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8046|回复: 0

禅太极的春天——记非遗禅门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6 10: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禅太极的春天
——记非物质文化遗产:禅门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微信图片_20210426102250.jpg
禅门太极拳传人李远奇
——溯 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带着独特魅力的禅宗文化总给人带来惊喜。
少林寺自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在嵩山创立以来,起初,担负着翻译经书的文化使命。后来,印度第二十八代佛子达摩来到少林寺,开宗立教,始立禅门,还将强身健体的功夫传授给弟子们。隋唐以后,少林寺中兴鼎盛,武僧云集,禅拳一如。有《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一部,由于经中所言极抽象玄远,很难参透其无上妙境,少林寺的武僧便琢磨着将经中观世音菩萨的六十三个显像化身,通过形象的肢体运动变化,演练出六十三个动作套路的拳法,经过不断探索演练,逐渐产生了“陀罗尼拳”(陀罗尼是梵文,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的意思)。随着时代发展,少林寺的和尚们又将道、儒两家的修炼功法融会进来,杂糅其中,助其丰厚,便形成了少林寺中的内家拳,即现在佛家的禅太极,因出自佛教禅宗,故名曰:禅门太极拳。
微信图片_20210426102259.jpg
李远奇
中华文化之所以强大,皆离不开“传承”二字。禅门太极拳作为我国古老的内功拳种之一,历史上一直只在禅门之中单线独传,故其踪迹隐秘,世人罕知,只在少林寺的高墙内传播,这是禅门太极拳的历史局限。此后的少林寺,饱经磨难,历经沧桑。禅门太极拳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禅门弟子中一代代传承,从未断流,如黄河春草般柔韧坚忍,在古老中国的大地上繁衍不息。
这是禅门太极拳之幸,也是中华文化之福。
微信图片_20210426102303.jpg
李远奇
——探 理——
禅门太极拳,以《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为本,以松静自然为基,以园柔轻灵为型,以意导势为法,以柔刚兼修为要,以修身养性为旨,以禅拳一如为用,以无我而无不由我为神。其拳架静若依岸之柳,动似兴风之龙,活象戏草之蛇,灵尤穿水之鱼,轻如展翼之鸟,立同斗雪之松。静则缓慢园柔轻灵,动则猛烈方刚沉脆。禅拳不但是修身养性的上乘法门,且蕴藏着技击的妙用。
微信图片_20210426102305.jpg
李远奇拳姿
禅门太极拳以养心和健身为主,在静定中享受有能量的禅意生活,应敌巧制则是自然而成;拳式始终贯穿着参禅拜佛的形象;从静坐开始,六根清静,凝神定意,天人合一,以意操拳。一切境界由心而生;力刚为方,力柔为圆,先以方刚开展,后以圆柔缩小,先大后小,先方后圆,方里透圆,圆里带方,方圆转换,刚柔合一;禅门太极拳依照阴阳的科学理论,集中吸收了释、道、儒、医、武等各家的长处,各种兴趣爱好的人士,皆可受持;因其动作柔缓,以意操拳,松静空灵,身正安舒,所以,只要能站能走者,皆可学可练 ,没有障碍,不受制约,处处可练,随心自在,极易收效。
微信图片_20210426102307.png
李远奇
——传 承——
历史走到了清朝末年,禅门太极拳的继承与发展迎来了历史性转折。
少林寺的陵罗寂乘禅师无疑具有远见卓识,他率先突破束缚,毫无保留地将禅门太极拳传入民间,由清末居士张纯一传习此拳。张纯一居士有着极高的文化修养,对禅门太极拳,非常重视,做学问之余,时常研习拳法,他发现禅门太极拳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修身养性,极具文化魅力。禅门太极拳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绝不能失传,他对此有着强烈的使命感。于是,便将此拳传授给他的儿子张厚存。张厚存先生少年时代,机敏好学,用功甚勤,文武兼修,定慧等持。大隐于市,被称为隐士高人。他和父亲一样,对禅门太极拳的传承有着近乎相同的情怀,那就是绝不能让此拳在自己手里失传。强烈的文化责任感促使他要把禅门太极拳发扬光大,他把这套拳法传授给了李远奇。
微信图片_20210426102310.png
李远奇作为张厚存的外孙,从小就惹人怜爱,他体格矫健,喜好运动。在外祖父眼中,的确是一棵习武的好苗子。外祖父对李远奇的要求极为严格,甚至苛刻。一招一式必须规范到位,轻重缓急的节奏必须把握精准。每次练拳,外祖父都要求他的动作要充分表现出禅门太极这一拳法的精髓和味道,否则就要挨棒子。一方面是张厚存的文化使命使然,一方面源自于他对后辈的慈爱。早年的刻苦用功和外祖父近乎严苛的要求,给李远奇早早打下了扎实的武术基本功,对他此后的人生之路产生了重要影响。1984年国家体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禅门太极拳及传承人李远奇才被体委发现,并被破格选拔到河南省武术队,禅门太极拳成为河南省传统武术挖掘的重要成果,从此这颗中华武林中的瑰宝大放异彩。
微信图片_20210426102312.jpg
据少林寺名誉方丈德禅法师(1907—1993) 回忆:“1925年在武汉市归元寺遇张厚存先生,闻有少林禅门太极拳,乃‘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咒演绎而成,属少林内功拳法之一种,甚为罕见,失传已久。”此时的李远奇已是徳禅法师的皈依弟子,他再三嘱咐弟子李远奇:“要将少林禅门太极拳挖掘、整理、发展、继承,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德禅法师的话一直鼓励着李远奇,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对于自家拳法更是多了一份敬畏与赤城。他下决心一定要让禅门太极拳发扬光大。
微信图片_20210426102316.jpg
李远奇不负众望,很快取得不俗成绩,1986年他以禅门太极拳“出征”,获全国传统武术比赛雄狮金奖、全国武术锦标赛铜牌、全国武林精英赛第四名等,成为中国武术界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禅门太极拳在全国打响以后,许多国外的武术爱好者纷纷慕名来找李远奇拜师学艺。如今,禅门太极拳不但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广东省深圳市等地流传和发展,在湖北省、湖南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李远奇先生的弟子。
微信图片_20210426102319.jpg
李远奇和弟子学员们
——行 愿——
禅门太极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属于中国,还应该属于全人类。对此,此拳种代表性传承人李远奇无疑具有宏观把握,坚定文化自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和发展竭尽全力,对禅门太极拳走出国门的工作亦是不遗余力地奔走。如今的他已经成为深圳特区学养深厚的文化使者,他认为禅门太极拳的宣传和普及还有很大空间。
微信图片_20210426102321.jpg
新时代,是文化自信的时代,是传统文化觉醒与繁荣的时代!
作为中华文化遗产的禅门太极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它通过身体的动作将“禅”演绎和传承下来,成为修禅、参禅、悟禅的载体和动态的活化石。 是少林武术流派中唯一的太极拳,也是众多太极拳流派中唯一以禅为心体的拳种。它集禅文化、养生文化、太极文化之大成,富于艺术性和趣味性。同时,注重于精气神的修养,安身养气,静身存神,气不外散,神不外游,精不外泄,打拳则是精神气之用,一静一动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通过禅门太极拳的研习,能使人们大脑思维敏捷,洞开心智,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和学习,很有“强健筋骨,涤荡灵魂”的智慧。这奠定了禅门太极拳深厚的群众基础,也是它最实用而朴素的传承理念。
微信图片_20210426102324.jpg
当然,禅门太极拳的丰富性远远不止这些。李远奇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以文、武融汇而成中华文化成就了我们的文明,中国武术丰富性,是成就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基因。特别是禅门太极拳更是“以武载道”的拳种,这个道包罗万象,不仅体现着“温良恭俭让”的儒家君子人格,还有道家人与万物和谐共生的诗意阐释,更兼得佛家博大深沉的慈悲情怀。这个道,折射出禅门太极拳顺应自然的价值法则,以及刚柔并蓄、理趣盎然、海纳百川的文化特质。基于这样的特质,在世界范围内,决定了禅门太极拳不仅居庙堂之高,更能藏江湖之远。这是李远奇先生对自家拳种的理性认知与不断探索的生动结。他言语中充满自信,这种自信,说到底是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微信图片_20210426102326.jpg
李远奇先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禅门太极拳也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作者-温海宇
责编:小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