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zbssl在2004-10-15 13:25:58的发言:看一下某处的天才写的“《太极拳神话传说回归历史”》的历史事实
该文章作者竟然连杨家祖孙四代都从来没有讲述过的东西,进行如此的虚构,更可以见其文章内容的可疑与荒唐。相比之下,更可以知道是谁真正谦虚地讲述自己的历史,是谁在恬不知耻地在吹嘘,是谁在制造关于自己的无聊神话! 所以,除了佩服该文章的文采以外,确实更值得佩服的是他对于历史的大胆设想与荒唐虚构!
看来ZDSSL兄对历史还是有些研究的 我想听听兄对《太极拳神话回归历史》一文对《太极拳研究》中一些对陈太看法的几点质疑有什么高见
在这里,就不能不提到一位在北京资历很深、也很有名气的,近代的吴式太极拳代表人物——吴图南先生(已故)。他的弟子马有清所整理的由先生口授的《太极拳研究》一书中提到,先生曾亲自到过陈家沟,见过陈鑫……,其中疑点,不得其解。
(一)先生在世是武术界都知的百岁老人,但与先生同辈的太极拳家各皆不知先生生于何时, 《太极拳研究》一书中写到先生1917年到过陈家沟,时至今日,80多年的往事了,只不知以先生当时的年龄,乃以何等身份及武功资历前往?
(二)《太极拳研究》一书写到,先生从焦作到温县二十华里,当天徒步至温。实际上焦作至温县八十华里,先生当天可徒步来温县吗?又讲“温县东北二十华里陈家沟”,岂知陈家沟在温县城东十华里的青风岭上。尽管事隔年代已久远,但地域距离是不变的,先生所言与实际误差未免太大了些吧?
(三)先生书中写到陈家沟后,见到了陈鑫,陈家沟当时比陈鑫拳技辈份长者众多。以习武之人有心造访习武之乡,既不拜会族长(掌门人),亦不请见拳术名家(当时陈垚、陈延熙等健在),而那时陈鑫著名拳论《太极拳图说》尚未出版,陈鑫在社会上尚未出名,先生何处以知晓陈鑫之名而无声独见陈鑫?
(四)、以陈家沟相当封闭之千余人口村庄,有京城贵客来访,村中人不可能皆不知,即便是陈鑫接待,按当时族规,亦必告知族长,何以对此村史及书中全无记载,连村中传说也无?
(五)先生书中写到:见到陈鑫时,陈鑫曾言陈家沟所练的拳不是太极拳而是炮拳,1933年其著作何以则名《陈氏太极拳图说》?陈鑫不会有此自相矛盾之语,是先生记忆有误,或则弟子记承乃师口述有误?
(六)先生书中有记:1950年在华北武术运动会上曾见到陈发科先生,讲陈发科先生有言:“既然我练的是炮锤,那就只能列席了。”似乎如此一来,陈发科先生之言与陈鑫所说便口径一致了,陈家沟太极拳不在太极拳之列的证据确凿了。然而以先生作为吴式太极拳一介有名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所练的吴式太极拳的师承来历,何以会出此言?且以先生一辈练杨、吴太极拳,当然对太极拳理法、研究甚多,不会不懂何为“太极”。以陈家沟太极拳的套路,风格特点,理论是否有悖于太极拳理法,先生不至于不明白。陈家沟太极拳二个套路,一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二路(炮锤)以刚为主,刚中有柔。太极拳刚柔相济、相辅相成,世所共知。先生当然懂得此理。正如不能说大红拳、小红拳非少林拳,怎反能说陈家沟太极二路炮锤非太极拳? |