳,以两肘为轴,向胸前收回,再打开,做扩胸运动。同时锻炼了两肘。3、两脚开立比肩略宽,双手努力触地,然后两手由下向左、向上、向右、再回到下。如此反复做顺逆时针旋转。4、做“蛙跳”,跳不起来就蹲下站起的反复练习。5、转腰的练习,转腰不要转太大的角度,30度到45度之间即可。能下腰当然更好。 总之,用各种方法去使自己的全身各关节得到更宽广的活动范围。为能在太极拳的功法里得到易筋换骨而进行好准备,这些个抻筋拔骨、舒筋活骨的运动练习也是需要长期去坚持的。学了拳架以后,在开始打拳之前,最好也要做些准备活动。。。
太极拳的每一个招式都有其独立意义。每一个招式的定式都可以单独的作为一个桩功去练习。这就是拳架,太极拳整个套路是由一个个独立的拳架串连起来而构成的。如果你的每一个拳架都很标准,那你的整套拳也是很标准的!“贪多嚼不烂”“太极非太急”必须要科学而系统的去练习才能够功到自然成!太极拳套路的编排上,有很多式子不止重复一两次,而实际上传统太极拳的非重复性招式就才40多个。把这些招式学会其实用不了多长时间的。。。每天学一个才40多天。。。关键是把这每一招练好练会并且会用了,那就会时间更长些。。。这些都要靠自己去多体悟。 我开始学拳时,我师父就教了我一招揽雀尾,师父说:“这一招你要是会了,太极拳你就都会了”师父所言并非虚言,太极拳的精华之处就在这一招揽雀尾里面!我回家后反复的练习,脑子里满是师父教我时的情景,我师父收徒主要看的是缘分和悟性,师父也怕自己白费功。。。我第一次去师父家,师父并没有要收我为徒的意思,师父要考察弟子的。嘴上不说,实际上是那么回事。。。当时我师父只说“先练练吧,拜师不拜师的,想学我就教你。”其实,那意思就是要先考察。等我第二次去时,我把揽雀尾打了一遍,师父很高兴,又接着往下教了我一招单鞭和提手上式。。。我现在认为,我当时打得不怎么好,但是我练得很认真,很投入,很。。。在师父的指点下,我进步的很快。。。后来我学完搂膝拗步时,我师父才和我谈正式拜师的事。 呵呵,说了一点我拜师时候的事情,言归正传,其实太极拳每一招都是精华,太极拳有他独特的运动规律,有些东西是要靠你自己去体悟,去总结,去发现的。“入门引路需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师父只能给你指明方向,路还是要靠你自己去走。武术其实没有什么秘诀,真正的秘诀就是一个字“练” 这个练要苦练加巧练。要“悟在心中,会在身中” 太极拳招不熟不足以言劲!太极拳架中的攻防概念必须清楚,不会用招就没有机会用劲。招熟了以后自然就知道什么时候化劲和发劲了。。。其实,掌握了基本的太极拳的推手以后,就要在推手中去检验你的拳架了。。。双方对练,得机便要用招来发放对手,从推手再逐渐的过渡到散手。。。散手对练中双方以招式互相攻守变化,其要旨同样是推手中的听化拿发,沾连粘随,人刚我柔,我顺人背,舍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