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2313|回复: 14

太极导引(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7-7 14: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踝、膝、胯、腰、椎、颈腕、肘、肩九大关节,是主导人体运动的主要枢纽太极导引的运动方式,是以九大关节的运动为基础,进而牵动全身三百六十节,节节都可以活动。
图一
旋转
天不旋则毁,地不旋则坠,人不旋则枯。宇宙间所有动 能皆从旋转而来。植物以螺旋旋转的方向生长而生机畅达;台风因为旋转而威力无穷;人体的旋转,是像扭毛巾一样,让身体组织以旋扭式的运动 ,深及肌腱与脏腑组织。
 楼主| 发表于 2003-7-7 1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二 延伸
古代导引术之所谓「熊经鸟信」,信者,伸也,也就是摹拟鸟将展翅时,全身松拓开展,以蓄积无穷的身体能量。所以小婴儿伸腰,也是以全身能量做极限伸展;他每伸一次懒腰,就长大一吋,是以延伸是人体拓开身体组织,保持气脉通畅的妙法良方。
图三 开合
老子道德经有云:「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 而出。」「橐钥」是鼓风炉,也就是风箱。人体为小宇宙,人体亦如橐钥;因此,以两侧对称的身体摹拟两扇门的开合运动 ,再配合慢匀细长的呼吸训练,即可排除长期郁积的浊气,增加身体能量。
图四 绞转
身体透过大量呼吸,增加肺部含氧量,而挤压横隔膜,使横隔膜往下降;再配合提会阴、收小腹、尾闾往前推送的动作,在腹部内形成三面气压,而使腹部脏腑得到按摩,就是绞转的基本原理。
 楼主| 发表于 2003-7-7 14: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二
 楼主| 发表于 2003-7-7 14: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三 开合
老子道德经有云:「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 而出。」「橐钥」是鼓风炉,也就是风箱。人体为小宇宙,人体亦如橐钥;因此,以两侧对称的身体摹拟两扇门的开合运动 ,再配合慢匀细长的呼吸训练,即可排除长期郁积的浊气,增加身体能量。
 楼主| 发表于 2003-7-7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四 绞转
身体透过大量呼吸,增加肺部含氧量,而挤压横隔膜,使横隔膜往下降;再配合提会阴、收小腹、尾闾往前推送的动作,在腹部内形成三面气压,而使腹部脏腑得到按摩,就是绞转的基本原理。
 楼主| 发表于 2003-7-7 14: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功法原理、原则
【导论】
太极导引的运动方式强调身体的旋转、开合、延伸、绞转,再配合大量呼吸,使身体四肢的内侧(为阴)与外侧(为阳)不断交错运转。这种阴阳更替互换,如同扭毛巾一般的旋转与缠丝绞转,会使身体达到深层的活动。练习时往往会产生剧烈的酸楚;一段时间后,酸楚的现象渐渐消失。等到进入更深层的运动,又会产生更深层的体内酸楚。这种生理痛楚的生灭变化,除了可以刺激肌肉筋骨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更可以激发潜在的生命力。所以我时常说,太极导引为二十一世纪提供高效率、高品质的一种运动。
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我称它为非病之病。例如肥胖,再如身体僵硬引起的不快,如腰酸背痛,或肢体莫名的疼痛等。此外,快速的社会变迁又以蚕食鲸吞之势摧磨人类的身体与精神,于是,各种生理与心理病变就一一浮上台面,如精神官能症、忧郁症、厌食症;以及间接由压力引起的脏腑病变,都是现代人挥之不去的梦魇。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干扰生活品质,现代医疗即便有日新月异的技术,也赶不上压力对健康的摧折速度。
现代人已经意识到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强调大肢体、大关节的运动除了给人浮浅的身心悦乐,并不能彻底解除现代生活的身心危机。所以太极导引是现代人必备的健康锦囊。就举双并旋转为例。透过身体的立体旋转,带动全身关节乃至微血管做深度旋转,可以排除淤积在关节处的浊气。就旋腕转臂而言,透过一次又一次的丹田内转与气沈丹田,再配合大量呼吸,带动身体反复绞转,能促使全身经脉通畅,五脏得到按摩;并保持呼吸舒畅,解除胸闷的现象,要消除长期累积的赘肉也是很容易的事。同时,因为体内组织受到绞转,就可以顺利排除长期积压而无法自然排出的毒素。
再就弧线升降而言,藉由身体的前俯后仰而充分运动到身体两侧的肌理与经脉,如阳维、阴维与阳蹻、阴蹻、少阳经脉等,并深达背部的命门、长强穴与脊椎部分,也可以立即消除腹部脂肪。而旋转升降藉由身体重心的左右转移,搭配身体九大关节的旋转,对增加身体的灵活度,是最好的训练法则。
导气动作可以蓄积生命能量、促进气的通畅。在练习过程中,又特别强调心理的专注安舒。除了使全身经络舒畅,更能抒解压力,进入高度安定松静的状态。将引体与导气的原则与精神融合,可促进生理通畅、心理宁静。达到物我两忘,身心节拍同步一致的层次。
按照太极导引这套身体操作程序来保养身体,才有本钱面对现代生活所造成的身心压力。我时常开玩笑说,身体是练来糟蹋的。这实在也是有感而发的由衷之言。

【太极导引与气功】
在二十世纪兴起的气功热,大多带着神秘色彩,一般民众仰之弥高,觉得望尘莫及,甚至落入不切实际的魔觉幻想。事实上,自古以来,有关气功的练习方法虽然讨论极多,但不外乎对呼吸方法的发扬。也就是如何藉由大量吸入空气中的清气,引动体内的先天之气,而达到大宇宙与小宇宙的交感现象。
太极导引并不强调气功,但是太极导引的导气与引体动作,就是配合呼吸的肢体运动。当我们透过引体动作缠丝绞绕的原理,松透至深层的肌理经脉及筋骨百骸,加上无限延伸的动作,可让身体达到松柔、自由的情境;配合导气动作,将意念贯注于动作中,再以慢、匀、细、长的吸气与吐气,即可全身鼓胀、真气荡然;在松与静之中,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练习过程中,会促进肾液产生,肾液就是唾液,或称津液;将津液咽入再送至丹田,经由丹田内转,可滋润、畅通全身的微血管与经络;并且促进后天之气与先天之气相养相生的互助现象。刚开始练习导引时,因为是由外而内,先求外形的整齐,因此不论动作或呼吸,因为是大量活动与深层呼吸,都会有些不自然;一段时间之后,深层的动作与大量呼吸也会变成自然。这就是所谓由不自然而自然,以达到深层运动的效果。
不管是肢体活动或呼吸方法,太极导引特别强调用意不用力与以意导气,以快速进入极静的层次、无为的境界。此时,内心的宁静与喜悦交错而生、法喜自现,身体的环境干净了,就能达到极度自由,正所谓「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导引术就是配合呼吸的运动,直到两晋以后才开始出现「气功」的字眼。气功是中国传统养生功法极为特殊而且非常科学化的学问,我们要以敬谨之心发扬这门学问,首先就要打破虚玄,帮助社会大众以平常心学习。
【练习导引术的诀窍与条件】
时常有人问:身体不好、全身僵硬、年纪大、工作忙、资质又差,或是精神有问题,能不能练太极导引?
导引是平易近人、浅显易学的运动,基本上,从十二岁到八十岁,每个人都可以学习这套运动。其差异只在动作的层次与深度,会因个人的身体条件而有不同;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每一个都可以在自己的身体条件上,一步一步慢慢进行自我改造。
我家里三代以打棉被为生,家族的呼吸系统都不好,常有咳嗽咳血的现象。我从小好动,有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喜欢刚猛的运动,而造成各种运动伤害。后来进入社会工作,又因为长期的压力,饮食不正常,造成胃溃疡。我又有多发性胆结石,我的胆里面有两、三百颗小石头,加上胆折叠这种罕见的症状,常让我痛到必须撞桌角才能舒解疼痛,严重干扰我的生活及工作。每次就医,医师都叫我马上开刀,否则立刻会有病变危机;几经考虑,我没有接受开刀,而与结石共存到现在。
十二年前,也就是一九八九年左右,我长期的咳嗽问题已经恶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每次一咳,就惊天动地,声震四邻,因此我不敢上电影院、更不敢参加音乐会;长期服药,又造成肾脏的负荷。我从基隆中学毕业时,因为报考军校,体检时因为有高血压的问题,还以为是过度紧张的关系;经多次反复检查,血压都在一百六左右,最后就被放弃了。诸位想想,我的肝、心、脾、肺、肾都有问题,而现在,我好象换了一副新的五脏,血压正常、胆也不再痛了,这就是我练习导引的条件。
所以,不论身体条件如何,是良田沃土,还是不毛之地,只要能掌握下面几个原则,每一个人都可以藉由太极导引找回健康;因为太极导引是一种从身体到心灵、从方法到态度的生命耕耘法则。

 楼主| 发表于 2003-7-7 14: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导引
【弯腰松身法】
以天地为游戏场
 你如果问我,我这一生最重要的财富是什么?我会告诉你,那是我从生长地万里乡的海风烈日里﹐汲取到的营养。在我小时候,万里还是一个质朴而充满野性的海边小村庄。我家前面是辽阔的稻田﹐左边是大海﹐右边是矿坑﹐后面则是遍生相思树的小山冈。那时候我们家真穷﹐可是,对一个孩子来说﹐每天能在那样天宽地阔的环境里驰骋奔跑﹐在巨浪中翻滚嬉戏﹐穷﹐又算得了什么!一个人要是能长期浸润在情感浓烈、色彩丰厚的大自然里﹐就是一个心思眼界与天地齐平的自然之子了。你说这样太狂傲﹐那可不!人生于天地之间﹐人人该当如此﹐只是多半的人都被环境遮蔽了心眼。
我认为﹐教育的目的在开发人的本元﹐把那纯真唯善、充满创造力的本性﹐从后天的习染与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个解放的过程﹐光是让孩子每天坐在教室里﹐是绝对不可能的。有人主张教育应该回到生活﹐打破校园的藩篱﹐让孩子直接在社区里学习;社区里的水电工人、杂货店老板、花店主人、、、都是老师。这于今之计﹐或许只有让孩子回到荒野﹐在游戏与探险之中﹐与大自然产生直接的互动;让四时推移的自然律则﹐渗透在心灵里﹐才有可能把偏狭的价值观、及人为道德规范的桎梏完全解开﹐重新激活思想与文化的创生力。好象很严肃﹐说穿了﹐其实就是让孩子以天地为幕﹐尽情玩耍。不必预设立场﹐更不须订定目标﹐最珍贵的体验与感悟﹐就会如不择地而出的泉水﹐源源涌出。
这一节要介绍的功法﹐对孩子来说﹐简直就是游戏﹐好玩得很﹐可是其用大矣。爸爸妈妈邀孩子一起做﹐看看孩子松柔的身形﹐想想自己从出生以来以至于今日﹐被情感欲念熏染僵化的身体与心灵﹐一定会有所感悟的。
【动作】弯腰松身法
【说明】
一般人因为长期运动不足﹐加上饮食无度﹐热量过剩转成脂肪﹐囤积在平时不易动到的腹部﹐时间一久﹐挤压到心肺﹐造成心肺功能的负担﹐就会引起诸多心肺系统的疾病。这个运动透过双腿打直﹐以双手为足而往身体方向前后移动﹐可以解除腰酸背痛、手臂与双腿胀麻无力﹐以及常患抽筋或坐骨神经疼痛等毛病。想要瘦身美容的女士﹐这个运动可以帮助妳去掉腋下、腹部、大小腿的脂肪﹐解决臀部下垂的困扰。小朋友跟着爸妈一起做﹐可以训练臂力与平衡感﹐增加身体的灵活度。在公寓房子里练习﹐更不用担心会吵到楼下邻居。
刚开始如果手碰不到地﹐不必灰心;依自己的体能﹐慢慢加深运动的层次﹐很快就可以使腰部柔软﹐丢开令人沮丧的啤酒肚与水桶腰。
【做法】
1、双手扶地﹐双腿完全打直(如图)。
2、以手为足﹐往脚尖方向前后来回移动(如图) 。
3、反复来回十二次。
【关键及要领】
1、往前趴下时﹐先趴下再慢慢将身体打直﹐避免手腕受伤。
2、手往脚尖移动时,双腿必须打直;若无法碰触脚尖手再往前移动。请注意这个松身法的诀窍并不在于拉开大腿的筋而是尽量将腰腹部放松拓开。只要能放松﹐身体的空间出来了﹐要轻松触地并不难。多做几次﹐体会腰腹部全然放松的感受。
3、动作宜缓慢﹐操之过急容易拉伤。
 楼主| 发表于 2003-7-7 14: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为何练功时,会有冷、热、胀、麻的感觉?
****答:在练功过程中,由于呼吸调整和意守穴位等锻炼,使大脑皮层处于一种气功特有时相状态,此状态对经络、气血、脏腑等组织结构,具有良好的作用,一般称为气感。当练功全身气血循环达到良好状态,大脑皮层入静时,身体或双手会出现冷、暖、轻、重、涩、滑、痛、痒等称为八触反应,此外尚有紧、麻、胀、热、浮、沉、坚、软等,两者合称为十六触。这些都是全身阴阳气脉协调过程中所产生的现象,因而思想愈是集中,阴阳交战之现象愈是激烈,从而八触的感觉愈是明显,此皆乃练功时正常现象,对此景象应保持不追求、不恐惧,任其自然的态度继续炼功,练功真正达到归元入静、气脉调平之后,八触之感就会慢慢消失。
****问:气动时该如何处理?自发动功又是怎么一回事?
****答:一般所谓气动,是练功时体内真气的凝聚,当大脑入静时,气在体内循经络路线行动,引发内气于丹田间旋转流动,有时尚会流窜流于会阴至两眉之间,引起身体不自主的晃动或颤抖,此乃练功时,由入静反动、体内「静极生动」现象。此真气的运流有时会扩延至涌泉与百会之间来回运行,通常呈现规律、左右对称的高频率动机。气动的产生因功法与体质不同,会有不同的现象和动态,只要在自然、非意识控制下所产生,皆属正常。对于身体的气动,正确态度应该是不害怕、不喜欢、也不助长、来之则安之、不来别强求,这样才能避免因「意动」而带来的不良后果,又不会因压制了正常的自发运动,而阻滞了气功的进程。但引练自发动功,须先经过筋骨、气血长期的筑基训练,达到内气去浊存清、身内真气盈然、精气神具足,乃能为之。否则体内清浊混杂,体力与筋骨气血衰弱,轻易引练自发动功,就如墨汁怎么摇动都还是黑色的,反而对身体有害。
气动往往发自丹田,而非由双手末梢神经引动,才是健康的表征。常有学生问:「有些人练功时双手不停晃动,是否也是气动现象?」这通常有几种情况:刚开始练功时,欲求效果与表现,出于一种刻意的抖动,久之成为习惯,一动作就不自主的抖动(就如有些人一坐下就会抖脚),反而影响气机运行,是一种不可取的习惯与心态。此外,练功时手发抖,根据中医理论,是一种气血郁滞的现象,不可硬性使其停止或强力控制,必须依「法」制伏;如是自己练功,无人指导,当手臂抖颤时,可暂时停功,将手臂甩抖几下,解除气血郁滞,使经络通畅后,再继续练功。当练功气动,欲收功停止时,若仍动而不止,可藉由深呼吸、缓缓下蹲,并将意念引至双脚涌泉穴,手掌轻轻拍打头顶的百会穴,或使人对两耳吹气即可停止。
****问:静坐为什么会摇晃?
****答:一般静坐又称禅坐或结跏趺坐,通常指两腿单盘或双盘席坐入静,是一种动静相兼、练养兼修的简便法门。长期养成静坐习惯,有利于身心平衡、精神内敛,有诱导入静、消除疲劳的效果,对于改善身体病症的效益亦有诸多实证。当静坐到达一定的阶段,因为入静,内气刚刚形成,全身气血尚未通畅,特别是头部的气血不易流通,而有头昏、头紧,甚至摇晃盘旋不下等现象,这是静坐练功初期自然的生理反应,此时,可从百会以意引气下行达涌泉或会阴,连续几次即可解除。
长时间静坐,亦可能产生幻觉,例如:感觉自己体型改变、出现亲人或所信仰之宗教神祇的影像。这都是入静后的幻觉,不必恐惧,持续练习即可消失。对初学静坐的人而言,刚开始全身酸痛是在所难免,可循序渐进,不需理会太多原理原则,反而容易入手。静坐时只要腰背挺直、命门前顶、全身放松、舌顶上颚、下颚自然内收,让心入静即可,甚至坐在椅子上也行。总之,只要维持松静自然,持之以恒,自有体会。
****问:练功如何收功?
****答:每次练功达到一定火候,体内真气引动、气机盎然、布乎四体、周运全身,练功结束时,做好敛气收功的动作,对于练功成效有很大助益。所以历代练功家对于收功都极为重视。由于功法不同,收功的方法也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是功法操作完毕时,将全身气息进一步引导归入腹部丹田处,此称为引气归元、气息归根。也就是将全身气机收敛,复归于原始发点。
当练功将结束时,两脚自然站立,收腹提肛缓缓吸气,手心朝上,前举至眉心高度,反转为手心向下,腹部与会阴放松并徐徐吐气,以意念导引气息,沿任脉将全身气机慢慢还聚于腹部丹田处。吸吐之间配合丹田尾闾的开合,如此反复做3~6次。最后再将两手心摩热,顺逆时针各二十一次抚摩丹田,完毕,全身四肢活动一下,即大功告成。
****问:打通任督二脉是怎么一回事?能不能请人帮我们打通任督二脉?
****答:任督两脉原属于奇经八脉,因具有明确穴位,医家将其与十二正经脉合称十四正经脉。任脉主血,为阴脉之海;督脉主气,为阳脉之海。也就是说,任督两脉分别对十二正经脉中的手足六阴经与六阳经脉起着主导作用,当十二正经脉气血充盈,就会流溢于任督两脉;相反的,若任督两脉气机旺盛,同样也会循环作用于十二正经脉,故曰:「任督通则百脉皆通」。至于「打通任督二脉」,可从中医与道家导引养生的角度分别探讨。中医的观点可从《灵枢.营气篇》叙述十四经脉的循行次第,了解十二经脉与任督两脉的循环关系。经脉的流注,从肺经开始,依次循环到大肠、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再由肝经入胸,上行经前额到头顶,再循背脊沿督脉下行至尾闾,经阴器再通身前的任脉上行,然后再回流注入肺经而环流周身。《灵枢.营气篇》说:「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这是医经所述,任督之气在人体运行的自然规律。由此可以理解,就正常人而言,任督两脉本来就是通的,何须打通任督二脉?
以道家导引养生的观点,所谓「通任督」也就是通三关(尾闾、夹脊、玉枕)、行「周天」运转之意。道书《太平经》认为,人的寿命极限为上寿一百二十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六十岁以下算夭折。而人只要通过导引内丹的人体系统训练,从「逆」的方向上夺天地之造化,凝练精、气、神,提高生命品质,就可挑战年寿极限。所谓「逆」,是指督脉由会阴起经背脊三关而达头顶百会,再由身前任脉而下丹田,此称为周天,正好与上述医家所提的经脉循行途径相反。
道家藉由小周天的行气锻炼,将先天之精与后天之气(水榖精微)结合凝练成「气」,而称为「药」,此即练精化气,又为「初关」;尔后再进入大周天练气化神阶段,谓之「中关」;最后再进入大定阶段,达「上关」之练神还虚,而入道体。其中周天的运行以任督两脉为主,这种后升前降的机制,称为升阳火而降阴符,即为打通任督二脉。初关为九月关、中关为十月关、上关为九年关,可见修练之不易。不过,这个修练脉络,却清楚标示从身体到心灵、从有形到无形、从物质到灵性的质变过程,是具体可循的。
至于藉外力「打通任督二脉」的可能性,经典中虽确实可见内功深厚的道士「布气」之说,即发放外气为人治病,就像苏轼说的:「学道养气者,至足之余,能与气与人」,但除了武侠小说,正典中未曾见到以外气打通任督二脉之说。布气治病,是在当时医学环境条件下,面对疾病的无奈对策;当今医疗科技已百倍于布气之功效,若说藉由外力就能轻易打通任督二脉,应属夸张之词。
医家与道家对任督两脉行径的说法,就我个人练功的心得,其差异可从顺腹式呼吸与逆腹式呼吸的锻炼区隔。经书说「顺成人,逆成仙」,即督脉上行而任脉下行。只要练法得要,行功者斡旋人体原气,女子以练任脉为主,盈其血,男子以练督脉为主,盈其气;并从「调心」、「入静」着手,河车倒转,而使身形固养,任督两脉气机通畅,所谓性命双修,此即是也。
****问:练习气机导引在饮食及练功时间上该注意什么?
****答:练习气机导引会激活身体内能量,使人快速恢复疲劳,并有调摄心神的作用,帮助睡眠。但各人体质不同,有些人睡前练功反因亢奋而睡不着。故一般而言,练功时间宜在入睡两小时之前进行,并避免在进食前后一小时内,以免影响脏腑之气。气机导引每个动作,皆有改善身体局部功能的诉求,可依个人身体状况选择一至二个相关功法练习,等症状改善或行有余力,再增加其它功法。每次练功,必须在身心统一、宁静安祥中缓慢进行;达到六次或十二次的练功基本次数后,再逐渐增加次数。某些功法甚至可在连续做到一百零八次之后,即可达到火候,体证功法所蕴藏的奥义。
在饮食方面,只要三餐正常即可,不忌荤素,但平常宜少吃豆类及油炸零食,以免阻碍气机。
****问:修练气机导引是否还需配合其它运动?
****答:气机导引是一种锻炼身体内能量,以及身心灵整合的养生法门,与任何运动皆不会产生冲突。不管任何功法、运动,都应避免身 体过度使用而造成运动伤害。某些运动项别需视体质、年龄而选择,甚至只适合作阶段性的训练,不宜长期为之,否则会因关节 过度使用而造成磨损,得不偿失。气机导引功法不分男女老少皆可锻炼,也不需具备任何练功基础,练习时间越久,功力越深, 不会有上述困扰;因为每一个动作功理,都经过前人长时间的练养体证,不但养生治病效果卓著,而且副作用少,可作为终身伴侣。
发表于 2003-7-8 2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楼的那位得了小儿麻痹症!
发表于 2003-7-9 0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有十二式啊,请贴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