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兄对“中庸”二字解释的有道理。 但不足之处是你解释的一句话中,将“中庸”的两种乃至三种含义合在一起讲了,所以内容有些含糊了,交待不清。 二则“中庸”不能和“无极”划等号,它们的概念不同,不能成立。 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等它们只是交待事物在分化阶段的不同形势、不同状态,而“中庸”就不同了。“中庸”也可谓是对事物的描绘和陈述,乃至和谐的调解。“中庸”一词,应属于事物论述的第三位置,如你、我和他三者关系相同。 “中庸”并不是儒家的专利产品。它在佛到儒以及其它圣经或教派中,都频频出现,只是词语不同,而内涵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在任何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有它的影子,它是人为调和和自然调和和平统一的一种和平稳定状态。 “无极”是交待事物的本质;而“太极”是交待事物自然运动的规律。不论这些事物是对立的,还是统一的,但他们的本质是相通的,或大或小,都有规律。 我们人类也就是第三者的我,或者我们,我们不能不接受自然事物对我们极端的、肆意的摧残和呵护。我们要活着,就要想办法生存下来,我们必然要了解自然事物变化和自然事物运动的规律。这样,我们才能凌驾于大自然之上,去运用自然,改变自然,统一自然,使一切尽量达到和谐、和平的状态,这个和平也可为“中庸”。“中庸”可在自然形成的静态中成立,也可在动态中成立。 其实,“中庸”是一种希望,也是一种目标,是一直潜在在所有事物和生命中的,它起着协调的作用。如:人生病了,必然是阴阳失调;阴阳平衡了,则百病不侵。 “中庸之道”,道这一种东西,是非常深奥、无穷无尽的。正因为它非常深奥,它是一个谜,我们大伙儿才来分析,去认识它,去了解它,它像昨天、今天和明天,乃至更远。每个人对事物的感受不同,他自然摄取的养分不同。我谈了这么多,也仅仅是将咱们谈论的事物与其道尽量的吻合而已。因能力限制,我也无法表真它的本质,我们同属世间生灵,既然活了下来,就要考虑如何活得更好,大伙一起活的更好。 以上我所说的这一切,望能当我没说什么。 摘自“草堂论拳”之〈草堂梦话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4 23:50:2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